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选考试基础政治知识模拟题含答案

人气:291 ℃/2023-07-03 14:04:17
【导读】 安徽公选考试基础政治知识模拟题含答案,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安徽公选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需要考生学习基础的政治知识,考前做好模拟练习能够帮助大家巩固知识的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安徽公选考试基础政治知识模拟题,欢迎考生备考练习。安徽公选考试基础政治知识模拟...

安徽公选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需要考生学习基础的政治知识,考前做好模拟练习能够帮助大家巩固知识的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安徽公选考试基础政治知识模拟题,欢迎考生备考练习。

安徽公选考试基础政治知识模拟题一

1.党的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A.十一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六中全会 D.十二大

2. 标志着*********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理论成果开始形成。

A.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二大

3.在党的 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它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4.*********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在党的 会议上确立的。

A.遵义会议 B.党的七大

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D.党的八大

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安徽公选考试基础政治知识模拟题答案

1.【答案】B。解析: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称作新时期解放思想的第一个宣言书。故本题选B。

2.【答案】C。解析:*********理论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

总结历史而又正视现实,着眼当代而又放眼未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锲而不舍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到1981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初步形成时期。第二阶段:从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形成时期。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使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有了自己科学的称谓。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经过1992年*********南方谈话到党的十四大是*********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时期。十三大以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反复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在经受严峻考验中得到继续发展。故本题选C。

3.【答案】B。解析:此题经常考查,考生应熟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答案】B。解析:解析略。

5.【答案】C。解析: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完善和发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始终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推动,通过开放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来加以发展。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的伟大革命,既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也不是进行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不合理的方面和环节,即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兴利除弊,破旧立新。离开了改革开放这一新的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与时俱进地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就会逐渐丢失其先进性和优越性。故本题选C。

安徽公选考试基础政治知识模拟题二

1. 第一次明确肯定我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A.《论十大关系》 B.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党的八大

2.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A.党的三大 B.国民党一大

C.建立黄埔军校 D.北伐战争

3.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A.《向导》 B.《新青年》

C.《新潮》 D.《每周评论》

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

A.卖国的“二十一条” B.山东、青岛问题

C.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D.第一次世界大战

5.1919年,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 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董必武 D.鲁迅

安徽公选考试基础政治知识模拟题答案

1.【答案】B。解析: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肯定我国知识分子是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因此,本题B选项符合。故本题选B。

2.【答案】B。解析: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虽然国民党内部情况相当复杂,但它已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故本题选B。

3.【答案】B。解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本题选B。

4.【答案】C。解析:巴黎和约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中国作为战胜国,没有将德国占领的殖民地归还中国,反而将其交由日本管理,另外当时的中国政府******无能,激起人们的不满,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直接最终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故本题选C。

5.【答案】B。解析: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故本题选B。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