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人气:265 ℃/2024-06-03 21:06:55
【导读】 浅析中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社会发展对公民素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对家庭、事业和社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说,责任感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是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重视...

社会发展对公民素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对家庭、事业和社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说,责任感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是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重视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既是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主席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做好我们的教育、引导和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把培养高素质公民列入基础教育的常态教育之中去。

今天,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切实培养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洪流中去,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从小抓好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现代公民和世界公民的成长,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和谐文化、和谐环境、和谐社会的形成。

责任感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要从培养责任意识开始。要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的特点,创造条件、氛围、情境,认真地教育、培养。

一、现实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在校生的独生子女比例相对较小,而在城市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接近于百分之百。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平均寿命延长,一个家庭中有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心尖之肉。独生子女就是家中的“小太阳”,穿衣有人帮,起床有人叫,上学有人送,书包有人背,家里没有需要他操心的事,导致现在的学生不会洗手绢,不会穿衣系鞋带的事屡见不鲜。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家庭的娇惯导致学生独立意识和责任感的缺失。

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八荣八耻”教育无疑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国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社会上正在热烈讨论的80后、90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行我素、独生不独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不够,或者说不够细心,不够认真,不够到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常挂在嘴边上的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能做或该做的事,都被勤劳善良的家长替代了。孩子从小就有责任意识,有责任感,对于他们完成学业,努力成才,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其实,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责任意识。

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不乏先进、模范、英雄人物。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同,岗位特点不同,需要的知识能力不同,所做的贡献也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许振超、李小兵、向南林、任长霞……这些英雄、楷模都有强烈的责任感。由此可见,责任感的培养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

我们要全面分析、认真研究青少年的培养问题。学校教育要以德育为首,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德育的核心应为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要完成这个目标就要通过我们的培养、训练、教育、指导,将责任意识内化为学生的共同信念,共同理想和自觉行动。

二、责任感的培养要抓早抓好

首先,我们要通过学校的学习及生活,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责任,树立责任意识,培养负责精神。学校可以开设红领巾岗,每岗一个组长、一个值日生、一项检查、一项任务,要按时间、按要求完成。既要让学生有成就感,也要让学生有责任感。通过岗位评比、总结、表扬、鼓励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意识,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理解责任很难,让学生把责任变为一种自觉行动更需要一个长期和细致的培养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并加以耐心地指导,帮助他们从头至尾地完成一件事情,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有些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较差,有时手把手地教也是很有必要或是必需的。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才算负责任,做成什么样才是负责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责任,学会方法。

再次,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学校教育要注重细节、注重过程、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完成一件事情和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有所学习,有所提高。通过长期、认真、细致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做事的习惯;形成积极、认真、乐观、进取的良好心理状态,使他们掌握做事方法,提高做事能力。

另外,要创设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多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培养责任感的活动中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孩子,不会人人都成长为科学家和管理者,但人人都应该是高素质的国家公民。

三、将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养成教育之中

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和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学会辨别是非。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好的应该坚持,错的应该改正。要鼓励学生敢于实践,不要怕出错。如果真的在执行任务时出现了失误,事情没有办好,要鼓励他们勇敢地承担责任,进一步完善他们的责任意识。

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人或事来教育、启发、教导学生,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失败,敢于正视错误,让他们懂得:错误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人正是在不断纠正错误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成熟。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当然,在承担责任的教育环节中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不要发生问题就批评学生。教育者应该明确一个观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错是必然的,改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允许学生“犯错误”是必需的。二是重大活动和重要场合,组织者一定要有各种预案,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影响活动进程。教师要尽可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否则活动一旦失败,这个失败的阴影将对学生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甚至对学生产生不可挽回的挫伤。

把培养责任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一件小事,一个任务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他们负责的内容,扩大责任范围,但是不要要求学生完成他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我们要特别重视。既要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首位去抓,又要“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地去做,同时还要广泛宣传,争得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三者的合力,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才能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小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