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作者

人气:469 ℃/2022-04-12 11:39:26
【导读】 三字经作者,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三字经》最初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目前主要有四种说法,即王应麟说、区适子说、黎贞说和陈淳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介绍一王应麟1223—1296,南宋...

《三字经》最初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目前主要有四种说法,即王应麟说、区适子说、黎贞说和陈淳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介绍一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祖籍河南开封。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

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所撰《玉海》二百卷,囊括当时科举考试所需的各类知识;考据性笔记《困学纪闻》以考证为特色,居“宋代三大笔记”之首;蒙学著作《三字经》风行700多年,流传海外众多国家,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223年8月17日生于庆元府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元成宗元贞二年六月十二日1296年7月13日卒,年七十四。父亲名撝,字谦父,为楼昉的学生,曾官吏部郎中,预修中兴四朝国史。

淳祐进士,历官浙西安抚使干办公事,迁秘书郎。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后辞官回乡,专事著述20余年。宋亡不出。

早年致力于典章制度研究,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涉猎。编撰大型类书《玉海》200卷,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引证完整,特别于宋代史事,辑录尤详。

王应麟隐居二十载,所有著作,只写甲子不写年号,以示不向元朝称臣。他一生著作甚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深宁集》等六百多卷。但是知名度最高的反而是这部《三字经》,这可能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事。王应麟晚年为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编写了一本融会中国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诀”。

简介二

区适子

除王应麟说之外,认为《三字经》最早为区适子所作的说法也有着较大的说服力。

区适子,南宋末年南海县登洲堡今顺德陈村镇 登洲村人,村名原称鲩洲,因适子别号“登洲先生”,后来就改称登洲。区适子自幼聪明过人,通晓经史要义,以博学多才闻名郡邑,每年都有几百人上门求教。 明清之际的屈大均便认为应是顺德人区适子。他在《广东新语》卷十一中说:“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适子,顺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 仕。”

《三字经》作者的黎贞说与陈淳说因为论据不充分,因此说服力略显不足。在此,也将此二人的生平资料罗列如下,供您参考。

黎贞

黎贞,字彦晦,号陶陶生,晚号秫坡,学者称秫坡先生, 广东新会都会村人。

生于元朝末年, 小时随在外地州府当学正的父亲读四书五经,后又师事顺德孙贲,博通经史, 写诗作文亦大有进步,特别是受到孙贲的影响,很重视德行修养;又喜分辩古今兴衰、 得失是非,很有独到见解。明洪武初年,入郡学当庠生。八年 1375年以明经辟荐入京,照例要到吏部考试才委派官职,他很不满意,称有足疾不去应试。遇见吏部的官员,便发表议论,滔滔不绝。毫无忌讳。官员认为他很有学问,挽留他在京商酌礼仪典乐掌故, 过了两个多月才送他出京。他回家后, 才接到委他做新会县训导的任命。黎贞拒绝接受任职,却在都会村居室前边筑了一座钓鱼台, 日事垂钓,过着半隐半学的生活。

洪武十八年1385年,黎贞因仗义排解乡 间纠纷,遭权贵诬告,被发放辽阳充军服劳役13年。他身为囚犯,仍然苦学苦练,受到狱中官员的尊敬。其间, 适遇他的老师孙贲亦因被人诬陷发放辽阳,同禁一起,师生之间交流学问,更有进步。后孙贲又因“谋反”罪牵连被杀,弃尸效野,黎贞冒着风险,以衣裹尸, 礼葬于安山,并撰祭文宣读,听见的人无不下泪。

洪武三十年,黎贞被赦归故里,在乡讲学,成为 明初新会著名的学者,远所学子闻风前来就读。 陈献章评价秫坡先生说:“吾邑以文行诲后进, 百余年来秫坡先生一人而已。”黎贞的学说, 区越认为:“白沙先生振扬于道化周洽之时,秫坡先生则崛起于文治草创之日。 ”这说明秫坡先生的学术思想,对明代中叶发生的理学深化起到倡导作用。后卒于乡,年59岁,入祀乡贤祠。

三字经的作者四

陈淳1159~1223是中国南宋理学 家。字安卿,亦称北溪先生。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朱熹晚年的得意门生,理学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阐发者。著作有《北溪全集》。其心理学思想主要见于 《北溪字义》对心理概念的界说和疏释上。他从“理”生气、气化生万物出发,提出由理气结合而产生的“心”,天然地具有两种水平:“知觉从理上发来,便是道心”;“从形气上发来,便是人心。”《北溪字义·心》人性也是由理气形成的“天地之性”和“气禀之性”的结合体。“天地之性”和“道心”天然是善的 “气禀之性”和“人心”有善与不善之分,为此,以“存天理,灭人欲”作为修心养性之道。提出:“意是心上发起一念,思量运用要恁地底”。“智是心中一个知觉处,知得是是非非恁地确定是智。”《北溪字义·仁义礼智信》把知与行看成是“交进而互相发”的关系,“知之明则行愈达,而行之力则所知益精矣。” 《严陵讲义·用功节目》继承“情者,性之动”的传统说法,但认为从性中发出的情“便是善,更无不善”,而“感物欲而动,不从本性发来,便有个不善。”《北溪字义·情》把“志”界说为“心之所之”,又有“趋向,期必之意”《北溪字义·志》。认为才具有“才质,犹言才料质干”和“才能,是会做事 底”《北溪字义·才》两种含义。依据禀气的清浊和赋质的纯杂交错搭配,把气质分为刚烈、软弱、躁暴、狡谲、性圆、愚拗等多种。在学习心理思想方面,提 出要立志、虚心、下学与上达;批判了学习为求取功名而不求甚解的时弊。

.......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