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的安全常识

人气:428 ℃/2024-06-27 05:13:34
【导读】 关于旅游的安全常识,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旅游安全是指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旅游安全常识1、旅游客车线路、时间不固定,要安排好休息时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停车休息不少于20分钟,夜间...

旅游安全是指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旅游安全常识

1、旅游客车线路、时间不固定,要安排好休息时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停车休息不少于20分钟,夜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行车速度不得超过日间限速的80%,严禁超速、超员、疲劳驾驶。

2、旅游客车及自驾或租赁车辆出行的驾驶人出行前要提前了解行驶路线交通特点及天气情况,并对所驾车辆进行认真保养,尤其对刹车、转向、灯光、轮备胎、机油、水箱等关键部件要检查到位。

3、旅游景区道路狭窄、坡陡弯急,遇有降雨、团雾等视距不良情况时,驾驶员要靠右行驶,降低车速,行至转弯路段要提前鸣笛,严禁超速、弯道超车、驶入对向车道,防止与对面来车发生碰撞事故。

4、据中央气象台预报,近期江南中南部、华南中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将迎来持续阴雨天气,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多4-8成,局部多1-2倍。交警提示,出行时请提前了解沿途天气情况并确保灯光、雨刷、制动状况良好,尽量避免恶劣天气出行,避开通行条件不良路段。

5、夏季高温易导致沥青路面软化或出现虚景,出行前要对沥青路面的“镜面效应”和道路软化带来的后果有一定心理准备,行驶途中多注意路面状况,谨慎驾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意外。

6、夏季天热气燥,长时间驾车易疲劳。交警提示:自驾出行请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行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紧凑超速赶路,尽量安排轮流驾驶,避开午后和夜间行车,长途驾驶请定时选择安全地点停车休息。

7、乘坐旅游客车出游,请系好安全带,避免车辆发生碰撞或侧翻时被甩出座位或车外而受伤。客车行驶途中,勿站立或在车厢内随意走动,以免车辆拐弯或急刹车时发生意外。

8、旅游企业要从具备营运资质的旅游汽车公司租用车辆,严格审查旅游包车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车辆和驾驶人,强化旅******程和线路安排的安全评估,加强对导游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相关阅读:旅游的起源

最早旅游

旅游的先驱是商人,最早旅游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

在旅行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古代即以存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旅行活动的兴起同样居世界前列,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有了。当时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数大禹了,他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览了大好河山。之后,就是春秋战国时的老子、孔子二人了。老子传道,骑青牛西去。孔子讲学周游列国。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波斯,今伊朗和叙利亚。唐时玄奘取经到印度,明时郑和七下西洋,远至东非海岸,还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记。

中国古代“旅游”概念

早在殷周之际,人们已经开始注意旅行的类别,殷人和周人习用“旅”字,专指当时最活跃的一种旅行——商旅。《易经》中,专讲行商客贾的一卦就称为“旅”卦。“旅”字之所以用于商旅,一是“旅”本来就含有行走之意,二是“旅”常被古人假借为“庐”,与“庐”字相通的“旅”字便成了当时商业旅游的专称。

东周时期,旅行分类更加清楚,东周人除了沿用殷周以来的说法,以“旅”称商旅,以“征”称军旅,以“归”称婚旅,以“巡”称天子之旅,以“迁”称迁徙之旅,特别是他们用“旅”字为中国旅游史引进了现代“旅游”的概念。

“游”的字义是浮行于水中。人能像鱼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泳之游之”《诗经·邶风·谷风》,当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所以当时人们把那些随心所欲,“优哉游哉”《史记.孔子世家》:“优哉游哉,维以卒岁”的旅行活动,如游猎、游览、游学等概称为“游”。“游”的提出,说明东周人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旅游范畴,能够把旅游与商旅、聘旅级行役礼节性外交和长途公差等功利性的旅游区别开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旅游从此进入了自觉的认识阶段。

有关“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六朝,齐梁时,沈约公元441年-513年《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用以专指个人意志支配的,以游览、游乐为主的旅行,以此区别于其他种种功利性的旅行。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