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人气:476 ℃/2023-03-10 02:11:35
【导读】 现代心理学的相关论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现代心理学的新思潮》摘要:随着心理学这个学科发展的成熟...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现代心理学的新思潮》

摘要:随着心理学这个学科发展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心理学各方面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各种新的思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积极心理学就是其中的一股新的思潮。而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对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即浅析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传统心理学的异同,及发展其的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传统心理学,异同,发展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发展人的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最大限度的发掘人内心的潜力,使人们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向往美好的愿望。而积极心理学就是探寻人最初的原始动力,去研究人们内心积极的一面。包括:1积极的体验,如快乐,幸福感等;2积极的个人特质,如自我决定、智慧、创造力、美德等;3积极的社会环境,如社会关系、文化规范、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等。

1.1.积极的体验。当你获得成功时的成就感,当你和家人相处在一起时的温馨感,当你看见孩子进步时的喜悦感是心理学研究的积极体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积极的心理体验和人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关系,当你获得极大的幸福感的时候你总会体验到这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而且这两者之间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现代幸福感的研究有主观幸福感SWB和心理幸福感PWB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与技术体系。其中研究的主流是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状况与个性特点、控制源倾向、自我概念、社会关系、经济健康状况等有关。

1.2.积极的个人特质。当你面对决定时的果断判断,顺利的解决你所遇到的难题,或者帮助某个需要帮助的人时感觉到得快乐都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个人特质。而积极地人格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正性的利己特征,就是指自己有良好的接受自己的能力以及接受新环境的能力。二是与他人的积极关系,这是指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能很好的与人接触,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愿意伸出友谊之手,而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得到朋友的帮助,总的来收就是有一个另自己和他人都能开心相处的环境。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

1.3.积极的社会环境。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社会环境是指良好的社会氛围,文化氛围和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的社会氛围,能给公民以安全感,从而在更好的环境在建设自己的家庭环境,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基础。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又支撑着好的社会环境。而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怎么让两者平衡、协调的发展,从而达到相对的稳定状态。因此,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个人、国家生活中给你以振奋的精神,给人以鼓舞的精神。

二、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比较

2.1积极心理学于传统心理学的相同之处

2.1.1.目标相同

不管是传统心理学,还是新近新起的积极心理学都是以人们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困扰,更好的发展,增加生活的幸福感。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供人类生活的质量,从而最终达到最终目标即自我的实现。

2.1.2.研究方法相同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而这些方法不管是对于研究传统的心理学还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积极心理学也借鉴了人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和继承了质化研究的一些优势和长处,吸收了经验性、过程定向研究方法的一些优点,只有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发展才能如此的繁荣。

2.2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不同之处

2.2.1研究的对象不同

从传统心理学即消极心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与积极心理学的名字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总的来说就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而积极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的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传统心理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就如塞利格曼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所以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力量和美德,帮助人们更好的完善自己,从而达到更好的生活的目的。

2.2.2.产生的背景不同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现代心理学的诞生,而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人们更多的是研究人们的心理疾病,由此是传统心理学发展到了高潮。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兴起,人们开始研究人性中的积极一面。这是积极心理学兴起的一个转折点。从这之后,人们才更多的关注人性中的美德。

三、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3.1积极心理学的作用

3.1.1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传统心理学的地位

在积极心理学没有兴起以前,传统心理学在学术上占着绝对的领导地位。而消极心理学只针对有问题的人群,只看见人们的心理问题和恶劣的社会环境,这就会导致社会发展的畸形。就时代的发展来看:一个社会处于稳定和繁荣的时期,就会特别关注良好品德、幸福、创造性等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

因此顺应人们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需要指出的是积极心理学并非不研究问题和缺陷,只是它的研究重点在人性的优点上,但这对传统心理学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出现的二者并驾齐驱的发展势头是心理学他的的发展更加的繁荣,二者共同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3.1.2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的一样:在积极心理学没有出现以前,消极心理学占主导地位,而其研究的内容也是心理学的研究的主要的内容,而消极心理学的出现使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都得到了相应的拓宽。值得一提的是,积极心理学还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这就能在事情发生之前有效的进行准备预防,减少其发生的几率,使灾难即使发生也能减轻它的危害和影响。

参考文献:

[1]SheldonKM.Laura&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AmPsycho,2001,563:56-67.

[2]SeligmanME.CsikszentmihalyiM.PositivePsychology:AnIntroductionAmPsycho,2000,551:5―14.

[3]李金珍:《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11卷第3期。

[4]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2005年心理科学。

[5]钟暗华:《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6卷第5期

篇二

《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结合》

摘要: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各讲述了人心理的一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人的心理整体过程。而结合的关键在于元神支配下形成的人格参照模式,人格参照模式是人的心理行为的背景。

关键词:中医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人格模式;文化背景

中医心理学是用中医理论和实践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而现代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两门科学都是对同一个人的心理所做研究的科学,是对人的心理不同侧面研究的,而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的,所以这两门科学是可以结合的。

1中医心理学的特点

中医心理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突出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把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形与神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内外统一性,因而完整、活体、动态地看待具有情感思维的人及其疾病的反应状态,所以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医理论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这些心理学思想贯穿了中医的整体观思想,突出体现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建立在脏腑功能基础之上的;同时人的心理活动有个体差异性,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医心理学是从中医学这个母体中分化出来的学科。

中医心理学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医学,也不同于现代的医学心理学,并有异于中国古代的中医心理学思想。它是在当今多学科研究中医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并与现代心理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2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的不同

《黄帝内经》建立的年代社会极端落后,人们尚处于原始社会,人们不可能看到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在状况,对人的意识也只能从原始功能方面进行论述;中医心理学是以心理的整体功能为主论述人的心理的,讲的是人的先天功能,而先天功能是人的自然本质,但是没有结合到人的社会本质,没有论述到人在社会中的心理及行为。人是社会整体的组成部分,自从人的产生,人就不再是自然的人。因此中医心理学应该从所存在的社会条件下论述人的心理以及意识、行为等,构建完整的人的心理行为模式,建设完善的现代中医心理学;这样中医心理学有较大的适用范围,更能适应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指导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健康。否则中医心理学仅仅是一门不能适用社会需要的学问。

现代心理学是从人的大脑的具体结构为生理基础论述,论述了人在社会中各种行为性格等,这是人的后天功能,对人们的各种行为意识均有科学的描述,对人类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现代心理学没有与人的整体功能结合在一起,没有指出人的根本的社会本质,所以也是有非常大的缺陷的。

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人的各种语言、行为以及意识思维等都是在人的元神的支配下进行的,元神是最根本的自我。而心理的进行是在社会背景条件下的,一切心理行为都有社会背景的,社会背景形成了人的心理参照模块、人格参照模式,人格参照模式下的元神系统构成了人的社会自我,心理的行为是在元神的支配下通过心理模块进行的,以此结合这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佛学对人的心性理论有深刻认识,但是借鉴之前必须彻底抛弃佛学所具有的唯心思想,心性理论中性与元神相关,而心与元神、元神支配下形成的人格参照模式有关。

3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的关键点

心理的本体是人的元神,元神是由心为主之气升华而产生,与其它四脏之气升华合而生之。在元神的支派下产生各脏腑器官局部之神,在肾为志,在脾为意,在肺为魄,在肝为魂,在心为神。元神居于脑,是神的功能的综合的集中表现。识神是元神的活动过程和内容,是元神的功能表现。

元神的功能:元神的功能可以分接受信息,加工、储存、提取信息,发放信息3个方面。人出生时意识是白净的,但是在人从出生开始,人就在不断接受信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不断学习,不断加深信息,积累信息,使元神中的信息不断强化与激活而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人格参照模式。这个参照模式一旦形成,就形成了新进入的信息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人各种意识、行为的模板,形成了特定的性格参照模式。

人的性格模式是在元神支配下形成的,但是性格模式一旦形成就对人的元神、人的生理发生作用,形成了人的后天行为的文化背景和模式。人的性格模式与人的后天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4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是功能与应用的结合

元神是人的整体功能,人的五脏情志、七情等都是人的元神功能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些情志的发生必然受到人的性格模式的影响,性格模式又决定了情志的发生模式。中医心理学仅仅论述了人的心理的功能方面,对于功能的应用没有认识到。现代心理学讲述了心理发生模式的后来的发生以及结果,是人的功能的应用,没有认识到人的功能及其根本。所以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都是不是完全的,各讲述了人心理的一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人的心理整体过程。

5人格参照模式与七情病

人格参照模式是元神功能的调节方式,它影响和调节元神功能的发挥,在统一中构成了人的心理整体。在后天生活中,由于人接受了外在信息的影响,元神行使了它的功能,如果人格参照模式不能接受这种信息,而内化不足,这就在人格参照模式中形成了滞点,这个滞点构成了新的人格参照模式,滞点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不断扩大,以致影响了元神的功能,这就是情志病,甚则造成抑郁病或者精神病。与五脏对应,五脏是模块化的,由对应的网络模块构成,同理人格参照系统也由相应的心理模块构成。心身相合,不但是元神,而且也包括人格参照模式。所以,意识上的情绪处理不好,形成人格参照模式的滞点,影响来功能的发挥,日积月累可能造成身体的疾病。

人的心理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现代心理学、中医心理学都有各自的认识,但是它们又不是完全的,正确的认识是将它们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的心理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米渠.中医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董建华,马朋人.实用中医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3]王米渠.中医心理学纲要[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