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人气:151 ℃/2021-10-16 03:03:33
【导读】 “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老师,我爱我们的祖国”这些大声朗读的孩子,耳朵上都戴着助听器,现在,不仅都能够开口说话了,而且还学会了语文、数学等文化知识,有的孩子考上高中,有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有的孩子成为...

“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老师,我爱我们的祖国”这些大声朗读的孩子,耳朵上都戴着助听器,现在,不仅都能够开口说话了,而且还学会了语文、数学等文化知识,有的孩子考上高中,有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有的孩子成为了全国舞蹈冠军,这些孩子都是河南省xx市xx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

xx市xx区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1998年9月1日,前身是xx市xx区聋儿语训中心,学校创办之初,条件非常艰苦,所有的家当只有三间平房,五张桌子,七张小床,两口锅,四个塑料碗。更麻烦的是学校没有一个学生,那时候很少有人听说过聋儿语训这个词,当老师们告诉别人,自己能把聋哑儿童教会说话,很多人都把聋儿语训中心的老师当成了骗子。没有办法,xx残联的领导就和语训中心的老师们一起,骑着自行车一个村一个村的去寻访学生,告诉他们孩子到学校语训可以先不收任何费用,等孩子学会说话之后再收一点生活费,即使这样才有两个聋儿家长愿意让孩子来试一试。

因为条件艰苦,那时候,老师们也想在社会上拉一些赞助,给孩子们改善一下生活学习条件,但是,却没有人信任他们。无奈,老师们只好放弃了拿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沉入寂寞之中吧,好好教学,只有真正教出成绩来,让事实说话,才最有说服力。

然而,万事开头难,在那个时候,要教会一个聋哑儿童学会说话,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过去老的教学方法,聋儿把苹果都说成了“屁股”,把“冬天”说成了“肚皮”,发音很不清楚,老师们就一个音一个音的去探索,后来发现,发“an”这个音的时候咬一点舌尖会更好一些,而学会发“东”这个字则更加偶然,有一次一个老师在听豫剧大师马金凤演唱的《穆桂英挂帅》,其中有一句“穆桂英我的家在山东”最后的那个“东”字,她用的是鼻音,受她的启发老师们也教聋儿们学会了说这个字。

经过反复摸索和实践, xx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摸索出一整套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的方法,聋哑儿童还能学会说话!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了四面八方,十六年来,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聋哑儿童,轻度智障儿童在这里学会了说话,学到了文化知识,有的学生,在聋儿语训中心上完小学之后,还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

聋儿xx六岁才来到xx特殊教育学校上学,上学之前,小xx连一声“妈”都不会叫,为了不让别人歧视他,xx的父母就把孩子常年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和别人玩。来到特殊教育学校之后,语训部的老师们不仅教会了他说话,而且教会了他语文、数学等小学的文化知识。xx的妈妈说,她第一次听到儿子喊自己“妈妈”时,一口气哭了一个多小时,感觉总算把这几年憋在心里面的委屈给哭出去了;回到家里后,过去从来不让xx出去玩的家人,给xx换上最好的衣服,拉着他去赶集,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又从村北头走到村南头,见了男的就让xx喊人家“叔叔、伯伯”,见了女的就让xx喊人家“姑姑、婶子”,目的就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会说话了,不是聋哑人了,那种喜极而泣的激动心情,是正常孩子的家长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