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之滕王阁序

人气:432 ℃/2022-08-23 07:22:59
【导读】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之滕王阁序,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滕王阁序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滕王阁序重点字词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滕王阁序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滕王阁序重点字词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滕王阁序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5、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滕王阁序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滕王阁序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文言文答题技巧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考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2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