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及修炼

人气:326 ℃/2024-03-03 05:33:09
【导读】 太极内功及修炼,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所谓内功,就是通过以内修的方法来提升人体内部机能、功能的修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中国功夫,有别于域外武技,最大特点是内外兼修。无论是少林派还是武当派,均有内功的修炼,只是修练的形...

所谓内功,就是通过以内修的方法来提升人体内部机能、功能的修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中国功夫,有别于域外武技,最大特点是内外兼修。无论是少林派还是武当派,均有内功的修炼,只是修练的形式不同、方法不同。少林派由刚入柔求内功,太极门由柔入刚求内功,殊途而同归,最终均是为达成刚柔相济,用于实作。

所谓内功,就是通过以内修的方法来提升人体内部机能、功能的修炼。凡是以“修内”的手段或“向内”求证的实践来锻炼人体肌肉、骨骼、筋膜、神经、脏腑、气血、经络、气脉,甚至意念的功法,都可以称之为内功。

太极拳不但有独特的内功锻炼方法,在拳架中也包含了内功的成份,只是其中的细微要领和具体练法需要明师点破而已,但这一点,往往很容易被人忽视。

著名太极大师冯志强先生,内功深厚,堪称绝响,是我内功修炼的导师之一,他增多次在给我的信件中阐述修炼太极内功原理及方法,先生说:“武术内功的修炼就是练就丹田混元气,人体中的气,主要有先天的肾气,也称元气,后天的水谷精微之气,也称谷气。口鼻吸入之气,也称清气。练习太极拳的过程,是调动人体内部各种气机的过程,也是调节气机、补充后天之气的过程。滋养、扶植先天之气,使气血调和,阴阳相济,则人体脏腑器官自然会强健。而丹田又是人体的发动机,丹田内气充实,身体健壮,打拳时就会内劲充沛,自胜人一筹。”

“太极拳内功的修炼方法就是:抓住丹田练内功。 其功法有:无极站桩功、吐纳采气法、开合折叠大力功。提抓功、捉闭功,还有有一些其他独特的功法。太极拳的套路也是桩功的一种,为活步桩功。因此,练拳时要心意平静.缓慢柔和,气沉丹田。这些功法练习,都是培养丹田内气,增长功力,养生祛病,强健内脏的方法。太极内功,意守丹田,意到气到,久而久之,自然会练就丹田混元气”。

太极内功修炼成功,即可调动出无意之意的元神,这种潜在的功能被激发出来后,即可爆发出形、神、意高度统一的整体混元力,爆发时如迅雷、似闪电,如风催到,惊心动魄。

一、太极丹田与丹田气修炼

“丹田”一词源于道家。道家认为丹田共有三处: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为上丹田,两乳之间的膻中穴为中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为下丹田。丹田是元阳之本,真气修炼之炉,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它可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生生不息,从而增强生命的活力。故丹田有“性命之祖”之称,也称之“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太极拳所修炼的丹田气,主要是下丹田,又称为气海,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太极界故有“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之说。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精是本源,气是动力,神是主宰。丹田气的强弱,决定人的盛衰存亡,此气一旦练成,可收可发,收时内气坚凝于腹脐之间,发则气随意转,力从气运无所不至。用之于技击之中,随意运行发放至身体所需要的部位,其威力甚大。

修炼太极内功,即修炼丹田气,在传统陈式太极拳拳谱中,丹田气也被称为中气。并非指呼吸之气,它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物质。丹田气充沛,则身强力壮;丹田气不足,则体弱力薄;丹田气消失,则生命终止。练习太极功夫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植和运用丹田气。

丹田气的产生、贮存和运转,在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主要论点是:“周身元气皆出于肾”,“丹田为全体之气归宿处”,“命门为气所出入之门”,“气行骨中,充于肌肤”,“往外发者皆发于丹田,向里收者皆收于丹田”。概括起来,就是:气生于肾,贮于丹田,出入于命门,顺骨而行,充于肌肤,发于丹田,复归于丹田者皆为丹田之气。

二、 太极内功修炼步骤与方法

四桩:

1、浑圆桩无极动桩

2、搂气桩

3、升降桩

4、开合桩

二功:

缠丝功

揉丹功排打

注:本功法具体操作及心法,仅在弟子、记名弟子、会员中面授。

三、注意事项

1.修练时间:子时即当日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和寅时即凌晨3时至5时为最佳,其它时间亦可练功。

2.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地方练功。

3.修练时解除大、小便,过饱、过饥或过劳不可练功,初学可于饭后半小时练功,进食不宜过饱。

4.练功时要放松腰带,不宜戴首饰,眼镜,钢笔等金属物练功。

5.不要为了追求“气”或“气感”而加深、加猛呼吸此点很重要,初学宜在缓慢、自然中让气脉缓缓打开,气感缓慢产生为至要,练功不宜违“自然”法则。

6.丹田气修炼必须要求自已每天必修,切忌一曝十寒,拳谚云:缀功一日等于退功十日。

7.练功期间节制性 生 活。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