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解读开放性试题-政治试题

人气:445 ℃/2022-10-09 15:59:47
【导读】 【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解读开放性试题-政治试题,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中考试题中开放性试题日渐增多,相对于传统的试题而言,开放性试题答案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答案可搬。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允许、倡导和鼓励答案多元而非惟一的一种试题形式。其实质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中考试题中开放性试题日渐增多,相对于传统的试题而言,开放性试题答案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答案可搬。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允许、倡导和鼓励答案多元而非惟一的一种试题形式。其实质是鼓励考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迅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按不同思路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得出截然不同却正确合理的答案。那么怎样解开放性试题呢?我们从五个方面做以具体的讲解。

一、解答开放性试题的总体思路与步骤

解答开放性试题的思路与步骤,主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精析题意。这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它可以有效的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现象。首先,要精析材料所反映的重要观点。其次,要精析试题的设问,明确回答试题的要求。有的材料要求考生从任何一个角度谈谈对材料的体会,考生就可以 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灵活选择。

(2)要回归教材。开放性试题的题例极其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知识为依据。事实证明,那些脱离教材的盲目判断,东拉西扯、高谈阔论等均为应考之大忌。回归教材,就是要以试题反映处的问题为中心向教材联系,找出解答试题的“知识点”。如讲袁隆平的事迹、贡献时就可以从科学技术的作用联系到教材中关于科教兴国的知识点;从袁隆平一生扎根农村,长期坚持搞科研联系到教材中关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知识点;还可以从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联系到教材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如何成才的知识点;这都是我们从不同角度联系教材,所得到的解答该题的知识依据。

(3)要注重发散。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的最为重要的思维武器。这种发散思维可以体现在对每一角度问题的回答上,如从科教兴国战略的角度来解答袁隆平的事迹、贡献时,就可以从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发散联想到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然后有可以从如何落实教兴国战略,以及青少年应该怎么办等方面继续进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不是漫天撒网、更不是张冠李戴,必须紧扣试题要求和论述的观点,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4)要力求完美。在找知识要点、确定答题思路后,还要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这既包括一般要求,如书写整洁、语言流畅、要点清新、合乎逻辑等,还包括如何使答案更全面、更深刻。

二、几种常见开放性试题的解法

(一)怎样解答“行为要求“类开放性试题

“行为要求”类试题是开放性试题的一种题型。它取材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用“你该怎么办”进行设问,旨在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题:(2004云南,26题)中学生马某到商店买衣服,服装店老板诱骗马某试穿质次价高的滞销服装。马某试穿后不想买,老板说:“既然穿了,怎么能不买?”马某便问老板:“服装产地在哪里?”老板威逼到道:“问什么,快拿200元钱来!否则别想出店。”三天后,马某发现自己花200元钱买来的衣服已开了“天窗”

(1) 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服装老板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2) 如果你是马某,你该怎么办?

此题(2)问是典型的“行为要求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读懂材料,明确答题方向。“行为要求类”试题一般都设计一定的情景材料,引出问题,然后问你该怎么办。结合该题,它是生活中一些商店老板不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侵犯消费者权利的现象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假如是你,你怎么办。要解答好此类试题,首先必须搞清楚材料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然后再从顾客的角度进行分析认识,这样,才能使怎么办的回答符合要求。

第二:联系所学知识,给怎么办提供理论指导。结合该题,我们青少年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积极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等知识来回答。只有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回答,才能使怎么办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第三:深入思考,升华行为。回答怎么办时不能把认识仅仅停留到孤立的个人层次上,不能只考虑到个人该怎么办,还应把自己 与他人社会等联系起来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行为体现出较高的思想境界。

该题的参考答案:(1)在同学中积极宣传伪劣产品的危害,要善于同这些行为做斗争。(2)向服装老板哟、要求调换或赔偿(3)拨打12315电话投诉(4)到当地工商管理部门投投诉(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6)寻求媒体的支持(7)向人民法院起诉等。

(二)怎样解答“做法”类开放性试题

中考做法类开放性题,可概括为打算型和计策型两种类型。它要求考生结合试题情景和设问要求,回答一系列“怎样做”的问题,这类开放题由于开放度较高,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考生常常感到无法作答。下面谈谈该类题的解法。

(1) 打算型

主要包括考生本人以及青少年在成才报国、保护环境、守法护法、维护国家统一等各方面的打算。

①成才报国方面的打算

答题策略:应结合初三“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的有关知识,重点从树立理想、发扬精神、努力学习、明确责任、提高素质等方面作答。

[设问举例]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为实现小康社会(或振兴中华,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你认为在成才方面青少年应该怎样去做?谈谈如何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使自己成为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

参考答案: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或本领(或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勤奋学习);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或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清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实际出发,恰当确定成才目标;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去精神。

②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打算

答题策略:应结合初二“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初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有关知识,重点从学习和实际行为这两个方面作答;这方面试题,有时要求考生只侧重从实际行动方面作答,因此这种试题的答案必须非常具体。

[设问举例]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为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答案:自觉向公众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或参加这方面的宣传活动);学习有关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人口、资源、环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起,落实环保行动,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依法同违反计划生育、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做斗争;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建议等。

[设问举例]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你打算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参考答案:不用一次性木筷,随手关紧水龙头,节约纸张,回收废纸,节约粮食;不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购物尽量不使用塑料袋,维护校园、公共场所卫生,不乱吐口香糖,不乱仍垃圾,经常打扫环境卫生,不乱仍废旧电池,自觉爱护山水、花草、树木和动物,积极参加校园、社区各种绿化美化环境活动,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

(2) 计策型

主要是要求考生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解决其他社会问题,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为政治和政党建设献计献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和办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计策

答题策略:应结合初二“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初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有关知识,重点从发展战略的基本国策等方面作答:这方面试题有时只要求提一些具体的计策,因此所提计策必须非常具体。

[设问举例](1)在保护环境方面,你有哪些好的措施?(2)请你提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3)在节约用水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1)启动天然保护工程,启动“三江源自然保护工程“;做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作;禁止乱砍滥伐;不向江河湖泊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实行垃圾分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养花种草,精华美化环境。(2)限制排污;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实行检举、控告、奖罚制度;加强预防,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3)通过提高水费,引导公民节约用水,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通过污水处理,提高水的利用率.

②解决社会问题的计策

答题策略:应结合初二所学法律知识,重点从道德和法律两个方面作答,体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

[设问举例]请你针对部分中学生迷恋上网(或网吧经营者违法经营、制假售假、吸烟吸毒、传播文化 垃圾问题、迷信活动)等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坚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消费者要学法、知法,增强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合法权益。

由此可见,做这类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固定答案,但是也有一些一般的、大概的答案;解答这类试题并非绝对无章可循,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答题策略。

(三)怎样解答“看法类”开放性试题

“看法类”开放性试题,通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旨在考查考生挖掘材料、捕捉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结合试题和设问要求,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由于这类试题没有明确的答题方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因而考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结合例题,谈谈解答该试题的基本方法。

例题:明明是某校初二年级学生,在他的成长记录袋里,记录着下面两件亲身经历的并感到困惑的事情。

成长记录一:

我家最近开了一家商店,生意很红火,父母照看不过来,他们让我别读书了,回家帮忙照看生意。但我想继续上学读书。唉,真烦恼!

成长记录二:

今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好朋友飞飞随手塞给我几张地下“*******”的资料,说照着下注买准赢钱。我说:“这不是赌吗?”飞飞无所谓地说:“小赌怡情,只要不大赌就行!”

我想飞飞说得也有道理,我正缺钱买辆自行车,我该不该去赌一把呢?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解除烦恼。

解答此类试题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精读材料,捕捉有用信息。这些解答“看法类”试题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认真阅读,把情景材料读懂。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要,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结合该题,通过对成长记录一背景材料的认真阅读分析,我们可以捕捉到这样的信息:明明父母让他辍学回家帮忙,而他却想继续接受教育,但又不知道怎么办。

二、审清设问,锁定答题方向。这是解答“看法类”试题关键。一段情景材料,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角度不同,其答案也就自然不同。因此,审清设问,锁定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应从哪个角度回答,就显得非常关键。结合该题,对成长记录一的答题方向是“明明应当如何对待和行使受教育的权利”,对成长记录二的答题方向是“如何认识和对待赌博这种现象”。

三、仔细排查,找准教材的知识点。这是解答“看法类”试题的重要环节。每道试题都有其特定的命题意图,即都有其考查的特定知识点和能力。同时,在回答复杂问题时往往会运用到教材中的多个知识点。因此,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材料和设问,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逐一仔细排查、对照,找到材料与所学教材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把结合点找准确、全面。

四、规范答题。力求答案完美。这是解答开放性“看法类”试题的落脚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根据题型特点和要求去书写答案。“看法类”试题可以从是什么(作出评断)、为什么(分析原因)、怎么样(影响)、如何解决(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角度去回答。如回答成长记录一时,首先应指出明明的做法是正确的,然后分析这种想法为什么正确、其影响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二是组织答案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同时要正确运用政治课术语。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依据上述方法,我们可得出答案如下:

参考答案:(1)①告诉明明他的想法是对的。②因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公民对国家、民族应尽的义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必须让未成年人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②告诉明明应该将上述道理讲给父母,使他们改变注意;如果不行,就 向老师或亲友求助。或到有关部门投诉、向法院起诉。

(2)①告诉他不应该赌地下“*******”。②赌博是一种违法行为,回受到法律的制裁。③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小赌”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④我们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培养高雅情趣,做个尊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怎样解答“启示”类开放性试题

“启示”类试题是中考开放性的常见题型。它通过取材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问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或应吸取的教训,旨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的同学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常常感到非常棘手。结合2004年湖北,黄岗,29题。一天夜晚,两名年轻人租乘杨某的摩托车,行至某村旁时,一青年抽出刀架在杨的脖子上,另一青年双手抱住杨,两人抢走杨某身上的160余元钱和手机后,仍不罢休。当两歹徒欲抢走杨的摩托车时,杨与两名歹徒展开了搏斗。搏斗中,杨夺过歹徒手中的刀,将一名歹徒刺死,另一名歹徒见状逃窜。杨某当即报警。

其中(2)问你从这一案件中还得到了哪些启示?

解答好此类试题可分为三步个步骤。

第一是“读”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或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前提。结合该题,可读出背景材料反映的是同违法犯罪斗争的一件事。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设问指向是要求考生还得到哪些启示。

第二是“找”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对此类原因的观点和表达。这是解答好题的关键。只有找出原因,我们才能明确今后应该借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只有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我们才能将原因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政治好精练的答案。结合该题,可以从杨某的行为思考;(1)杨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吗?(2)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该怎么办?等角度去思考,找出杨某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的原因。通过课本正当防卫的含义及其实施必备的五个条件与他的行为结合起来分析,杨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第三“提”。这就是根据前面所找出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这是解答好“启示”的落脚点。结合例题,就是提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借鉴的经验。解时,注意运用“应”、“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的针对性。

该题答案:

(1)公民(青少年)要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依法实施正当防卫,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公民(青少年)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向杨某学习,不仅要敢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而且还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要积极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4)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5)要学法、知法、自觉守法、护法、,要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

总之,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多变,答案灵活,望本文能给同学们学习过程提供点帮助,同仁们一点启示。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