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人气:435 ℃/2021-11-03 07:30:39
【导读】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如果组织得好,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如果组织得好,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篇一

教育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所了解。

2、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过程:

一、引入投影仪《清明》引导齐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清明节的由来

教师介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都说说自己每年的清明节怎么过的。

学生自由发言。

四、清明节的风俗

1、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这就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由来。

2、清明节除了放风筝,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也就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让学生自由谈以前和长辈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谈谈扫墓的经过。

3、目前,扫墓的形式越来越环保,仪式也得到简化,但是,你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扫墓?(缅怀英雄品质,珍惜现在生活。)

4、你知道哪些英雄故事?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篇二

一、活动目标: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主要的祭奠节日,是祭祖跟扫墓的日子。通过查材料、家庭采访以及社会实际等运动,让同窗们懂得清明节的由来、风俗、诗歌等。让学生晓得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明,是爱国主义教导的详细体现。

二、活动程序: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课件出示)

应用午会课进行交换。让班级同学全员参加。

2、了解清明节的习俗(课件出示)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盛有趣的,除了讲求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鹞子、打马球、插柳植树等一系列风气体育活动。

3、复习有关清明节的诗句(课件出示)

《清明》、《途中寒食》、《寒食》

4、先容烈士陵园,讲述义士的故事怀念革命先烈

三、活动总结:通过活动,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发挥中华传统美德,感触清明祭祖。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讲故事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班会过程:

一、引入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释题

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2、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24节气中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清明节”。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三、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四、清明节的古老风俗

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1)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5)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2、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风俗外,它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式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1)让学生回忆以前跟长辈去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说说扫墓的经过。

(2)扫墓,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但同学们要明白,我们为了什么而扫墓?(缅怀英雄的崇高品质,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提到烈士,说说自己知道的烈士。

4、很快就是清明节了,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英雄,更不会忘记那些屈辱。清明节成为了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同学们普遍感到高兴,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五、诗朗诵

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