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人气:428 ℃/2022-04-03 08:41:25
【导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的知识点有很多,你知道应该复习哪些知识点吗?下面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一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表的意义: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以后制成表格,用来反映...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的知识点有很多,你知道应该复习哪些知识点吗?下面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一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表的意义: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以后制成表格,用来反映情况,分析具体问题,这样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3、常见统计表的分类:

1、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含有2个或2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3、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数量间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4、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2根据资料和制作表要求确定统计表的格式和项目。

3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填表。

4填写好总计和合计。

5写出制表的名称和制表的时间,必要时注明制表人。

5、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画出长短不一的直条,然后把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6、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起来。

7、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总量,用圆中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所占的百分比。

8、统计量:包括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9、统计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10、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众数。

11、中位数:把收集到的某一对象的有关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中位数。

12、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a、不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

13、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14、可能性大小的表示:用数字表示“一定能”“不可能”。 “一定能”这种可能性用1来表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二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因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公因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8.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也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也就是解比例。注意:比和比例的区分

6.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a:b=a÷b=a/bb≠0

7.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8.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9.求比值的方法: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10.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x÷y=k一定,用图表示正比例关系是一条直线。

11.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x×y=k一定,用图表示反比例关系是一条曲线。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