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要点

人气:456 ℃/2022-07-01 09:29:04
【导读】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期末复习要点,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农业生产指的是农业投入和产出过程,有地域性,季节性以及周期性的特点。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推荐高一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知识点一 影响农...

农业生产指的是农业投入和产出过程,有地域性,季节性以及周期性的特点。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推荐高一地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一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生产的概念

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等。

2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3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4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影响。

知识点二农业的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2、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3、热带迁移农业

1迁移农业的概念:是土地和住所均不固定的一种原始的农业地域类型。

2迁移农业的分布、从事人口及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从事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5%左右。但是其活动范围占据了世界土地总面积的

1/4左右。

3迁移农业的生产过程及对环境的影响。

热带密林中的原始部族,来到新的地块,便毁林、烧荒、掘穴播种,等待收获。一 般二三年内土壤肥力急剧耗竭,农作物产量锐减,只好每隔二三年另选新地块。迁移农业对森林和土地资源造成破坏,被抛弃的荒地一般难以恢复森林原貌,而成为次生灌丛。

3、水稻种植业

1水稻种植业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区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2水稻种植业自身的特征

①水稻是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型农业。

3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及规模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季风区人口稠密,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单位面积产量高。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一般较低。目前亚洲稻谷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中国是世界上稻谷产量最多的国家。

4、混合农业

1混合农业的概念:指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混合农业的分布

它主要在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此外,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也属混合农业的范畴。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它普遍采用小麦种植和牧羊业混合经营方式。

第一,农场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第二,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第三,农场主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知识点三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强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保持合理的强度,农业土地等资源就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否则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2、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3、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4、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一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2、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

1在工业发展的早期,原料和市场因素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料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力素质已成为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并形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区。

4环境标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工业区位因素。

5一个地区的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对工业区位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