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乐的乐理知识

人气:338 ℃/2023-11-15 16:39:11
【导读】 鼓吹乐的乐理知识,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汉族传统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鼓吹乐的相关乐理知识吧!一初创阶段不晚于汉初。班氏家族称雄于西北时,班壹已...

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汉族传统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鼓吹乐的相关乐理知识吧!

初创阶段不晚于汉初。班氏家族称雄于西北时,班壹已经用了鼓吹乐《定军礼》,它的来源就是西北民族的马上之乐。至汉武帝时,鼓吹乐中的“横吹”,还从西域音乐《摩诃兜勒》中汲取创作素材;六朝时亦与“北狄乐”、“北方箫鼓”有关。鼓吹乐作为在中原发展、成熟的乐种,与先秦“恺乐”一种军乐的关系无考;从两汉间,朝廷与军中习用民间音乐的传统来说,则与相和歌、清商乐有密切联系。《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小序:“长箫、短箫,《伎录》并云:孙丝竹合作,执节者歌”;清商乐曲辞《黄鹄曲》小序:“按《黄鹄》本汉横吹曲名。”鼓吹乐与民间歌曲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在汉代军乐中也并不避免爱情和反战题材的民歌原词,如汉铙歌《上邪》歌唱爱情的永恒,横吹曲《紫骝马》歌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之类。只从《乐府诗集》中现存鼓吹曲辞的形式与内容上即可看出鼓吹乐与两汉魏晋以来民间音乐的密切联系。

鼓吹乐是汉魏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以击乐器- 鼓和管乐器-排箫、横笛、笳、角等合奏的音乐,有时也有歌唱。秦末汉初,鼓吹乐已在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居住区流行,大约来源于西北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当时用鼓、角、笳来演奏。角和笳这两种吹乐器和畜牧生活可能有密切的联系。角最初是用兽角制作的,后改用竹、木、皮革、铜等材料制作。笳最初是用芦叶卷起来吹奏,后来把芦叶做成哨子,装在一根有按孔的管子上吹奏,叫做笳管。两者都是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乐器。鼓吹乐始以外族音乐为主,进入中原后,这种形式因其嘹亮雄壮被用于军乐,以后又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的鼓吹乐,汉哀帝时乐府里的邯郸鼓员、江南鼓员、淮南鼓员等可能指的就是不同地区的鼓吹乐工。从《乐府诗集》所收的汉代鼓吹乐的歌词看,不仅仅限于军乐军歌,还有不少涉及爱情题材和反故内容的作品。

其中有女子与无情无义的负心男人决绝的《有所思》,歌颂女子坚贞不渝的爱情的《上邪》,诅咒统治阶级发动战争的《战城南》等曲,原都是汉族民歌,后被各地鼓吹乐所吸收。

鼓吹乐被宫廷采用后,用于军队、仪仗和宴乐之中。由于乐队的编制和应用场合的不同,而有 黄门鼓吹 、 横吹 、 骑吹 、 短箫铙歌 、 箫鼓 等不同称谓。

汉魏间的鼓吹乐按用途区分,一般有下列几种类:①黄门鼓吹:由天子近侍掌握,主要列于殿廷,称为“食举乐”宴席、饮膳时所用,亦称“长箫”。黄门鼓吹也用于天子专用的“卤簿”仪仗。《西京杂记》载:“汉大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有黄门前、后部鼓吹。”列殿廷与供卤簿,和后世鼓乐兼有坐乐、行乐颇为相同。②骑吹:用于卤簿,随行帝王、贵族等车驾,以用箫、笳、鼓、□等乐器在马上演奏而得名。③短箫铙歌:蔡邕指为军乐,主要用于社、庙、“恺乐”、“无会”、“郊祀”“校猎”等盛大活动。④横吹:用于随军演奏,朝廷常以其赐予边将。《乐府诗集》卷21解释鼓吹与横吹的区别:“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有箫、笳者为鼓吹……;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晋书·乐志》又说:“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由此可知“横吹”为后起,它的代表作品即著名的《新声二十八解》《晋书·乐志》。

仙游度尾鼓吹乐始兴于宋,盛行于建国初期,已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曲》称其“闽中雅乐,太古遗音。”

仙游县志载:仙游民间音乐源远流长,“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又经长期演变发展,形成浓郁地方特色,其中“大鼓吹”因演奏时吹大唢呐和打大鼓而得名。鼓吹乐器有大鼓、大锣、大钹、二钹、小锣、钟锣和一对大唢呐俗称“公母吹”,公的吹高八度,母的吹低八度,略有支声复调因素,迎宾送客等大场面开场和收场都要用“大鼓吹”演奏。

据考证,度尾鼓吹乐是中国民间音乐史上古老乐种,源于北宋。本为北狄军乐,传入中原后与大曲结合,成为黄门鼓乐,后经历代入闽的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与当地民间音乐相融而成。鼓吹乐可分“大鼓吹”、“小鼓吹”、“大棚吹”、“三教吹”4大类。小鼓吹中最具特色的“七枝谱”也称“客板吹”,相传宋代某藩王由南京携带一班鼓吹乐手入闽,因战乱流散各地,至度尾下蔡、云水传授技艺,流传至今。

度尾鼓吹乐曲牌有“挂金牌”、“将军令”、“状元游”等,与古代迎宾仪式、军队凯旋场面相吻合。清光绪五年的《仙游县志》引黄仲昭《旧志》说:宋太祖兴国初,陈洪进据漳泉二州,戎马千万众,前歌后舞入此城……王师入城,作笳鼓为乐……。笳鼓就是吹鼓乐。史载,宋代武职官员在协台以上的都在衙署东西辕门外,各搭吹鼓楼,东边司吹,西边司鼓,每日三餐鸣炮吹打,以示武官威仪。光绪末年废除此制,乐工转到民间演奏。演奏时用大唢呐一对,打击乐除大鼓外,还有大钹、小钹、大锣、小锣等。

度尾鼓吹乐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逐渐演变形成以大唢呐为主,中小唢呐主配音,以鼓指挥,锣、钹配之,构成以鼓点指挥、唢呐主奏、锣鼓振节的导乐性特征。鼓吹乐调式和板式则尽显简约质朴之美,粗犷高亢,气势昂扬。度尾鼓吹乐现存古典曲目221首,其中大鼓吹14首、小鼓吹46首、大棚吹11首、三教吹150首。其曲谱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还是以“上尺工还合四乙”表示,随后才改为“1234567”。“”时期,鼓吹乐遭劫,乐班遣散,艺人改行,曲目流失,乐音沉寂。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