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胃健脾药方

人气:127 ℃/2024-03-21 01:47:43
【导读】 开胃健脾药方,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你知道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老医真言:验方举要之开胃饮【组成】 川石斛15g 麦冬15g 山药15g 川黄连3g 谷麦芽各15g 生山楂15g 扁豆15g 北沙参15g【煎服法】...

你知道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老医真言:验方举要之开胃饮

【组成】 川石斛15g 麦冬15g 山药15g 川黄连3g 谷麦芽各15g 生山楂15g 扁豆15g 北沙参15g

【煎服法】 将上药置于非金属罐中,加冷水淹过药物2cm,浸泡一小时后,先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煎25分钟,倒出药汁,加水再煎,连续三次,并将三次药汁混合,分三次服用,每次服150~200ml,小儿每次服50~100ml。

【功能主治】 开胃养液,健脾化食。主治因脾胃阴虚所致的胃纳减少,用于不饥不食或饥而不食,食不知味,口渴思饮,大便干结,唇红,多汗,烦躁,脉细数,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舌苔剥落,少津液。

【方解】 本方专为胃阴亏损而设。胃阴被劫,津液虚亏,不能濡润胃肠,故遣用川石斛益胃生津,养阴而不滞脾为君药;生山楂消食健胃,北沙参养阴益胃,山药养胃生津,麦冬养阴生津,共为臣药;扁豆健脾开胃,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麦芽行气消食;川黄连味苦健胃清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阴液得复,胃纳得开,食入能化而诸证悉解。

【加减运用】 凡久病阴液亏损明显者,可加生地黄、玄参;口渴思冷饮者加玉竹、花粉;大便秘结者加冬瓜仁、熟大黄;心烦不眠者加淡竹叶、生栀子;夜间多汗者加冬桑叶、北五味子;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知母。

【注意事项】 凡脾气虚,中焦湿滞所致纳谷不香,腹胀便溏,口干不思饮,舌苔白腻、白厚,或白如积粉,不可用本方。黄连、大黄在方中只能暂用,不可久用,剂量宜控制在3—5g以内,以防苦燥伤阴。

【运用体会】 本方用于热病后期,或久病、重病之后,恶性肿瘤术后,或经放疗、化疗之后的阴伤厌食者,有一定疗效;对儿童营养不合理,过多煎炸、烧烤食品所致的阴伤厌食者有特效。启用本方时尚应注意饮食调摄,并坚持较长的疗程,才能保证疗效。临床上慢性胃炎、厌食症、肝炎、肝硬化、肿瘤放化疗副反应等,可参照本方辨证论治。

【验案举例】 李某某,男,43岁,1990年12月18日初诊。 患者近两年来,中上腹隐痛,常嗳气,食欲不振,初起未引起重视,后来身体逐渐消瘦,食纳无味,便采用多种中、西药治疗,无明显疗效。1990年8月在某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因病情加重,曾在某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两月,亦未见好转。

刻诊:饮食减少,消瘦175cm身高,体重为48kg,胃脘隐痛,偶有灼热,胀满,口干思饮,神疲气短,知饥而不能食,食不知味,大便干燥,每日一次或两日一次,脉细数,苔少,舌质红。此为胃阴不足,气滞郁热所致,处方:川石斛15g,北沙参15g,麦冬15g,白芍15g,花粉12g,玉竹12g,谷麦芽各20g,生地20g,莪术12g,乌梅8g,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三次混匀,分3次服用。

12月25日再诊。自述服上方3剂后,胃脘隐痛、胀满症状有所缓解,大便稍软,但食不知味、进食不多仍然未好转,脉象及苔舌如前。

原方加生山楂15g, 生甘草5g,以增加酸甘化阴之力,再进5剂。1991年1月10日三诊。上方经转方,共服15剂,胃纳转佳,口干无津的状况也有明显好转,舌质红色转淡,中心见有微小味蕾突起,渐有少量白苔生长,患者离上班的地方较远,服用水煎剂无法坚持,请求改用丸剂缓以图之。遂用川石斛、麦冬、山药、生地、山楂、乌梅为蜜丸,每天服用3次,每次1丸含生药5g,调治3月余。食纳大便正常,脉舌恢复,体重较前增加5Kg。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