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论文发表

人气:437 ℃/2023-02-07 04:01:20
【导读】 手术室护理论文发表,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随着护理理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护理已经发展成为门独立的科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术室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一: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

随着护理理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护理已经发展成为门独立的科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术室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一: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的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对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急诊手术患者8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手术室优质护理,而后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手术治疗操作时间55.04±10.38min和住院治疗总时间6.01±1.42d显著短于对照组76.35±12.59min和8.54±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急诊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手术操作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对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急诊手术;效果

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治疗场所,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这一场所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每位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等特征,采取科学、有效对策,对其实施优质的手术室护理,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需要,使其满意度显著提高[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对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的目的,对80例急诊手术患者展开了分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展开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遂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1~18h,平均5.3±0.9h;包括男24例,女16例;年龄27~86岁,平均53.5±1.2岁;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1~16h,平均5.2±0.8h;包括男23例,女17例;年龄26~88岁,平均53.7±1.1岁。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手术室优质护理,主要措施为:

1术前:①访视: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询问和了解,说明手术方法、效果、注意事项等问题,初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②准备:术前患者准备工作应该责任到人,主要负责到到手术室门口迎接并核对患者,询问准备情况,与其交谈,满足其心理需求。手术室内的环境应该保证整洁,床单上没有血迹,灯光明亮且适度,在整个服务过程中,都应该充分体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爱心、责任心。

2术中:手术室的温度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在22℃上下,湿度水平应该保持在50%左右。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患者实施适当的约束,注意对其进行保暖,给予其适当的安慰,并观察情绪变化。麻醉操作的时候应该面对患者,且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始终站在其身边,增加安全感。安置手术体位的时候应该询问患者的舒适度,清醒患者应听取其术中主诉,尽量满足其合理需要。

3术后:擦净患者身上的血迹和消毒液,穿好衣裤,搬运时动作要轻柔,注意患者的保暖,巡回护士和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到病房,途中应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到病房后与病房护士进行系统******接,术后3d,到患者病房进行随访,询问患者主观感受,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并了解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

1.3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手术结束后3d到患者病房进行随访的过程中,采取不记名打分形式,对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判断,100分为满分,评分<60分者视为对护理服务不满意,>80分者视为对护理服务满意,其余患者均视为对护理服务基本满意[3]。

1.4观察指标

选择2组急诊手术治疗操作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急诊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于手术操作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等作为观察指标。1.5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急诊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2.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急诊手术治疗操作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急诊手术共计操作76.35±12.59min,术后患者共计住院接受恢复治疗8.54±2.13d;观察组患者急诊手术共计操作55.04±10.38min,术后患者共计住院接受恢复治疗6.01±1.42d。观察组急诊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

2.3由于手术操作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

对照组有7例患者由于手术操作原因而导致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例患者由于手术操作原因而导致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χ2=5.00,P<0.05。

3讨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患者对接受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早已经不再单纯的局限于单一的身体疾病护理的层面,对心理护理和服务理念的要求正在日益的增高,通过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使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主动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在护理过程中的态度更为亲切,所有的服务都能够更加符合患者和临床治疗的实际需要,使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安全度得到显著性提升[4]。另外在日常工作培训过程中,应该充分加强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培训,定期组织进行相关的考核,保证做到人人达标,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具有过硬的独立工作能力,使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性提升。在手术前将急诊手术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健康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术后自我护理、相关注意事项、术后恢复期间的禁忌,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仅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疾病的治愈率和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还可以使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甚至避免[5-6]。

参考文献

[1]王萍,王飞凤.浅谈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134:525.

[2]代俊非,熊建英.优质护理服务中“三好一满意”重要性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8:219.

[3]李福宣,白晓霞,敬洁,等.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135-137.

[4]官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2,417:722-723.

[5]朱风岚,徐保国.专职术前访视对病人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87:2062.

[6]胡凌云.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34:115-116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二: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制度研究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和医治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对其疗效和预后影响重大。然而,手术工作紧张、繁重、节奏快,对护理工作质量也提出较高的要求,保证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是手术室护理的重点。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必须执行的环节,2014年本院加强护理查对制度的落实,并取得显著的进步,本文对200例手术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对减少护理纠纷的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段本院200例手术室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分组,2013年1~12月入组的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15±2.14岁;2014年1月~12月入组的1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30±2.15岁。初步比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的介绍,减轻患者的陌生感;手术治疗前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准备手术器械和仪器;治疗中加强患者各项指征的监测[1],并做好术后饮食、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加强手术室查对制度的应用,具体措施为:术前的“三查八对”、术中的观察与核对以及术后的器械检查核对。

1.3满意度评价

按照满意度评估量表中的内容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数共100分。评分≥90分为很满意;70~89分,为较满意;评分≤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中发生4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4.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外科治疗的一种主要措施,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在医疗技术水平逐渐发展和进步的同时,新型、高端诊疗器械在临床中获得广泛应用,手术术式也不短取得进步,手术适应症逐渐广泛化,使得手术治疗在医疗体系中的位置不断提高,但是,医患纠纷、护患纠纷也随之增加。2014年间,本院加强在手术室查对制度的应用,取得明显的效果,本研究将2014年间的护理满意度98.0%较2013年段护理满意度89.0%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段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2013年段P<0.05,且中仅发生1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中发生4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4.0%P<0.05,上述数据证实手术室查对制度对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意义,其具体措施表现为:①术前“三查八对”:手术治疗前对患者的住院号、姓名、床号、药品名称、浓度、剂量、用药时间、用药途径进行核对,并询问患者过敏史,同时核对手术器械,并确定器械灭菌合格,手术器械齐全;②术中观察与核对: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做好输血、输血的观察,输血检查中应做好与血库工作人员之间的查对,以免发生血型错误情况。输液检查中,应注意患者有无输血反应。③术后器械检查核对: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详细进行手术器械的检查,未发现错误立即告知手术医师关闭切口,以免术中在患者体内留下异物,影响手术疗效。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治疗中加强手术查对制度的应用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有助于医疗技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