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训的局限有哪些

人气:159 ℃/2023-02-22 15:51:41
【导读】 声训的局限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一、主观推测,没有佐证。早期的声训大多只是用音同、音近、音转来解释词义,探索词的命名意义,但这些解释、探索有很多穿凿附会的成分。例如:波,水质皮。坡,土之皮。由于古代的门第观念森严,门阀之争严重学生都...

一、主观推测,没有佐证。早期的声训大多只是用音同、音近、音转来解释词义,探索词的命名意义,但这些解释、探索有很多穿凿附会的成分。例如:波,水质皮。坡,土之皮。由于古代的门第观念森严,门阀之争严重学生都排挤别人的观点,难免会讹误,有时出现同一个词,所用的音近音同字是不确定的,加之没有辩证,无法让人辨别真伪,定夺是非。如刘熙的《释名》:“山,产也,产万物。”

二、曲解“音近义通”现象,任意扩大声训范围。从汉语的实际情况来看,音近义通或某音表某义是实际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必须是在同根词或是在同源词的前提下,否则,即便是同音字,也不可能出现音近义通的现象。如《庄子·逍遥游》:“犹时女也。”司马彪:“时女,犹处女也。”

三、不明音义关系,鼓吹“声象乎义“的学说,而违背了语言的社会约定性。声象乎义的首创者是清代学者邹伯奇“声象乎义者,以唇舌口气象之。”

声训是重要的训诂方法,为后代的词源学、语源学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它的作用和历史地位不可小觑。同时,在运用声训进行训诂时,也要注重文献的考证,将声训与形训、义训相结合。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