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联盟首次实现国内最大规模跨省市互联网阅卷

人气:429 ℃/2023-02-19 21:18:18
【导读】 新高考联盟首次实现国内最大规模跨省市互联网阅卷,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据报道,新高考联盟将首次实现国内最大规模跨省市互联网阅卷,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2017年3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王后雄教授出...

据报道,新高考联盟将首次实现国内最大规模跨省市互联网阅卷,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3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王后雄教授出席华大新高考联盟2月联考质量分析会时指出,本次联考首次实现了国内最大规模的跨多省市互联网阅卷,这在各类大型考试中是一次创新的勇敢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践。

由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组建的华大新高考联盟首次教学质量测评于2017年2月22日、23日举行。参加本次考试的学校有华中师大一附中、湖南师大附中、武汉外国语学校、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郑州外国语学校、合肥一中、江西师大附中等50余所名校,考生共计4万余人,网阅试卷17万余份。本次联考首次实现了全国多达十余个省市PC端和移动端同时阅卷,技术客服24小时在线服务,全程实时监控阅卷老师的阅卷质量,确保全部考试结束后1天即可查询成绩、各类排行榜及各层级报告,保证各联盟学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开展质量分析、监控,为后期高三二轮备考方略的调整提供参考。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华林飞对此次联考整体进度表示很意外,他说如此高效的数据处理速度在国内各大型联考中是很少见的,而且所生成的报告非常详细,每一个小题、每一个考生、整个考试情况、试题的难度、得分的分布都呈现得非常细致,能给学校、老师、考生提供切实有效的诊断和参考。

相关阅读:2017年高考命题原则和阅卷流程内幕曝光!

出题背景

1、高考主要由大学教授命题

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老师出的。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在1、3、4月份,选择一部分优秀高中教师和一部分大学教授以各地大学和师范学校为主。

另外,考试中心都有一个库,里面是适合命题的各地教授,一般为了稳定高考全国卷的连续性,几年才会换一批。

2、分工明确:命题人→选题人→学科主持人

出题工作大概会持续到4、5月份,一部分命题人出完题,做完参考答案就可以回家了,但选题人和各学科主持人要一直待到6月10号,转战阅卷工作。

每两个出题人命一个题型,每个题型初步出15道题,而且是可以超纲的。

选题人要从每个题型中选出最优秀的题进行组装。选完题,工作人员负责把题目跟网上和市面上的参考资料对比,题型和内容超过50%雷同的会换掉。最后选出今年的高考题目和一套备用卷。

3、在景区全封闭命题

接到通知参加命题后,考试中心会给出题人一个口头通知,并且签订保密协议,然后就“关小黑屋”。一般是直接包一个小型景区来进行如华北地区比较出名的是温塘。

前一天没收所有个人物品,只发教材、大纲、笔、纸。接着出题人审题人分组进驻不同宾馆,一个宾馆一个组,方便工作。

在同一个地方集中后,出题人过上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只有在有人陪同、全程录音的情况下才能打电话与家人联系。

温 塘

4、测试生:提前高考的“小白鼠”

当命题完成后,会有数名考生提前考试,接触到刚刚定好的当年高考试卷,选拔标准是成绩中游,来自省内几个县市的主要中学。试考的成绩就是他们高考的最终成绩。

根据测试生的成绩,命题人会对题目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十之会将题目难度降低。

命题原则

1、一切以教材和大纲为准

高考出题时要求每一道题,无论大小,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其题意、描述、问题、解答都必须能够在教材上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知识点的考频,也可以在《考试大纲》上查到。

也就是说,当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回归教材、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非常重要的。

2、尽量不出怪题、偏题

命题人出题时会考虑该题对考生来说难度系数是否偏大,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主要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3、要体现选拔性和区分度

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即所谓“软肋”,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这也就是所谓的“区分度”。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阅卷流程

1、阅卷时的大方向和小细节,分别由谁来管?

阅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阅卷组和一线阅卷人员。

阅卷组主要是大学教授及出题人员,以及一两个相关机构官员,也有中学教师,但很少。

阅卷组主要把握大方向。标准答案在出题时已经完成,其中详细到包括每个得分点失分点,可能阅卷组会商榷个别得分点,比如把某个得分点从1分变动到1.5分之类,但是大的变动基本是没有的。

一线阅卷人员基本就是中学教师和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了,完全按照答案及细则阅卷。

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非常详细罗列了各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往往有数百条之多比如“把Tan写成Tg完全得分”。还会根据阅卷情况进行增补。

2、阅卷全程电子化

考试结束之后两天内所有试卷都会输入系统,所有阅卷人员看不到一张完整的纸质试卷。阅卷全程电子化。

阅卷人员会有一天的培训,主要是学会操作及背熟答案细则,等考卷数据到位后,阅卷正式开始。

3、一道题目要经过3次批改

基本上每个阅卷人员一天就改一道大题。

原理很简单,每道题至少要经过两位批改,如果两位批改的分差在2分以内,取平均;如果分差在2分以上,系统自动分配第三人批改,第三人分差在2分以内则取其中相近两位的平均数。

举个例子:

某道题A判了18分,B判了17分,那么就是17.5分;

如果A判了18分,B判了14分,系统将自动分配给C,C判15分则取BC平均14.5分,C判17分则取AC平均17.5分。

阅卷人员并不会知道自己眼前这份是一改二改还是三改,不会有任何显示。

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即ABC的改卷分歧都在2分以上,那么这份试卷就会被判为重大分歧卷,必须上报给巡视组,由阅卷组老师斟酌评判,阅卷组给出的分数即最终分数。

此外,这个分差临界值并不是完全固定,这题2分,那题3分,英语作文5分,语文作文7分。而且也有可能在阅卷过程中发生微调,但不多。

4、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

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也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会建议文科的问答性题目要多写答案。

高考评卷速度要求非常快。很多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所以,阅卷老师都喜欢条理分明的答案。

5、批改作文时分数靠******均分

如刚才所讲,高考改卷时,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

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比例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

答题套路

1、答题结构和关键词

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另外,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

2、排版整齐有时候比一手好字更加分

如果字不好看,也尽量对齐,不要画墨点。某阅卷老师表示:字可以写的丑,但排版一定要好。条理清晰的答卷更得阅卷老师青睐。

3、文科尽量写满,理科尽量详细

文科是抓对的,写得越满抓的越可能多,分得的越多;理科是抓错的,写得越详细越知道错在哪,分扣得越细。文科主观题最基本就是抓关键词,写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被抓出关键词,越有可能靠近得分点。

理科的话,过程都写在草稿纸上容易造成遗漏,省略步骤是理科大忌,能写尽量写,否则中间可能只是一点微小的错误,但是没有过程,不知道哪里出错则整个大得分点全部没有。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