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题题及答案

人气:113 ℃/2023-01-30 11:32:38
【导读】 八年级语文试题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语文考试能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试题题,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八年级语文试题题一、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 舀水yǎ0 白洋淀dìng B...

语文考试能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试题题,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八年级语文试题题

一、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 舀水yǎ0 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噤jì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阻遏 è歼灭qīan 绥靖 jìng 锐不可当 dāng

B 疟疾 nüè提防 tí寒噤 jìn转弯抹角 mò

C 荒谬 miù塌败tā尴尬gà杯盘狼藉 jí

D 瞥见 piě颓唐tuí 吊唁yàn 跋山涉水 bá

3、 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4分

鸡 狗碎 低眉 眼 连声 沛流离

大 广众目伤怀不足道 穷愁 倒

4.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 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5.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触目伤怀心,心中 人头济济形容人多

B•情不能已停止 猝然昏厥出乎意料

C•情郁于中****** 犹豫再三重复三次

D•识文断字判断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他写的《信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善良诚信、任劳任怨的信客形象,表达了对诚信的赞美。

B 《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的代价。

C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文章选自《呐喊》。

D 《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一是写他的苦。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管理。

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

B.进入2000年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

C.在我入团宣誓时,产生了一种光荣感和责任感。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B. 《蜡烛》中的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D.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10.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11、请找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A.他这个人太果断,什么事都不愿听取群众的意见。

B.愿意参加革命的,我们欢迎;愿意回家的,我们发给路费。一切由大家自己决定。

C.听了老战士的报告,使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要向老战士学习。

D.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12.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着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1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B. 丰功伟绩!收获颇丰!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C.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D.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14、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2分

A. 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 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 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15、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2分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__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16.古代不少诗人在诗词中都曾表达过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为国立功。请写出两句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并写出作者姓名。

1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

2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

1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活的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二、阅读下列文段,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8.请用“‖”在文中分层,并写出层意。

9.本段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写出有关词语。2分

10.本段详写了什么?文中“余部”大约是多少人?2分

11.指出文中加“· ”符号的词语代表的意思。2分

“我”指

“该”指

三、阅读 《芦花荡》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 在 水 里qiú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dèng 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 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 ,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第1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为后面哪两件事埋下了伏笔?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3.第8段写老头子“向着苇塘望了一眼”,请用他的口吻写出他想说的话。

4.“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粗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5.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6.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