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类的论文例文

人气:128 ℃/2023-01-24 06:58:56
【导读】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例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带动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对国民经济众多产业部门的发展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浅谈假日旅游负面影响的对策一、假日旅游的...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带动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对国民经济众多产业部门的发展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假日旅游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假日旅游的出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在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人们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又受到较多的节假日条件的诱导。因此,出现了假日旅游。旅游活动也从一种奢侈的休闲活动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方式,这便预示着假日旅游日后的蓬勃发展。

二、假日旅游出现的原因

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根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为14551元、16510元、18311元、20167元、21966元,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增长趋势,其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为假日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节假日增多,假日经济火爆

旅游活动开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具备闲暇时间。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效果尤为显著的即为法定节假日的制订。2007年国务院将劳动节和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几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同时,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形成了春节及国庆两个集中休假高峰时间段和其余5个节日集中休假小高峰,假日次数增加且分布趋向合理,推动了假日旅游的迅猛发展。

三人民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从过去仅追求食宿等最基础的需要向精神层面的转变,选择旅游的最为明显,特别是假日旅游。旅游也由以往的观光游览向休闲体验娱乐转变,旅游目的地由国内向国外转移,出境游已发展成为一种常态。

四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化营销

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由旅游业和信息业交融发展开始,二者有机结合。媒体的宣传和推广推动了假日旅游快速发展,“黄金周”“小长假”到来之前,媒体都会广泛宣传各个景点的基本情况、优惠政策,营造了假日旅游氛围。

三、假日旅游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一假日旅游经济下的消费者消费行为表现

假日旅游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中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集中性:1季节的集中性,春季和秋季气候较适宜,所以“五一”和“十一”成为旅游的黄金周。小长假和短假期使旅游者的消费选择也不同,以春季和秋季气候为代表的假期,成为集中的旅游旺季。2目的地的集中性,消费者于旅游旺季在目的地的选择上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景区的选择依赖于景区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的程度。

2.盲目性,“黄金周”出现热门景区游客“井喷”和非热门景区“遇冷”的两极化现象,说明游客在选择时存在盲目跟风心理。

3.供给与需求矛盾,假日旅游是以节假日为契机,实现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互动扩张。需求是弹性的,旅游者的出行计划受气候以及信息的影响,而供给是刚性的,由此出现了刚性供给与弹性需求的矛盾。

二假日旅游的负面影响

1.假日旅游集中反映旅游存在的问题,供与求失衡,游客投诉增加。

假日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旅游总收入,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假日旅游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且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所以易在较短时间内易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受到影响,投诉增加。

2.引发交通堵塞等社会问题。

高速免费新政导致热门景区游客量激增和非热门景区游客量大减的两极化趋势。且假日期间大量外地游客客流与当地客流的叠加,引发交通堵塞。同时,景区停车位固定有限,停车困难,将制约假日旅游的发展。

3.旅游成本增加,不诚信交易现象频频发生。

假日期间,由于有限的设施和服务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旅游市场供不应求。这样的情况易形成以旅游供应方为主导的卖方市场,不诚信交易现象发生。旅游者在假期期间出游成本提高,同时旅游业的形象下降,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4.景区超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环境都造成了人为的破坏。

假日旅游在假期时间较短的条件下开展,会使得假日旅游出现人数多、节奏快的问题。许多旅游目的地在假期的客流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承载力,使其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使自然生态环境、旅游资源、视觉空间环境、观景审美情绪受到影响。

四、针对假日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

假日旅游中凸显的问题,与我国旅游业现阶段长期发展滞后的行情有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政府应进行宏观调控,调节假日旅游市场

在假日旅游期间,景区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无法满足大量散客的需求。假日旅游市场的混乱,需要政府引导客流和市场。2015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游客“黑名单”制度,为游客树立了心理上的警戒线,对建立文明旅游长效工作机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假日旅游市场,需要政府来进行调控,进而建立一个健康的假日旅游市场环境。

二落实分时、分地带薪休假制度,分流客源

假日旅游中出现热门景区游客爆棚,多个传统热门景区遇冷的现象。2008年1月1日新假日制度正式实施,原来的黄金周减少三个,短假增加三个。这对旅游者选择目的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短途旅游将会成为部分消费者的选择,分散了假日旅游市场的游客客源。而带薪休假制度能够对假日旅游起到分时的作用,同时会降低游客的出游成本,增加游客在旅游中的体验。

三建立完善自助游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在假日旅游期间,自助游游客在旅游市场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景区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无法满足大量散客的需求。应建立完善的自助游配套措施,推动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加速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的转变。

四健全旅游信息预报系统,及时预报旅游信息,引导旅游者合理规划自己的出行计划。

2015年全国有故宫、九寨沟等16个知名景区提前发布了“限客令”。由于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观念还不成熟,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存在着从众心理和盲目跟风行为。因此,景区需要科学确定旅游景区承载量,控制景区游客接待量,引导旅游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固定的假期时间,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五、结语

针对假日旅游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有进行大力整治,缓解假日期间供应方的压力,才不会出现服务质量低下,旅游业形象坍塌等一系列问题。假日旅游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因势利导,携手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假日旅游环境,推动假日旅游的健康发展。

篇2

浅析乡村滨水旅游景观设计与民俗文化

一、体现民俗文化的滨水景观规划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滨水景观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子系统一般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在对其规划的基础上,需要由整体着手,达到多目标规划的要求,同时需要将经济、生态、政治、文化、美学等方面进行兼顾。由经济角度出发,则需要在景观塑造上最大程度上实现费用与空间的节约;由社会层面上讲,主要是将以人作为中心,在景观实际的塑造上需要严格遵循人性化原则,充分考虑公共性与人的私密性的有效统一,实现尊重人、关心人以及陶冶人的要求;由文化层面来谈,侧重的主要是意义层面,突出的是对形体环境意义的塑造。正是因为该种整体性,这就决定了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支撑,综合考虑构建整体的要素,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真正的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云南文化内容涉及繁多,如何才能有效的体现于滨水景观当中,则需要将各个要素整合起来,进行整体考虑。

二生态性原则

滨水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被作为人类改造生态系统的产物,与此同时它也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以及人工系统彼此影响的混合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类活动的制约,包括了废物倾倒、近岸城市化、污水排入、水路运输、旅游、水产养殖等方面。鉴于此,这就需要在实际的规划设计工作中,落实自然生态优先原则,严格依据生态学原理,确保滨河自然生态发展空间的完整性,坚决避免城市滨河环境的片段化,确保城市滨河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按照城市滨河地带实际的自然环境承载力,最大程度上满足市民活动不同的空间、设施需求,构建一个生物和人类共生的滨河空间。

三人本性原则

景观的参与者就是人,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景观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第一步:确保景观设计的舒适性。众所周知,城市市民的闲暇时间在逐渐的增多,在休闲、养生、娱乐、健身等方面上市民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需求,不断的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这也就要求景观设计需要切实的满足人们的具体需求。第二步:确保景观设计的可识别性。在此空间内需具备提示符号,使人们对空间识别。另外空间还需具备层次感,空间具备标志物。第三步:确保景观设计的可选择性。定义一个优良空间其实就是能给予人们更多选择的空间。第四步:确保景观设计的可参与性。例如云南少数民族人民具有热情好客的品质,既敬老爱幼,又礼貌待人,若是客人远道而来,少数民族均会热情招待[1]。这就是旅游景观中的场景民俗文化活动的参与性,强化民族特色的同时展现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二、乡村滨水旅游景观设计与民俗文化的体现途径

一利用文化符号

通过滨河景观中对历史、地方特色,民族传统进行展现,被作为如今滨水景观设计的常见方式。比如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物品放置于滨河开放空间的节点,一般包括了壁画、雕塑、文化墙、碑褐等,凭借着这些留存的历史片断,让人们感受到过去辉煌的人与事物,在其中深感历史文化的痕迹。体现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滨水景观规划在空间上,可以有效的借鉴其他城市的规划方法,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进行提炼,由雕塑、碑褐、壁画等形式进行展示。也可以提取当地民族建筑和民俗生活用品、服饰等的特色文化符号,用于景观的设计中去,通过构筑物、特色景观空间的设计来强化民族特色。另一方面,服饰艺术作为民族最为醒目的身份证,也被作为一个民族外在的文化表现。在对乡村滨水旅游景观的设计中可以大力的利用服饰文化符号,增强景观的民族特色。

二利用滨水活动

滨河空间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如今被作为关键的休闲场所,决定着人们的活动方式。在实际的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对其活动场所的设计可以使人们对实体空间形态进行塑造之余,也可以相应的塑造出一个充满生机且有序的活动空间。云南的少数民族均是多体育项目以及多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怎么样把这些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传统活动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进行合理的利用,俨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般情况下,按照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其一就是节庆活动类:比如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活动。其刀杆需长20米,也加上竖立之后为了确保安全以及人员的舞蹈需要,所以需要一个大约100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场地。而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要想融入该类项目,这就需要在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出一个大广场,使其作为区域的关键景观节点,以期在此空间中举行刀杆节。其二就是休闲活动类:云南众多少数民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休闲娱乐活动较多,再加之这些活动在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也有所体现,所以在对滨水区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有效的融入此类活动,使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闹场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在乡村滨水旅游景观设计体现当地民俗文化,能够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强化乡村地域风俗文化特色形象,帮助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期实现乡村发展与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的目的。同时也满足游客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参与,强化旅游区的自身独有的特色性,杜绝千篇一律的旅游景观建设。

参考文献:

[1]贾孟炎.以“五水共生”为本推进乡村景观设计的路径探索——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5.

[2]马本和,郭丽萍.达斡尔族聚居环境旅游景观优化设计分析——以哈拉新村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2:60-65.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