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复习经验分享

人气:141 ℃/2023-07-25 10:27:23
【导读】 考研数学复习经验分享,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要复习数学的话,大家在考研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一要把握复习进度,树立抢时间、抓效率的概念,踏踏实实进行每一阶段每一天的学习。 二要归纳总结题型及其解题技巧和方法,...

要复习数学的话,大家在考研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一要把握复习进度,树立抢时间、抓效率的概念,踏踏实实进行每一阶段每一天的学习。 二要归纳总结题型及其解题技巧和方法,同时配以一定量的习题,强化练习,提高解题熟练度和准确度。在做题的同时,将重点题型作上标记,以供下一阶段参考。

三要全面的研究真题,领会命题规律,真题要多做几遍,第一遍要一套一套的做,在做的同时把出现频率较多的题型归纳总结出来,以后做的时候就按照自己总结的题型去做,重点做自己易错的和不会做的。通过做真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改进,在考试之前消除所有短板。

四要心态平和,减少焦虑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心。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秋季的脚步临近,考研人告别酷热的8月,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秋季强化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不论从身心上还是复习备考,考生都进入了疲惫时期,因此一定要学会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考研人从不言放弃。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6考研秋季集训、专业课一对一、精品网课、vip1对1、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进入九月中后旬,许多考生已经开始考研数学真题复习。真题是宝贵的复习资源,但是如何有效利用考研数学真题,这应该是每个考研人最关心的话题。

真刀实枪,模拟考试

数学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在考场上大脑高强度地运转,思考、做题,是非常消耗体力的。考生们在复习备考阶段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抗压能力,锻炼地多了,连坐3个小时也能成为一种习惯。

整套做题,切忌分科

考研数学包括三个部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很多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都是分开训练的,做题的时候也是复习一科就做一科的题目,这样分开来做会导致头脑里面的知识断裂开,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建议大家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可以分开练习,但是如果开始复习真题了,就要利用好真题的价值。每次做题都空出三个小时的时间做完一整套题,严格控制做题的时间,超时也是不行的,因为你多花了半个小时做完整套题即使得了满分,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真正考试的时候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所以大家既要整套地做,也要控制好做题的时间。

温故知新,追求质量

做过几套题之后要及时回头总结一下,将做的这几套题的情况结合在一起认真分析,自己在哪些知识点、哪些章节、哪种类型的题目上容易出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好应对措施。如果分析下来发现在一个知识点上反复出现问题,就必须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专题训练,突破这个瓶颈。如果发现问题不解决,硬着头皮一直往前走,这个时候你就只能停留在瓶颈期,很难有所提高。

考研数学复习指南

1.课本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出版,《概率论》浙江大学出版;

相信大家现在都已经把课本看完了,我所指的看完,是说对课本的极度熟悉,因为数学这门科学是非常重视基础的。据统计,在考研数学中,有120分左右是基础分也就是送分题和中等难度题,另外有30分是比较难的题目,是划分差距的!

具体细分下,到现在为止,课本应该复习到这种程度——《高数》和《线性代数》教材至少2遍,并且把课后习题做完一半例如只做单数题目或者只做双数题目并且错题和做不起的题目做了2遍以上。《概率论》教材看完2遍,课后习题可以选一些来做就好,因为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和考研的题目有较大的差距!

2.数学复习大纲类基础用书

这里有三个版本可供参考:

第一、李永乐,王式安主编的《数学复习全书》,出版社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以前的版本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今年改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

第二、李永乐,李正元主编的《数学复习全书》,出版社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以前的版本是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今年改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三、陈文灯主编的《考研数学复习指南》,出版社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这三本书如果有条件的话,去借上一届的学长用过的书来看下,看下哪本书适合自己,然后听下学长们的建议最好找用过不同书的不同的学长来谈谈他们对这些书的看法,主要是说下缺点

其实,这三本书是任选其一皆可的,只是看自己适应哪一本而已,这就是你要做好的情报工作了!

这里,推荐李永乐和王式安的《数学复习全书》,也就是“第一”里面所列写的那本以下所说的全书均是指李永乐和王式安的《数学复习全书》的高数和概率部分+《李永乐主编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个在下面还要具体说明的,之所以推荐这本书,原因有二:

首先,这本书我亲自用过,而且我两年考研都是用的这本书,真本书的题目难度适中,很有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

其次,我的一个二战的同学,他第一年用的是李永乐和李正元的复习全书,第二年他用

的是李永乐和王式安的复习全书,经过他的对比,他告诉我,说是李永乐和王式安的复习全书更好一些,更具有实战性!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李永乐和王式安的复习全书的高数的无穷级数那一章,有些很低级的错误,最多的是收敛域的开区间与闭区间印刷错误,这些到时候如果学的精通的话,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也算是瑕不掩瑜吧!

这本复习全书最好是看4遍以上,别认为遍数很多,因为越到后面你看复习全书一遍的时间会用的越少,在我的考研日历中,清楚的记载了我从6月20号开始看数学复习全书,第一遍是在8.22结束的,第二遍是在9.25结束的,第三遍是在10.10结束的,第四遍作为查漏补缺,一直到考研之前才结束注意,全书和课本要一直翻阅,把它当做工具书!

具体做法可以这样:2014考研复习全年规划

第一遍花2个月时间,通做全书例题和课后的单号习题在第一遍看全书的时候,找一张A4的白纸对折裁剪成2张,做成一个遮挡板,做例题的时候,先挡住答案不要看,自己独立的做,做完后再拿开遮挡板参看例题的解答过程。不论是例题还是课后习题,都要有所标注,这大概分为几类,第一类,是直接做不起的比如划上一个小三角形;第二类是做得起但是做错了的划上一个小圆圈;第三类,是做得起并且做对了但是思路没有答案那么简便、快捷,或者说答案给出的方法很新颖的划上一个五角星。当然,以上符号全凭自己约定。请注意,无论是第一、第二、第三类标注,请在标注的前面写上大大的两个字:重做这样第一遍做完下来你的全书就有些花花绿绿的了!

第二遍花1个月的时间,再次通做全书例题和课后习题的双号习题,同样按照第一遍的方法和约定符号再次进行标注比如,第二章的例5,在第一次做的时候,标注了“重做o”也即是说这道题是第一遍做的过程中做得起但是做错了的,在第二遍做的过程中,如果这道题又是和第一遍做的情况一样,即做得起但是做错了,那么请在重做面前写一个“再”字,也就变成了“再重做o”;如果这道题在第二遍中直接没有做起,那么标注的符号就这样写“再重做o,Δ”等到第三遍时,你就会明白,这道题曾经在第一遍时是做得起但是没有没做对,第二遍时直接没有做起。剩下的类推!

第三遍花15天的时间,做第一遍和第二遍标注出来的例题和习题中的“重做”题目和“再重做”题目,并进行第三次标注!也即是说,如果对“再重做”这种题目,第三遍做的时候还是没有做出来,或者做错了,或者答案的新颖方法还没有掌握,那么请在“再重做”前面写上一个“又”字,这就变成了“又再重做”,这些题目是做复习全书第四遍时的攻坚题目,要整合并形成专题的,因为这些题很明显是你的弱项!

三遍过后,对全书的知识已经掌握了至少80%了,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0月末了,应该开始做真题了!全书的第四遍是在做完真题第一遍的时候进行,主要是查漏补缺了!后面的时间可以不再安排的那么死板,自己灵活运用!

3.《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主编,出版社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说到这里,有人要问,全书中不是已经有了线性代数部分了吗,为什么还要单独买一本线性代数的参考书呢?因为,这本书是经典中的经典,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把这本书认真研读懂了的话,那么你可以保证自己的线性代数部分一分不丢!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直接不看所买的全书中的线性代数部分记住,是直接不看,而以《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来代替,也就是说,数学复习大纲类基础用书中,你要看的是全书的高数部分+《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全书的概率部分《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和前面的全书的标注方法一样,我再次重申一下,我前面所说的全书具体来讲是指的——全书的高数部分+《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全书的概率论部分

考研数学复习技巧

数学满分秘籍 应该说我的数学基础还是不错的,但之前并没有料到考研会拿到满分,这可能多少也会有运气的成分吧.回头看看考研复习过程发现的确复习的策略与方式都很到位,也算是付出了努力的结果。先大体说一下我数学复习的安排。

我并不赞成题海战术,尤其在数学上更是如此,数学更强调的是 数学基础即对基本概念,定理的把握,这不只是能记住这些东西,而且能够知道它的来龙 去脉,能够独立推导,并很清楚它的应用范围和基本的考察点。同样数学还强调灵活的 数学思维,这还是建立在对基本的东西很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单纯多做题可能会多 见识一些题型,但对于一些很灵活有新意的题目就可能无法应对,这和点石成金的故事是一样的道理。现在的考研题目越来越倾向于出得活一些,而且出题的人与办辅导班的 人之间的较量也越来越尖锐和直接,这样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真的有随机应变的能 力才不至于陷入听天由命的境地。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来自于老老实实地将基础打牢, 这一点上要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我想不论是考研还是成就一番别的什么事情,要想成功,首先要沉得住气,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而不是做一天算一天,同时要善于控制 事情发展的节奏,不论太快抑或太慢都不好,你都得去考虑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去解决 。一个人不论处于顺风还是逆风,都要学会不断的去跟自己出难题,不断地去反省自己 ,自己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他才能最后成功,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忠告吧。下面切入正 题 。

第一阶段:在我的数学复习过程中,打基础占了一半左右的时间。这可能和大多数人一 上来就用陈文灯的书有比较大的差别。从3月中下旬到7月底这段时间主要是看课本,没 有接触任何数学的考验资料。高数与线代用的都是南开上课时的教材,顺便看原来 大一大二时买的北大双博士系列的两本的学习辅导书不是用来考研的那一套,其中线代那一本作为基础部分的练习还是相当不错的。在这一过程中课本看得很细,单是高 数与线代就作了5本笔记,记的大多是一些定理,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与推导,以 及自己认为可以出题的切入点,这一过程现在看来很笨,但事实上越到考研的后一阶段 它的效用就越发明显,而且不论考题如何变动,掌握了基础的东西,随机应变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中。这期间由于这种复习方式很磨人的性子,的确有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所 以五一的时候就借钱去泰山玩了一趟考研中如果状态不好,一定要即时调整,放松自 己。而正是因为这次出游,回来将数学考研班给退掉了,回头想想如果暑假真的上考 研班,以那种进度,我的数学肯定会出很大的问题,这次出游也算是一件很幸运而必要的行动吧。概率用的是浙大的教材,由于前面复习高数与线代时间没掌握好,到7月底我 才开始看概率课本,当时还没觉察到时间的紧迫,直到系里有一位女生告诉我金融系女 生那边陈文灯的书都3-4遍了,我才有点警醒。接下来的一个月,正是夏天最热的时 候,却也是我考研阶段成果最丰的时候,尤其是数学,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质的飞跃,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若没有那次很不经意的对话,我想考研的结局会变的不可想象。那段 时间我一般是晚上2点左右睡觉,早晨7:30就起了,真的没有觉得过累,那一段时间可 以说是大学过程中学得最投入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好,但这也留下了一些问题,这在后 面会提到。在我考研过程中这种体会是非常深刻的,很多不经意的偶然事件最后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种经历多了使我觉得有种很幸运的感觉,在关键时刻我的运气显得一 直都好于一般人,当然我想这里也会有一个在关键时刻捕捉机会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问 题,之所以提这一点是希望大家有这点意识,留意一些小事,同时不要过于计较小的得 失,不要患得患失,记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上是数学第一阶段的复习 。

第二阶段:从7月底起,我开始加紧看概率课本,参考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与习题的

概 率部分的题目,因为当时也的确没时间细细的去,这样大概用了5天时间,坦白说陈文 登概率的题目的确范围太小,套路过于老化,以致正对着出题人的枪眼,而且有些也过 于基础,成为一种定式以后反而变成了坏事,你可能会去套一些定式,却不会留意如何 从这些题目或者题型中去加深对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这样你可以掌握一个很窄的模式,却丢掉了涵盖范围更广的东西。不过在那个时候,因为本身我的概率就学得很粗糙 ,对一些基本的思想都没搞清楚,基础非常薄弱,复习指南上的题还是相对适合我当时 的水平的。但是仍然会很心虚,根据学微积分与线代的经验,我知道我对于概率的掌握 还没到那种真正学进去的程度,思维的东西没有学到,学到的只是定式或者说是模式。

要提一点就是数学含三门,可能会学玩概率忘了微积分,所以在复习的各个阶段,要逐 渐缩短这种循环周期,我并不主张三门课其头并进,毕竟三门课有所区别,要学一门就 先学精了再继续推进,做成夹生饭会让你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到时你反而会耗费更多 的时间去收拾烂摊子。

基于以上这种想法,接下来我又回到微积分的复习。这时发现微积分忘得差不多了, 应该说定理,概念还是很清楚,但是手特别生,最初复习时的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一点都 找不到,所以这段时间有点心慌,但由于这段时间复习强度大,而且的确驱动力非常大 ,所以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对于大家而言,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调解自己的心态,定下心来,千万不要慌张,自乱阵脚。微积分看的是陈文登复习指南的微积分部分,没有看 习题集,也没有再做别的更多的题目,这一过程花了10天左右吧,事实上可能算起来看 了两遍,但我先要提一下,对于考研辅导书除了政治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本书翻来覆去反 反复复看好几遍,我的第二遍只是很快地将一些我认为经典的思路总结了一下进行了一 下归类,整理了一些东西,算不上一遍书。但这是有个前提的,就是你第一遍就要看得很好,在看之前有很多同学说第一遍很多都看不懂,所以必须看好几遍,但我看的 时候很流畅地就下来了,并没有觉得题很难,只是有些题有点偏,而且这一过程中,还 能发现一些更好的思路,还可以从陈的思路进行扩展,去自己总结一些思路。这些东西 我只能点到为止,无法细说,这就要靠大家各自的领悟能力自己去把握了。我想这段能够顺利地推进应该是第一阶段复习的结果,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对于大部分题目你即便 没有看专门的考研辅导书也能单凭自己想出来,这就是你第一阶段复习要实现的目标, 因此第二阶段只是一个适应考研题型的阶段,锻炼一下熟练程度,第一阶段是起基础作 用,甚至决定作用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我想如果你能真的体验到 这种感觉,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大幅提高。

看完微积分,接下来是线代,一位上研的老乡给了一本胡金德的线代辅导恩波的那 本小册子说很好,我也不想买新书就想将就着用吧,不过现在看来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很 经典的教材,对于提高线代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我当时也是先看一遍,然后将一些好东 西给记下来,也就相当于两遍吧。这一过程花了5天,因为一共是五章,刚好一天一章,当然这里的一天一般也只是一个上午,下午会看专业课中的西经,晚上一般留给英语。 然后就是概率论了,这也是我觉得最怕的一部分。刚好有一天中午很烦躁没睡好,下午 学习没精神,于是去书店逛了逛,准备买一本概率辅导书,这也是我考研用的第一本自 己买的2003版的书,其他的都是别人送的旧版的,所以如果你经济有点困难的话,买旧版教材是一样的,关键你要真正学到东西。在书店看到了一本姚孟臣的概率辅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那本概率与数理统计习题集的提高篇,书前有基础内容的提要,然 后每章有相对较多的习题,但特点在于他的解答也非常详尽,这样的体例是最适合我的 ,我想也是大家可以考虑的一种。至少纯习题式的书我一直就很不喜欢,包括英语在内 。正是这本书使得我数学最大的一个空洞被弥补上了,而且应该说此后我才真正知道我是懂概率而不是仅会做概率题,但这一结果却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正是在做题的 过程中不断的去思考去琢磨不

断地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分布函数Fx,如果 不是这段时间的复习改变了对其的认识,今年的倒第二道题目肯定会做错,所以并不一 定要把所有题目都做过,你也无法实现这一点,重要得是你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功底, 做题不是为了做多少数目给自己一点安慰,这只是自己骗自己,而是要从做题中得到东 西,包括思维的锻炼以及掌握一些比较好的题型,甚至要自己去引申一些题型。这是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这本书是我觉得考研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那种豁然开朗的 感觉至今仍记得 。

第三阶段:对我而言第二阶段的结束已经数学基本上就定型了,而且这时已经是8月底 9月初了,政治还没开始看,专业课也只是在第二阶段一点,所以这一段数学开始减 少,从9月到考前只李永乐的400题,感觉很好,题目里知识点涵盖很多,技巧比较强 ,题也出得比较规范,没有偏题怪题,一般2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一套,一般能在140左右,而且做数三感觉比数四相应部分还要简单些,之间还做了历年真题,觉得比较简单 ,一般都能两个小时拿下90分左右大家应该注意真题永远是最好的辅导资料,所以一 定不要刚开始复习就草率地做完,但后来也发现有一点问题,就是400题的概率与线代 比较强而微积分相对较弱,所以后来考前还做了几套严守权的,感觉比较难,也做了几套陈的,都不太理想,这时也快考试了,所以也比较紧张,那么这一过程中调整心态就 很重要了。大家要记住平时考得好并不意味着真考试时就能出好成绩,一般都会打个折 扣,所以即便你在平时模考时成绩很好,也不要掉以轻心。考前几天还是适当做几套题 ,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维持一下做题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上考场,一定不要过度紧张,但适度的紧张却是一件好事也不要害怕,考 试的时候我才发现,平常做题与真正上考场绝对是两回事,心态的变化使得你在考场上思 维会有些过于活跃无法集中,所以水平的发挥也会收到很大的影响,至少我觉得做03题 时题目不是很难,但却很不顺手,比如那个应用题5分钟就出答案了,可考试的时候会觉得不可能那么简单,于是反复琢磨,白白耽搁了20多分钟,最后时间觉得很紧张。这里 数学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经历。数学最后一道题我想了30多分钟没出来,离考试结束 只有8分钟了,前面的题目都是很快做出来还没有检查,这时我想放弃,回去检查前面的 题目,监考老师在我边上走来走去,一时烦躁却突然冒出了灵感,2分钟搞定了这道题目,考试的时候的确有些难题是需要放弃,但有时你也许只需再坚持一会儿。此外对于会 做的题目一定要拿下,把握住做题的精准度,不要无谓失分,这就要求平常复习时养成 严谨的习惯以及有很扎实的基本功。

总结一下就是:

1:注重基础,这是许多人可能都听别人所过但又不知如何入手的一点,一定要耐得住 性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到别人成功辉煌的同时你也应该更多的去思考他她成功 背后付出的努力。考研本身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测定,一个系统的工程。

2:着力于思维的锻炼,它对于成绩的提高是整体性的,也是最可靠的途经。

3:选好辅导书。我做的题目肯定不算最多的,甚至相对许多人是比较少的,但有一点 我看的书的种类是比较多的,数学的每一门我都分别选了一册我认为最好的辅导教材,这 样才是比较合理的选书方法,也能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没有必要将赌注都压在一本书 上,也没有必要一本书反反复复地看。

4:稳定心态,不论复习状态或效果是好是坏,都不要有太大的波动,这点上文中提到 了比较多。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里只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并不一定对任何人都有用,大家一定要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定复习计划和选择复习方法,复习的主动权应该始终把握在自己手 中,

这些东西只是给你一个参考。

看过的人还: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