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撒哈拉沙漠的励志故事

人气:376 ℃/2022-08-10 10:39:58
【导读】 关于撒哈拉沙漠的励志故事,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能给人带来什么。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西撒哈拉沙漠的自然气候和民俗文化

自然气候

位于非洲西北部,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900公里,北、东、南分别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撒哈拉占是典型的风沙地貌,全境除少数绿洲以外,几乎全是沙漠。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海拔在200米以下;东部地区地势较高,海拔约450米。东北省海拔800米为全区最高地区。高原上有深谷,以萨吉耶哈拉干河谷最大,又称萨吉耶哈姆拉盆地。全境无一条常年性河流。属热带沙漠气候,年降雨量1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经常连年20年无雨。日温差大,内地昼夜气温变化幅度为11℃~44℃。缺雨、干旱、闷热是西撒哈拉气候的特点。即位是沿大西洋边上的阿尤恩、达赫拉等地的年,降雨量也只有40~43毫米。

民俗习惯

西撒哈拉杜会以部落为基础,最大的部落是拉基巴特,占总人口的一半。每一个部落包括几个家族,同族人在一起游牧。每个家族由年长、有名望的人担任族长。各族的族长组成一个小组,根据伊斯兰法律制定部落的法令,任命酋长主席。各部落的酋长组成西撒哈拉的酋长大会,成员几十人,是最高的权力机构。西撒人偏爱蓝色,不论男女,差不多全身都用一块蓝布裹着,因而有“蓝人”之称。在城市闹******牛,贵族、宗教学者和行政长官常穿白色长袍。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