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诊断不明肺部肿块中的应用

人气:179 ℃/2024-06-27 02:33:52
【导读】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诊断不明肺部肿块中的应用,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诊断不明肺部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取得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该方法诊断肺部肿块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诊断不明肺部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取得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该方法诊断肺部肿块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6例患者中123例97.6%获得活体组织标本,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为恶性病变111例阳性率90.2%;3例未能确诊;18例14.3%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较为严重并需要处理。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微创和较为安全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肺部肿块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3-0332-03

肺部肿块是胸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变,而病理学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其定性诊断对治疗至关重要。对诊断不明的肺部肿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为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已成为临床上一种常用的确诊手段。我科自从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对126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查。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其中男87例,女39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2岁,平均56.3岁。病灶分布右上肺35例,右中肺9例,右下肺30例,左上肺23例,左下肺29例。肿块直径1.2~8.5cm,平均3.6cm,直径100ml者,经积极止血治疗后消失;血胸2例1.6%;元大出血休克和针道转移患者。

3讨论

肺部肿块是一种常见病症,作为肺癌的常见表现,如何尽早明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治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作为一种重要诊断手段,为肺癌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前提条件。对于肺部肿块,尤其高度怀疑是肺癌的病例,若病灶位于亚段及亚段以上支气管,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活检得以确诊,如果病灶属于支气管管外病变或支气管已发生阻塞扭曲时,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往往很难奏效。外周性肺部肿块有咯血或胸腔积液的病例,可以先行痰或胸水涂片找细胞、病理学证据,但其阳性率较低。对于肺部肿块,如考虑炎症病变,经过1~2周抗感染治疗未见缩小,应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以免延误病情。如果有手术适应证,患者和家属同意可直接手术治疗,也可先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有病理诊断再手术治疗。临床上一些已出现明确肺内、脑部、骨骼、肾上腺等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已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如其要求积极治疗,也可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其病理类型,指导选择临床治疗方案、合理使用化疗药物。在本组病例中,经穿刺病理学证实肺部肿块为恶性肿瘤的比例为90.2%,和文献报道肺部肿块CT导向下活检确诊率多在70%~100%间基本一致,是一种特异性和可信度很高的检查方法。因此,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主要并发症为肺内出血、气胸和血胸,极少数患者可出现空气栓塞、针道转移。穿刺定位和方法是取得良好病理标本、减少并发症的保证。穿刺点应尽量选择距离肿块最近部位,靠近胸壁或与胸膜粘连处,应避开肋骨与肩胛骨阻挡处;远离胸部大血管和心脏,沿肋骨上缘进针,尽量减少穿刺次数,这样可减少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穿刺时,为确保取材良好,常规穿刺2~3次,穿刺过多可能导致肺内出血。较大的肺部肿块,其中间常有液化坏死区,应尽量穿取肿块的周边组织以提高成功率。肺内出血多表现为穿刺部位肺内长条状或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小部分患者穿刺的同时或穿刺后出现咯血,但大部分出血量不多,一般不需要作特殊处理,出血会自行停止和吸收。本组病例中肺内出血16例,占12.7%,均少量,未处理。咯血9例,占7.1%,其中2例咯血>100ml,经回病房积极止血治疗后好转,其余7例未经治疗自行好转。出血原因考虑与重复多次穿刺、肿块局部血供丰富或穿刺定位靠近血管相关。气胸是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考虑与患者的年龄和穿刺次数密切相关,老年患者,多合并有肺气肿,肺气肿越严重,穿刺次数越多越容易出现气胸。本组病例中出现气胸13例,占10.3%,其中1例患者拔针后出现胸闷、气促和呼吸困难现象,复查CT扫描提示肺压缩达50%,经输氧、行胸腔闭式******术处理后治愈,其余12例均自行吸收。预防该并发症,尤其是严重并发症产生的最好方法是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如靠近胸壁处的病灶、胸膜粘连处、避开肺大泡、减少穿刺数。血胸也是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多是穿刺损伤肺血管、肋间动脉所致,但极少见,本组病例出现血胸2例,占1.6%,均少量,患者无自觉症状,术后未作特殊处理。在穿刺准备阶段应仔细阅读CT片,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位于纵隔内、靠近纵隔或肺门旁的肺肿块病变常规行增强扫描,以明确肺肿块病变血供情况及与相邻大血管的关系,进行穿刺时要仔细操作,避免损伤相邻大血管可减少损伤。术中沿肋骨上缘进针穿刺也是有效预防措施。如大量出血可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症状,术后应严密监测生命征,及时足量补液,严重时可输血及胸腔闭式******处理,经治疗后如出血不止,休克加重,应及时开胸止血。本组病例中未出现空气栓塞、穿刺针道转移病例。本组患者有3例未能获得诊断,其中1例因为进针穿刺中出现多量咯血而停止操作;1例因穿刺后胸痛明显,患者坚决拒绝进一步穿刺操作;另1例则未能穿刺出活体组织,考虑可能与肺内肿块大部分液化坏死有关,用注射器抽吸仅有少量淡褐色积液,行细胞学涂片未发现致病菌和癌细胞。笔者认为操作前精确定位,操作中患者很好配合屏气,实行多点穿刺是穿刺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总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技术具有定位准确、直接、快速、微创、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等优点,是取得组织病理学诊断标本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为肺部肿块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向秋]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