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寓言故事以及启示大全

人气:412 ℃/2021-09-24 09:38:43
【导读】 经典寓言故事以及启示大全,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经典寓言故事以及启示大全。欢迎阅读参考!(篇1)经典寓言故事以及启示王粲是东汉知名的文学家。他小的时候...

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经典寓言故事以及启示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篇1)经典寓言故事以及启示

王粲是东汉知名的文学家。他小的时候,记忆力非常好,能过目成诵。

有一次,他在路边看人下棋,棋局被人一不小心弄乱了,王粲就帮他们把棋局重新摆好,棋局和刚才一模一样。

当王粲来到长安时,前去拜访当时的文坛泰斗蔡邕。蔡邕才学高深,地位显赫,他家里常常高朋满座,宾客盈门。蔡邕非常爱惜人才,他早就听说过王粲的名声,十分欣赏他的文采。

这天,蔡邕正在家中大宴宾客,听说王粲来访,非常高兴,急忙亲自出去迎接。由于太着急,蔡邕竟然把鞋子都穿反了。宾客们见蔡邕如此恭敬,认为来客肯定是个了不起的长者。但等蔡邕拉着王粲的手进入大厅时,客人们都吃了一惊,让蔡邕跑出去亲自迎接的,竟然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蔡邕拉着王粲的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蔡邕对宾客们说:“他就是王粲,才华出众。老夫不如他啊!”

(启示)在这则寓言中,蔡邕以如此恭敬的态度迎接一个才华出众的少年,反映了他爱惜人才的品质。如果天下人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必定会人才辈出、薪火相传。

(篇2)经典寓言故事以及启示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经历许多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单(shan)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为生,生意不怎么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希望能时来运转,突然在哪天就发大财,当大富翁。

这天,杨林带着货物来贩卖,走得满头大汗,肩上挑的担子好像有千斤重,压得他苦不堪言。杨林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打算进去歇歇脚。

杨林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口里念念有词:“老天爷保佑我时来运转,发家致富,一辈子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庙里的巫人见了杨林的情况,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吗?”杨林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说:“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意了!”

于是巫人就取出那个神奇的玉枕给杨林,说道:“你先去睡一会儿吧。”

杨林枕着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户人家,那里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贵气象。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里,和他谈笑风生,接着,赵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贯。妻子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给他生下了6个儿子。这6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事。

杨林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身边又有妻儿相伴,过得快乐极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家。

忽然,杨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庙里,躺在玉枕上。梦中那美好的一切都无影无踪,只有身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怅。

(启示)幸福的生活,不是可以靠虚幻的美梦得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自己扎扎实实地辛勤劳动,才能把愿望变成现实。

(篇3)经典寓言故事以及启示

孔子的学生颜回问孔子:“我曾经在深潭里乘船,那摆渡的船夫驾驶起小船来,技艺娴熟,简直像有神相助一样。我问他:‘驾船可以学得会吗?’他说:‘可以学会。善于游泳的人练习多次也就会了。至于那些能潜到深水的游泳高手,即使从没见过船,一上手就很快能驾船了。’我问他为什么,他不告诉我。请问您,他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擅长游泳的人练习多次就能学会驾船,是因为他能做到不在意水的可怕。至于那些潜水高手,即使没见过船,一接触船就很快会操作,是因为他把深渊看做是地上的高山,把小船的倾覆看做是车在陆地倒退一般。翻船、倒车等种种情况出现在他眼前,却不能扰乱他的内心,他怎么能不将船驾驶得轻松自如呢?”

(启示)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想真正掌握一门技艺,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和素质,这样才能做到驾轻就熟,轻松自如。

(篇4)经典寓言故事以及启示

战国时期,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鲁国有一位谋士叫曹刿,他请求见鲁庄公,要参加对齐国的战争。曹刿的同乡说:“享受俸禄的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曹刿说:“这些高官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因此他来到王宫要求觐见。

曹刿见到了鲁庄公,问道:“请问大王凭什么条件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都不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每个人,百姓不会因此服从您。”

鲁庄公说:“祭祀时用的牛羊祭品,我都详细地禀报给神灵,没有半点不诚实。”

曹刿笑笑说:“小的信用不能让神信任,神不会为此降福于您。”

鲁庄公想了想,说:“对待百姓们的大小案件,虽然我无法一一明察,但总是尽量按事实和情理来处理。”

曹刿这才点头说:“这是您忠于职守的表现,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作战。如果开战,请让我跟随您一起去吧!”

于是,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双方军队摆开阵列。鲁庄公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击了三次鼓后,曹刿才说:“可以击鼓进军了。”这时鲁国的士兵如猛虎下山,英勇无敌,齐军被打得大败。

鲁庄公要下令乘胜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了车,认真察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然后又登上车,扶着车前的横木仔细远望齐军的队形,最后说:“可以了。”于是鲁军乘胜追击齐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得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主要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待到第三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齐军三次击鼓后,勇气已尽,而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我们能战胜他们。刚才大王下令追击时,我恐怕有埋伏,于是便仔细观察。我看齐军战车车轮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东倒西歪,所以才让您下令追击他们。”

(启示)在这则寓言中,齐强鲁弱,但曹刿通过认真调查,仔细分析,针对每种情况作出相应的对策,终于使小国战胜了大国。

(篇5)经典寓言故事以及启示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启示)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篇6)经典寓言故事以及启示

周宣王喜欢斗鸡,他让纪渻子为自己驯养斗鸡。

十天后,周宣王问纪渻子鸡驯好了没有。纪渻子回答:“还没有。这只鸡模样盛气凌人,心浮气躁。”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鸡驯好了没有,纪渻子回答:“还没有。这只鸡听见别的鸡的啼声就大叫,看见别的鸡的影子就乱跳。”

再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纪渻子鸡驯好了没有。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这只鸡仍然过于敏感,不够沉稳。”周宣王听说鸡还没有驯好,就有点不高兴了。

就这样,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一次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打鸣,它也不会有反应了,看上去像只木头鸡,呆呆的。现在,它的品行可以说是很完备了。别的鸡看到它掉头就跑了,没有敢于应战的。”

周宣王听了很高兴,就用这只驯好的鸡和别的鸡斗。这只鸡看似反应很慢,动作迟钝,但其实它已经具备了战胜对手的一切条件,它的呆正是沉着应战的表现啊。

(启示)在这则寓言中,纪渻子驯养的鸡由争强好胜变得沉着冷静,能够以静制动地应对对手,这正是它比对手高明的地方啊。

[全文共4159字]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