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身心健康的大学生论文

人气:338 ℃/2024-06-19 08:16:35
【导读】 做身心健康的大学生论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急需一份,有没有关于的范文,下面小编给你整理了两篇的范文,一起来了解吧!一: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

急需一份,有没有关于的范文,下面小编给你整理了两篇的范文,一起来了解吧!

一: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都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处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更高层次,是个体主导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的灵魂和准则。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趋向定型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信心和追求,不会在身处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导致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环境有适度的心理反应,防止心理反应失常,促进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一种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之中,乐观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保持心理健康,战胜一切心理动荡和不安的最基本条件。

二、增强心理品质锻炼

1.善于认识自我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确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准自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长而骄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意志品质坚强

意志是一个人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犹如汽车上的方向盘,主导着人的行为,又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目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借助心理学书籍来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自觉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想法,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武装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养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响。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二:

近年来,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导致大学生自杀、他杀的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杀人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应该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此,向大学生朋友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1.认识自我,做自信的人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时过于自傲,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有时又过于自卑,认为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使一些同学时常处于心理焦虑之中。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认识你自己”对我们颇有启迪意义,全面认识自己是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前提。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你独特的容貌、性格、信念构成了独特的你,你不必非要变得和别人一模一样。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别人不一定拥有;还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成绩,哪怕是丝毫进步,你也会信心倍增。最后,要努力包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必因为自己相貌不佳而苦恼,也不必由于自己身材不好而忧愁,因为无论你怎样苦恼和忧愁都不能改变现状,只能使自己更加萎靡不振,何必不调整一下心态,重新认识自己的不足,愉悦接纳自己的不足。记住一句话:“千万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2.学会快乐,做乐观的人

经常听到一些同学议论:“生活真没劲”、“过得真无聊”、“好烦呀”、“我想大哭一场”。由于一些偶然事件,一时情绪低落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不要让这种低落的情绪持久化。要学会在平淡中发现快乐,过快乐的生活。其实,快乐是生活的赐予,人人都可以拥有。相貌、出身、地位、财富都不是快乐的决定因素,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人的心态。赤壁大战,曹操损失几十万大军,在逃亡的路上仍笑颜常在,庆幸自己能活着回来。一个农民连人带四轮车一起掉入一丈深的水里,奋力爬出水面后也大笑不止,庆幸自己毫发无损。面临灾难,他们并没有悲痛欲绝,这完全取决于他们乐观的心态。印度人口众多、气候炎热,然而印度的治安状况却比较好,街头鲜见有人吵架。尽管许多人生活在赤贫的状况下,却很少有人感到愁苦和悲伤,只要音乐一响,男女老幼就会立刻抛下手边的一切,欢快地跳起舞来。印度人的快乐来自于他们平和的心态。朋友们,想开一点,不必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伤脑筋,更不必为身外之物大动肝火。人生短暂,不要总是愁眉不展、牢骚满腹,而要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努力去寻找、经营快乐吧!让快乐的阳光撒满自己的人生历程。

3.磨炼意志,做坚强的人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人都可能遭遇挫折、经历逆境。挫折和逆境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对强者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河北邯郸学生贺世民在3岁时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被过早来临的人生苦难压垮,他通过反复练习,学会了用脚写字、画画、设计电脑动画,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广东怀集学生邓茂云家境贫寒,12岁时曾自己烧砖为家里盖起了能遮风挡雨的新房,3年高中靠拾废品、卖破烂筹集学费和生活费,他坚信“爱拼才会赢”,在今年的高考中以617分的成绩考入了华南农业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面对突然来临的灾难、贫寒的家境,他们没有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而是靠坚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和挑战。他们的顽强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痛苦的人生历程上逐渐磨炼出来的。今日的大学校园里,有许多贫困学生,其中不乏意志顽强者,但是也有少数学生意志薄弱、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他们抱怨社会、抱怨家庭,消极地看待人生和社会。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生的道路必须自己去开拓。少一点怨言、多一点行动吧!只要努力拼搏,就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4.主动交友,做合群的人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这首家喻户晓的儿歌引导无数孩子开始学习交友。幼小的孩子可能会奇怪地问:为什么要找朋友呢?老师可能会这样回答:因为人怕孤独。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不希望孤独地度过一生,所以从幼年就开始寻找朋友。进入大学,许多同学在交友方面产生了困惑:认为大学的同学不如中学的同学纯朴、诚恳、实在,比较自私,难于交流和沟通。在远离亲友的同时,又缺乏新的朋友,不少同学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极少数同学甚至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大学阶段交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全面塑造自己,吸引好朋友。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希望交什么样的朋友,你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第二,求同存异,不要苛求朋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面,不要奢望朋友必须和你一模一样。第三,诚实守信,尊重、理解、关心朋友。讲诚信,才能交到真朋友,真朋友才会雪中送炭。第四,宽容大度,善于原谅朋友。朋友之间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大雁只有结成群体,才能长途迁徙。人也应该广交朋友,相互扶持,才能渡过难关。做一个合群的人,你就会走出心灵的孤岛。

5.适应社会,做积极进取的人

达尔文曾讲到:能够生存下去的物种不是力量最强的,而是最善于变化的。人生在世,不仅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还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应对社会的挑战。河北的张立勇,读高二时因家境贫寒而辍学,21岁时到清华大学第5食堂当了一名切菜工,工作之余,刻苦学习英语,今年首次参加托福考试竟然考了630分,还拿到了北大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文凭,他在英语角结识的朋友澳大利亚人迪姆,称他是一位最了不起的中国年轻人。大学校园里,像张立勇这样奋发图强的学生为数不少,但也有少数学生考上大学以后逐渐丧失了进取精神,或热衷于经商,或沉湎于恋爱,学习没有目标,精神没有支柱,一旦遇到挫折,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要在激烈竞争的时代里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顽强拼搏,奋勇前进,在拼搏中磨炼意志,在前进中增长才干。朋友,确定一个目标,去体会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吧。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