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气:471 ℃/2024-06-27 17:49:26
【导读】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面临大考,心态要好,摆正身心,价值千金,成绩好坏,不足为怪,只要努力,无愧天地!祝你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这是小编整理的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人教七年...

面临大考,心态要好,摆正身心,价值千金,成绩好坏,不足为怪,只要努力,无愧天地!祝你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这是小编整理的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用2B铅笔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1965年3月,在云南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鉴定,这些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已知人类遗迹,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早期人类由此而被命名为——元谋人。请依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科学家判定元谋人为人类的最重要的证据是

A.大量的炭屑 B.门齿化石 C.粗糙石器 D.小块烧骨

2.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 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

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

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史书载述,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神农耕而作陶”。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大汶口原始居民中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

4.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 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中山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黄帝 B.炎帝 C.女娲 D.大禹

5.《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6.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们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牧野大战 ②“烽火戏诸侯” ③国人暴动 ④周平王迁都

A.①②③ 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8.“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 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9.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0.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人才辈出,留下许多佳话。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就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11.小明在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写道:“齐桓公任用伊尹为相,改革内政和军制,发展生产,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终成战国时期第一个霸主。”其中出现了几处史实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12.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

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3.史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此水利工程是指

A.郑国渠 B.灵渠

C.广通渠 D.都江堰

14.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这次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改革措施符合秦国国情,顺应民意

③秦孝公的支持 ④以儒家思想理论为指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①因材施教 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③温故而知新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追求与建立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兼相爱,交互利”

C.“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世亦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7.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18.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19 .秦朝中央政府设“三公”,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三公”对应其职能分别是指

A.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C.丞相、刺史、太尉 D.丞相、御史大夫、刺史

20.秦朝疆域最北到达

A.东海 B.陇西 C.长城 D.南海

24.读下列图片信息判断:商朝时期,因书写材料不同而形成了甲骨文和金文两种文字。

甲骨文 金文

25.兵家鼻祖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26.秦朝修筑的长城西起辽东,东到临洮,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 题2分,每空1分,共6分。在答卷相应位置作答

27.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工艺精美,

商朝著名青铜器有的有

巨大的 ▲ 图1和

造型奇特的 ▲ 图2。 图1 图2

28.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在地方上建立 ▲ 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 ▲ 制,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29.秦灭六国以后还统一了文字,把 ▲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 ▲ 。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0题5分、第31题6分、第32题7分,共1 8分。在答卷相应位置作答

30.5分下面是两幅原始农耕时期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图片: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

请回答:

1观察图片并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A和图B房屋样式的名称。2分

2根据考古发现,A房屋和B房屋分别是哪个流域的民居建筑?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地区的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 某中学初一10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因为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处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学习委员:同学之间应该互助互爱,不能采取粗暴的做法。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位历史人物的言论?据材料一,指出他的核心主张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这位人物的学说在我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地位。1分

3材料二中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3分

32.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材料三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秦朝定都何处?2分

2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制度?为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3据材料三,“焚百家之言”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A B C D C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A C B C C A C

二、判断题

21 22 23 24 25 26

B A B A B B

三、填空题

27.司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

28.县 郡县

29.小篆 隶书

31.1孔子 “仁”

2成为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任答一点即可

3法家、墨家、道家

32.1公元前221年 咸阳

2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3焚书坑儒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以愚黔首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