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正能量故事大道理

人气:155 ℃/2022-02-15 00:18:30
【导读】 简短正能量故事大道理,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挑战自我的过程是无比快乐的,当你一次又一次地战胜自我,你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冲击人生的高峰。对自我的探索和挑战是每个人毕生最重要的使命。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跑得更快。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

挑战自我的过程是无比快乐的,当你一次又一次地战胜自我,你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冲击人生的高峰。对自我的探索和挑战是每个人毕生最重要的使命。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跑得更快。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孤独是为了惊艳的绽放

小时候,他很孤独,因为没人陪他玩。他喜欢上画画,经常一个人在家涂鸦。稍大一点,他便用粉笔在灰墙上画小人、火车、还有房子。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说,这个孩子清高。其实,我跟别人玩的时候,总觉得有两个我,一个在玩,一个在旁边冷静地看着。”他喜欢画画和看书,想着长大后做名画家。

高考完填志愿时,父母对他的艺术梦坚决反对。他不争,朝父母丢下一句:如果理工科能画画他就念。本来只是任性的推托,未曾想父母真找到了个可以画画的专业,叫“建筑系”。

建筑师是干嘛的?当时别说他不知道,全中国也没几个人知道。建筑系在1977 年恢复,他上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时是1981 年,不只是建筑系,“”结束大学复课,社会正处于一个如饥似渴的青春期氛围。他说,当时的校长是钱锺书堂弟钱钟韩,曾在欧洲游学六七年,辗转四五个学校,没拿学位就回来了,钱钟韩曾对他说:“别迷信老师,要自学。如果你用功连读三天书,会发现老师根本没备课,直接问几个问题就能让老师下不来台。”

于是到了大二,他开始翘课,常常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中西哲学、艺术论、历史人文……看得昏天黑地。回想起那个时候,他说:“刚刚改革开放,大家都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毕业后,他进入浙江美院,本想做建筑教育一类的事情,但发现艺术界对建筑一无所知。为了混口饭吃,他在浙江美院下属的公司上班,二十七八岁结婚,生活静好。不过他总觉得不自由,另一个他又在那里观望着,目光冷洌。熬了几年,他终于选择辞职。

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周围的那些建筑师们都成了巨富,而他似乎与建筑设计绝缘了,过起了归隐生活,整天泡在工地上和工匠们一起从事体力劳动,在西湖边晃荡、喝茶、看书、访问朋友。

在孤独中,他没有放弃对建筑的思考。不鼓励拆迁、不愿意在老房子上“修旧如新”、不喜欢地标性建筑、几乎不做商业项目,在乡村快速城市化、建筑设计产业化的中国,他始终与潮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使他备受争议,更让他独树一帜,也让他的另类成为伟大。

虽然对传统建筑的偏爱曾让他一度曲高和寡,但他坚守自己的理想。“我要一个人默默行走,看看能够走多远。” 基于这种想法,过去八年,从五散房到宁波博物馆以及杭州南宋御街的改造,他都在“另类坚持”,“我的原则是改造后,建筑会对你微笑。”

他叫王澍,今年49岁,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2012年5月25日下午,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澍登上领奖台。这个分量等同于“诺贝尔”和“奥斯卡”的国际建筑奖项,第一次落在了中国人手中。

“我得谢谢那些年的孤独时光。”谈起成功的秘诀,王澍说,幼年时因为孤独,培养了画画的兴趣,以及对建筑的一种懵懂概念;毕业后因为孤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以后的很多设计灵感都来源于那个时期。

尽管张楚在歌中唱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生命像鲜花一样绽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另外一句话:“真正优秀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来源于一份孤独。”

王澍是孤独的,但中国地产第一品牌的形成应该感谢这份独守;张海迪是孤独的,这位轮椅上的作家以惊人的专注和坚守,完成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著作;阿甘和许三多是孤独的,却凭借特有的真诚和韧劲惊艳了世人。

篇二:与自己较劲儿

一位中国京剧武生,只身前往美国学习西方戏剧。他历尽千辛,奋斗十载,终于登上西方戏剧艺术最高殿堂——百老汇舞台。5年来,他以主演经典名剧《西贡小姐》2478场而蜚声国际,被誉为“百老汇百年奇迹”,填补了百老汇历史上没有亚洲人演主角的空白。他,就是王洛勇。

王洛勇出生在河南洛阳,11岁时开始学习京剧:后又改行主修乐器。因为从小在戏校学戏,从未接触过英语,他的英语高考成绩惨不忍睹。大学毕业后,王洛勇毅然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硬是与自己较劲儿,与英语较劲儿,奔赴大洋彼岸学习音乐剧——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

初到美国时,王洛勇只会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根本无法听懂教授快如机枪的英语讲课。学导演的小赵热心地教他一招:“如果教授提问,多说ves,少用no。”

上课第四天,教授就提他的问——因为他是第一个来学戏剧表演的中国人。王洛勇一听,头都大了,只好硬着头皮回答“yes”。一连串的提问,一连串的“yes”。教授很生气:“你听不懂,就别再来上课了。”王洛勇仍响亮地回答:“yes”。引得哄堂大笑。

下课后,教授把王洛勇领到办公室,给他一份英语试卷,他绞尽脑汁也只做对几分。于是,学校立即通知他:取消奖学金,开除学籍。就这样,王洛勇被路易斯安那大学踢出了校门。

走投无路的他只得以刷油漆和教太极拳为生。记得圣诞节那天,为省1美元地铁钱,王洛勇徒步到心中的“圣殿”——百老汇,并发誓终有一日要登上这个舞台。

被逼上绝路的王洛勇开始蓄发明志,与自己较劲儿:不学会英语,就绝不剪发。整整一年,他没去过理发店,以致发长飘肩,如印第安人。

为了学好英语,他给瘫痪老人念书报、当保姆、送外卖、剪草坪……只要有利于练英语的工作他都做:为了记住单词,他在口袋、书包、教室、房间……各放有一本小词典,随手翻阅,随时背记。

三年后,他以清晰准确的发音,明亮圆润的台词与对白,征服了挑剔的百老汇导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其实,在生活上,王洛勇也是个喜欢与自己较劲儿的人。初到美国时,他不修边幅,邋里邋遢,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与工作。记得在排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场戏时,尽管他演技娴熟,吐词清晰,但无一女生愿意与他搭戏演朱丽叶。他非常疑惑,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却反问他:“难道你自己一点都不知道吗?你有严重的口臭。”老师的话如当头棒喝,将王洛勇猛然击醒。

第二天,王洛勇立马去看牙医。医生检查后十分惊讶,说牙结石太深,急需治疗。有趣的是,医生并没带他去治疗室,而是领到医学院的教室,然后对学生们说:“我终于在你们毕业前找到了一位从未洗牙,牙质好,但牙根极坏的病例。你们每人洗两颗,处理好了,方能毕业。”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成了美国人不讲卫生的反面教材。

为了彻底根治不讲卫生的陋习,塑造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形象。王洛勇开始每天刷牙,一日多遍。三餐饭后,演节目前,他都必须刷牙,以保持口气清新。不仅如此,他每天坚持洗头、洗澡、换衣。之后,不管他走到哪,都会赢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王洛勇正是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与不懈努力,前后考了八次,终于在百老汇的舞台上第一次刻下中国男主角史诗般闪亮的名字。

在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时,王洛勇说:“与其和别人较劲儿,不如和自己较劲儿。”

是的,人生就是这样。你要改变别人的态度,不如改变自己的言行。改变自己,与自己较劲儿,你同样能赢得尊重与信任:你同样能实现梦想,成就辉煌。

篇三:小人物也有大舞台

他是中国知识型新型工人,23年来,先后记录整理70多本、23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革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一书填补国内电气化铁路施工培训教材空白,成为指导实际操作的权威工具书,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CCTV2010年度三农人物”、人民网“2010年度十大责任公民”等荣誉称号。令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业绩卓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普遍推广意义的典型人物,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长年野外作业,居无定所,只有高中文化,所做的只是拉杆架线本职工作。他就是巨晓林,一个来自陕西岐山县的农民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接触网高级技师。

1987年3月,25岁的巨晓林得知公司招收农民工的消息,他辞别亲人,来到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工地,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的一名合同工。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非常珍惜和热爱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从来到公司的第一天,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刚到公司上班,看着一张张施工图纸和一堆堆叫不出名字的接触网零部件,看啥都觉得新奇,看啥都看不明白。师傅鼓励他说:“只要下苦功,没有学不会的!”白天在施工中跟着师傅学,晚上放下饭碗又撵着师傅问,就连师傅喝茶聊天的时候,他也蹲在一旁,不厌其烦地问些接触网安装的技术要领。

为了弄懂铁路接触网的原理,巨晓林买来《钣金工艺》《机械制图》《电机学》《接触网》等专业书籍放在床头。不管工地转移到哪儿,这些书都带到哪儿,一有机会他就如饥似渴地学习。他的枕头下面藏着一个小闹钟,不论严寒酷暑,每天都比别人早起一个钟头,晚睡一个钟头。平时,无论他走到哪里,身上总是随身带着三件宝:图纸、工具书、笔记本。

这年中秋节,工地放假半天,他和工友们一起出去逛街,走着走着却不见了他的踪影,后来找到他时,只见他正蹲在一个摩托车修理摊位前看人修车,向修车师傅请教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巨晓林常说:“当一个好工人,既要苦干实干,更要巧干会干。”在北同蒲铁路工地进行架线作业时,每到一个悬挂点,都要有人肩扛电线爬上爬下,工作量很大。这天下午,在大雨中,他还一直披着雨衣,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琢磨盘算,通过几天的观察和测算,他尝试用一个铁丝套子挂住滑轮去架电线,果然能省不少劲儿,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首次系统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技术,施工时间十分紧张。他带领工人对原工艺进行了技术革新,创造性采用了下部固定绳临时悬吊法,提高工效两倍以上,而且安全可靠。经专家组论证后在全线推广,施工时间比原计划节省了整整20天。

23年来,巨晓林坚守“农民工也要懂技术”的信念,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先后参与了北同蒲线、鹰厦线、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迁曹线等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的高级工,成为农民工的楷模。虽然他身高只有一米六,却被工友称为顶天立地的巨人,最具影响的技术导师,因此,人们送给他一个外号叫“小巨人”。

做大给自己看,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能发出最大的动力。提起自己走过的历程,他憨厚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他说:“只要有理想、有信心、有知识、有技能,农民工同样能大有作为!”小人物,大舞台。一个人只要爱学、肯干,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要干就要干好。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看过还: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