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与教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

人气:162 ℃/2023-01-15 13:03:50
【导读】 语文教育与教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试论语文教育与教学中的几个重要方面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表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

试论语文教育与教学中的几个重要方面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表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育在学生的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加大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度,改善语文教学方法,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工具

一、教育观念的改变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性质定位可以看出,语文学科是知识性和工具性统一体,我们语文教育要想达到这个终极目标,就是要我们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时时刻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主要表现为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应体现人文关怀。

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给学生树立坚强的自信心。学生学习成功的原动力是兴趣与信心,兴趣是船的发动机的话,信心就是鼓起的风帆。没有风帆的船在惊涛骇浪之中就只能艰难地寻找前进的方向,有了风帆的船就能迎着恶浪顺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语文教育活动中闪耀着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虽然他们有时表现的内容与表现时机,或许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与授课进程相冲突,而不被教师发现或被教师轻易的否定。但他们想表达的欲望是他们内心世界对外部世界要求感知强烈而喷发的智慧火花。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个性体验想得到认同的强烈愿望。这些闪光点可能是学生偶尔的插话,也可能是与同学或教师的答案不和谐的音符,也可能是学生踽踽独行的个性表露。学生的这些闪光点可能是成为参天大树的一粒种子,也可能是成就大海的一滴水。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和心态去浇灭这些希望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点并用心呵护,让它健康成长。

再次,给予学生多些思考的时间。既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就需要时间。美国著名成功专家艾.浩恩说:“反应敏捷,出口成章是一种优秀的学习素质;然而深思熟虑,谨小慎微也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此时教师不妨按照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教学细节说:“你不忙举手,想好了再回答!”“别着急,老师等着你们慢慢想!”“静下心来,你很快发现自己刚才想法中的不足。”只要我们在提问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帮助学生祛除浮燥,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收获更多。

2.注重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

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总书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确的阐述。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地位不应该被漠视,只能加强。对语文教育而言,课程教育中德育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课程改革方案更明确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的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设置教学目标。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加强,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必须德育教育,使之拥有宝贵的品德,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性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担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二、教学方法的改善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学方法的改善对于取得一个好的教学成果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没有创造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也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切创造力、 求知欲的源泉。我们都深有体会,当对某事物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去探索,去追求。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强大内动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创新的思维离不开宽松的氛围。如果在教学上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知识的权威者,那么学生就不敢创新,不敢班门弄斧,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受到限制。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围绕教学目标共同进行教与学。要确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及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使学生感觉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研究,是同一战壕的朋友。这样,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在“人人平等”、宽松的氛围里激发起来。

3.设疑激思,养成善问善思的好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是好奇心强且思维异常活跃的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想法和问题。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敢想、敢问,善于问“为什么”和思考“为什么”。创新的火花只有通过

思考才能闪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常规武器”。有目的地设疑,把整堂课的教学统领贯穿起来,学生的思维便能丝丝入扣,步步深入问题的情境,产生曲径探幽之奇趣,从而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4.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赞赏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特别是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语文,有许多有利因素,存在着主动学习、阅读求知、表达交流、探索创造、自我完善的巨大潜能。每个学生都有着他们的优点、长处。如果说学生求新求异的欲望是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那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赞赏学生就是外在的驱动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大程度偏重于喜欢老师就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可谓爱屋及乌。怎么样才能令学生喜欢呢?那就是教师本身要喜欢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进取的愿望、都有进步的可能;接纳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赞赏。人一旦受到赞赏就能迸发出更大的热情,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期望得到更大的赞赏。所以说凡是人都需要赞赏,哪怕是学习水平很低的人。因此,我经常对学生进行赞赏,坚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我的赞赏。于是每个学生都很快乐,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新教学工具的使用

语文学科作为各种自然学科的基础,教材内容有其独特性。多媒体辅助手段的运用可以使这些内容的独特性得到完美的展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也随之进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重大变革的新纪元。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及其相伴而产生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并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重课堂设计技巧。特别要注意课堂导入部分的设计,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入环节。多媒体课件的开始,教师如能精心设计一段导入,那就会犹如磁石吸铁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知识之门,为新课内容的顺利教学作好铺垫。以赏析《荷塘月色》为例,开头可以设计一些动化图片,目的是把学生引入荷塘月色的意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很难让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

其次,注重对于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

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在作文教学时,多媒体所展示的作文材料,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能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最终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结语:总而言之,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和德育教育的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的采用新的教学工具,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将语文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文选》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

[3]《在计算机教室教学语文》唐诗东

[4]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