历史杂文欣赏

人气:308 ℃/2022-02-17 15:52:07
【导读】 历史杂文欣赏,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在我国,杂文的传统源远流长,特别是“五四”以后,杂文经过鲁迅的倡导和身体力行,被公认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关于历史的杂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欢。篇1:历史人物——汉武帝...

在我国,杂文的传统源远流长,特别是“五四”以后,杂文经过鲁迅的倡导和身体力行,被公认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关于历史的杂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历史人物——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民族的杰出君主。汉族人。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

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汉武帝在位期间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它独霸中国二千余年。

我认为,在某些方面来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汉武帝那个时期是一种对政治,对统治极为有利的做法。

当时在那个年代是百家争鸣的时期,人人都各有一套理论,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主张自家反对别的家的观念在封建时期的是引起对立与矛盾根源。对统治者在政治上极为不利!所以当时只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是对国内最有利的唯一做法!

第一个兴办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代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创办的、正规的高等学府,自汉武设立,历两千余年而不绝,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太学初建时为5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胡萝卜、葡萄、汗血马、核桃、天马等,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历史意义重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征和四年前,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在汉武帝这个“榜样”影响下,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

人无完人,汉武帝在位期间也犯了一些大错。

巫蛊之祸就是汉武帝末年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是汉武朝最大的一桩冤案。但最后也沉冤得雪。

到了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司马光讲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评价,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司马光的评价几乎全部是负面的。基本上否定了汉武帝在内外政策上的许多方面。

他好迷信,渴求长生不老,既耗费了大量财力又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晚年始知悔悟。

他还有一个大过就是阉割了一位汉代杰出的史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汉武帝的功过其实总共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正面:雄才大略负面: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虽然汉武帝有这么多的过失,但他的功绩仍不可没,而且他已用《罪己诏》的形式进行了反省。

汉武帝,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正如历史连续剧《汉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篇2:历史上的书呆子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日,在最后一次提审后,被打得遍体鳞伤岳飞、岳云和张宪等三人被押下去,岳飞被灌毒酒毒死,张宪与岳云被腰斩,抛尸在大理寺的后花园,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古奇冤;岳飞被毒死111年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冬,余玠率嘉定守军又与蒙古军大战于嘉定,将其逐走,正全力计划收复四川时,南宋理宗下诏召余玠回临安,以平庸的临安府尹余晦代替他,当余玠得知朝廷的决定后,忧愤染病,一夕暴病而亡;余玠暴死206年后,明景泰八年1457年,兵部侍郎于谦以“意图迎立藩,入继大统”的罪名,坐“谋逆律”,被斩于北京西市,行刑之时,北京天气骤变阴霾,大街小巷一片哭声;在于谦被斩于西市后174年,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这一天,中国的天庭上,一颗星辰陨落了,明朝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惨遭磔刑,这不仅是袁崇焕个人的悲剧,更是大明王朝的悲剧。

岳飞、余玠、于谦和袁崇焕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画上了悲怆的句号,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以上四个姓氏的元音字母均为“y”。这个悲怆的句号和巧合的字母在中国的史册中悬垂,让人心冷如冰,心底隐痛,却又无可奈何。我仿佛看见那元音字母“y”幻化成了一只只飞蛾,奋不顾身地扑向那熊熊燃烧的烈火。这四只飞蛾就是历史上四个书呆子,正如中学课文我们熟读的于谦的《石灰吟》:“千陲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似等闲。粉身碎骨惧不怕,只留青白在人间”。

书呆子,旧时泛指死读书,书生气很浓,不谙事故,一般指只会读书而不会用书上的知识变通的人。正是这种不谙世事和不会变通,表现着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一种为心中的理想奋不顾的勇气,这就是书呆子气质。

篇3:历史,人类最好的老师

抗战七十周年临近,有关历史及历史观的话题格外引人注目。上周,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同时,媒体报道了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

一长串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就是一部血与肉凝成的悲壮历史。这个名录绝不是简单的符号,它记录着侵略者的罪行,铭刻着中国人民的苦难,也彰显着一个名族不屈的抗争。更为可贵的是,这份名录中,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的将领,还有其他抗日组织人士。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困难当头,还有什么比攒紧拳头共御外侮更有力量?

我们铭记抗战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牢记教训,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奋力实现民族复兴,还要和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开启人类美好的未来。主席在给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贺词中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就能为人类带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因为,“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历史与现实,是一条永远割不断的长河,没有历史,哪有现在和未来?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人类从洪荒的远古走来,向着希望的明天走去,昨天与今天,看似短暂,但人类在期间筚路蓝缕、上下求索,又是何等漫长与艰辛。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正是后人前行的宝贵财富。正因为我们借鉴历史经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人类才创造出无数辉煌的成就;也正因为我们汲取历史教训,才少走了很多弯路。如果忘记历史,不能正确对待历史,人类还会犯更多错误,还会遭受更多的苦难。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是历史学家的使命,也是当代政治家的使命,还可以说是全球70亿人的使命。人类在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其根源都与金融危机、与军国主义导演的局部战争直接关联。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地区冲突加剧,我们更应从历史教训中找到破解问题的钥匙,加强区域及世界各国间的合作,珍爱和平,警惕军国主义复活,避免人类再次步入战争的深渊。

历史告诉我们,世界因为多元才多姿多彩,因为多元才充满活力。任何一个不可一世的帝国,企图以武力、意识形态等手段征服他国,称霸世界,最终都逃脱不了被征服的命运。世界只有在和平环境下,通过包容发展,真正实现平等、互利、互信和真诚对话,才能构建命运共同体、拥有光明的未来。

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就一个国家而言,她的发展历史,无不是一个不断面临挑战和如何应战的历史。这种挑战既来自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也来自外部力量的不断挤压。不能有效应对挑战,就有落后挨打、甚至亡国灭种之虞。正确应对挑战的办法,除坚定自信,变革图强外,还要睁眼看世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以开放包容的气象,“博采各国文明之长”,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不负历史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历史是白驹过隙的感慨;历史是独酹江月的豪迈。“江月年年望相似”,是历史的重复上演;“乡音无改鬓毛衰”,是历史的久久沉思。有时,流水无情,历史的轨迹却清晰如昨;鸟语花香,历史的回忆又温馨可爱。当我们面对一个起伏跌宕,又错综复杂的世界,只有正视历史,客观地解读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拥有今天,面向未来。

1.经典杂文

2.冰心的经典杂文

3.寄语杂文随笔

4.杂文经典欣赏

5.杂文推荐:腹有诗书气自华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