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题B卷

人气:339 ℃/2022-06-26 08:48:37
【导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题B卷,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八年级语文的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八年级语文的第四单元的课程即将结束之际,教师们要准备哪些单元测试题供学生们练习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语文的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八年级语文的第四单元的课程即将结束之际,教师们要准备哪些单元测试题供学生们练习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D.轻轻松松嚼jiáo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jué一下是什么声音?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物体震动 无动无衰 B.难逃扼运 在却难逃

C.束手无策 啸聚山林 D.天衣无缝 消声匿迹

3.指出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2分

1美国政府正在 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A.酝酿 B.准备

2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 。

A.灾难 B.厄运

3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下,很可能会无节制地 。

A.繁衍 B.繁殖

4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将 。

A.束手无策 B.束手待毙

4.指出下列句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2分

A.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B.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C.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 D.候鸟也来得越晚。

相同的:________ 相近的: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中的反义词。2分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________

2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________

3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________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

6.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2分

①“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②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⑤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排列列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2分

1竺可桢,_______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______学的。

2谈家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里,介绍了“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这些现在统称____________。

8.按要求扩展句子。3分

同学们听大自然的声音。说清“听”的状态

9.结合《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谈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含的物候知识。3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6题。14分

恐龙无处不在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10.《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阿西莫夫是美国________作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2分

11.《恐龙无处不在》谈到了恐龙的灭绝,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分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2分

①天衣无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

14.选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2分

15.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16.画波浪线的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出它的作用。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6分

被压扁的沙子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7.下列这个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18.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1分

19.“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分

20.“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1分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基因研究院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基因研究院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予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21.题目中的“造”字可用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__________。2分

22.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第②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24.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度?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5~27题。9分

①“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

②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人们普遍认为,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③从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以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

④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巨型计算机能装袋里;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成为一种重要材料;世界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⑤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从战略高度部署纳米领域的研究。

25.根据第①段文字,给“纳米科技”下一个定义。3分

26.从文章看,纳米科技有什么深刻意义?从文中选取有关语句回答。3分

27.第①段和第④段中加点的“略”“将”能否删去?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3分

三、写作40分

28.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了不少有关克隆的知识。试就“克隆的前景”这个话题写一篇想像类作文。

要求:①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可以编故事,可以议论,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A候—hòu

2.CA.振,衷;B.厄,劫;D.销

3.1A 2B 3A 4A

4.迟—晚 损害—损失

5.1沉睡—苏醒 2冷—热 3温和—寒冷4高—下

6.③⑤②④①

7.1气象学 物候 2《奇妙的克隆》 克隆

8.同学们侧耳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9.略

二、一10.《新疆域》 孟庆任 科普 科学幻想小说

11.大陆漂移假说

12.fènɡ 形容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zhě zhòu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13.印度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相碰撞,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14.时间顺序

15.分阶段介绍了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的过程。 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是相吻合的,以此佐证它们很早以前可能是一整块陆地,从而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可能性。

16.举例证明

二17.作诠释

18.二氧化硅

19.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20.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原始状态。

三21.克隆

22.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或:美国科学家创造生命 逻辑顺序 列数字

23.人和其他生命不是上帝创造的。

24.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有用的基因就可创造出活生生的生命。作者认为利用基因创造生命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前景。

四25.纳米科技就是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

26.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27.不能。如果删去“略”,就成了1纳米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删去“将”,“蓝图”就成了事实,显然与原意不符。

三、28.略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