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中外定义

人气:438 ℃/2024-06-07 10:29:17
【导读】 成功的中外定义,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不同的人对于生活的追求的不同,导致了成功的定义的不同。那么你理解的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纽约客的记者问我:在中国,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我想了很久,皱着眉头跟他说:“做...

不同的人对于生活的追求的不同,导致了成功的定义的不同。那么你理解的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纽约客的记者问我:在中国,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我想了很久,皱着眉头跟他说:“做自己。”

这个答案,我很不满意,但是又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似乎一直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表明,我是因为“做我自己”而感到幸福或者成功。

余莹是我的好朋友,她疯狂的热爱旅行,2009年参加昆士兰旅游局“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大堡礁看护员”招募活动,还入围全球前50强。她在最近一段环游世界的旅途中,写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Andy是我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沙发主人,他是电视台的助理导演,五年前和妻子离婚,有两个可爱的孩子。Andy说:“人们告诉你幸福的生活标准是有好车、大房子,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当我拥有这一切的时候却是我人生中最不快乐的一段时光。”

世俗对成功的定义是有钱,有车,有房,以及再有点别的物质的东西……但是我总是很清晰的感觉,每一个上了班的人,或者说有固定工资入账的人,幸福感大大低于没有固定收入的时候,比如上学时钱少的时候。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一起凑钱,去两个人都想去的地方,住单人房,挤在一个单人床上睡觉,买吃的只买一份一起吃,或者你去买这个,我去买那个,但谁都不会计较谁比谁多花了钱,也不计较谁得到的多,谁吃到的少。可是经常,我就那么明显的趴在键盘上,头疼脑涨的想起一堆没有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其实是可以给我带来钱的,可是我却难过的连饭都不想吃。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幸福和快乐感?我们内心对成功的定义到底有多么的形而上?难道我们追求的成功,真的是钱吗?

前几天跟古典聊天,他曾了解我在职场各种时段所迸发的各种开心和不开心,他跟我说了一段话:

如果你要的是升职加薪,你就很纠结,没到纠结,到了也纠结;如果你要的只是影响力或者认可,或者尊敬,那就无处不在。别把你的价值物质化,他会变得容易击破。

我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那种我一直以来能感觉到但是说不清的感觉,立刻就清晰了!

我记得我在和各种出版社签书约合同的时候,所有人关切的问我版税是多少,我能赚多少钱,我是否能从写书中变成小富婆。当然,我说我不在乎版税高低是假的,但是在版税差距不算特别大的时候,我会更加看重出版社是否更加尊重我的文字,我的意见,以及能否耐心的听取,作为作者内心本来想要表达的东西。我认识很多作家,或者叫作者,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所表达的并不是原来的意思,因为商业,因为这个浮华的世界需要很多的起承转合才能让生活在一沉不变中的人,去掏钱买点惊心动魄。可是往往这样之后,作者的意思被完全改变,或者说,每一个作者,为了销量,在固有的“模子”下面编出一行行的字。这是潜规则,不在里面的人不知道这其中被卑微的改变的苦。

我也曾被这样潜规则过,被编辑追着我跟我讲:“曲折不够!”或者“读者关心的是攻略和怎么省钱……”只是有一天,我突然在电脑前选择放弃,放弃的干干净净。我不想我青春里的某几个月的时光里,被金钱涂抹的乱七八糟,然后这种混乱和虚假,还被倾销到很多人心里。

我的台湾游记,是在拒了15家出版社之后才最终签出去,因为他们答应我,保留所有的文字和感情;我的85后职场励志书,是在拒了全国近20家出版社之后才等来了版税不高,但最终理解我的编辑。我就坐在家里安静的等,不慌不忙的签,不悲不喜的看着每一步都在往我想要的方向靠近。这其中的每一次动作,我都异常的平静,因为这本来就是我的东西。

如果我只是想要钱,想要销量,想要这些很物质化的东西,也许我会为此早早签出了好几本,或者目前正在家里算每本书能带来的钱是多少。如果不如意,似乎还应该和出版社论个价!毕竟提高点版税百分比并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儿。可是我的内心里一直在抗拒,不明原因的抗拒,我到底在等待什么?

我特别感谢4月28日在台湾上市的《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台湾版,因为在从年后交稿,到即将出版,我看到了台湾出版社一行人给我带来的所有感动。她们高效,从收到稿子到上市只有两个月;她们温暖,中途写卡片给我,鼓励我耐心等待,谢谢我的配合;她们努力,半夜十点还回复我的邮件;她们为我着想,帮我努力去办各种麻烦的事情。跟天下文化出版社的合作,让我很真切的感到一种“被尊重”。这种感觉所带给我的幸福和安心,大大超越版税高低的问题。今天安安问我,是否计算过这本书第一次付款会给我多少钱,以及我应该用哪种方法避开国际跨行转账的手续费的问题,其实我都不知道。我就是那么那么很信任的把一切都交给了出版社,因为他们交给我一种很有“价值”的做人做事的积极态度,这种信任的感觉,放心踏实的愉快感,诚心诚意的满足感,也许就是我一直在等待的感觉吧。

当然,除此以外,我因为第一本小书的在台出版,了解了台湾和大陆出版社的不同,了解台湾人的做事方式,第一次开自己的签售会,第一次因为一本书而去很远的地方面对媒体,第一次被人安排好所有行程,还有就是第一次给很多一年来喜欢我的台湾朋友们大大的拥抱!每次想起这些,就觉得心里特别温暖,而且特别有趣。一年后的今天,用另外一种方式重新踏上原来的那片土地,盐酥鸡还会在原来的摊位吗?

有时候我很后怕的想,倘若一年前我稍加努力的编出一个跌宕起伏的职场小说给你们看,现在我是否能揣着一点点版税的钱,安安心心的睡觉,还不用担心被你们骂?

我终于想明白了,“做自己”,就是追求那些真正能让内心真正满足的事情,这些事情让你感到被尊重,被认可,让你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无所不在。而做自己,首先就是一种成功,因为你需要很坚持的内心去抗拒周围的干扰,而每一次被打击之后的继续坚守,会让你的内心不断强大,变得愈发无坚不摧,变得愈发“不要脸”。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坚持,等来或者换来了对方的接受。然后,你赢了!

当然,很多人会讲,在中国做自己很难。可是我历数我25年的生命,我却觉得,难是因为没有坚持。你不应该坚持到底,而是应该坚持到顶!

金钱,只能让人感受到被某一个支点撬起的干枯感;而无所不在的价值感,才会让你有一种被萦绕的感觉,而这种萦绕你的东西,会让你感到幸福与美好,安心与真诚,或许,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成功。

关于成功的名人小故事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3、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 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4、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5、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6、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7、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 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 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8、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