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派和保皇派争取华侨的做法异同探讨论文

人气:288 ℃/2021-03-19 10:26:32
【导读】 革命派和保皇派争取华侨的做法异同探讨论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华侨,亦被称作“海外华侨”,华侨属于尚未加入外籍的中国公民,但长期居于国外;包括已取得居住国永久居民身份者,称之为“华侨”,仍保留本国公民身份,仍然受到本国法律保护。华侨不包括因公在外工作者等其它职业...

华侨,亦被称作“海外华侨”,华侨属于尚未加入外籍的中国公民,但长期居于国外;包括已取得居住国永久居民身份者,称之为“华侨”,仍保留本国公民身份,仍然受到本国法律保护。华侨不包括因公在外工作者等其它职业的人,留学生,对外援建工作人员。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革命派和保皇派争取华侨的做法异同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革命派和保皇派争取华侨的做法异同探讨全文如下:

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政治派别影响力较大的派别,根据派别组成人员背景可以分为革命派与保皇派。虽然两者的目的都是救亡图存,但是政治纲领有着本质的不同。1898 年“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逃亡英国之后,建立了保皇会,又名中国维新会。目前,关于革命派和保皇派各自在海外争取华侨的举措及影响,论者甚多,对这两个派别争取华侨的做法异同进行分析对比,有助于了解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本质。

一、政治口号的差异

革命派与保皇派争取华侨的政治口号并不相同。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保皇派主张“忠君”,即拥护光绪帝,恢复他的皇帝实权以进行改良。

革命派以孙中山于 1894 年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为主。革命派在建立组织之后,积极策划多次起义,主要包括: 广州起义、惠州起义等等。1905年,兴中会联合多个革命组织正式成立同盟会,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正式成为革命纲领。通过利用报纸向华侨宣传“反满”思想,与保皇派的“保皇”思想政治言论进行长期的论战。保皇派在海外大华侨******之处,主要是以“忠君爱国主义”为口号。康、梁提出的“救圣主而救中国”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他认为,中国现在的状况应该把“忠君”与“救国”结合起,光绪是“救亡图存”的象征。1899年,康有为在加拿大的华侨******地,大肆宣传“忠君、爱国、救种”.还在一个城镇的华侨******上发表演说,认为: 今日国势危急,国家积弱,同胞涂炭,“皆由西后一人不愿变法之故”.

他号召海外华侨要“联络并起,以自救其国,而自救其家,否则将来无国可归矣”.

二、对于报刊作用的重视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政治目标不一致,但在报刊作用的认识上,都认为报刊是宣传其政治口号的一个关键途径。由于革命派对这一途径的重视较晚,而保皇派自始至终对其加以重视。

根据革命派组织发展的过程,其办报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894 - 1905 年兴中会成立到同盟会成立期间,是革命派进行早期革命宣传及初步展开报刊活动的阶段;1905 -1912 年同盟会成立到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段时间,是革命派报刊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的阶段。1894 ~1990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方式,以个别革命党人利用地方游说、地区演讲及向中外报刊投稿和编印、翻印一些小册子等方式为主。1907 年8 月,在孙中山的支持下,陈楚楠、张永福等人合股创办《中兴日报》,这是同盟会南洋支部的重要机关报。其宗旨“开发民智,而使数百万华侨生其爱种爱国之思想也”.《星洲晨报》是由华侨同盟会员周之贞、谢心准等于 1909年创办的革命侨报。当时,《星洲晨报》与《中兴日报》两份革命报刊在争取华侨支持的层面上并驾齐驱。

在其他地区也有革命派创办的宣传期刊。例如,马来西亚华侨创办了宣传革命的《华暹新报》;缅甸侨商庄银安、谢启思等也集资创办《光华日报》。尤其是华侨在美国旧金山创办《大同日报》。最初是由保皇派的人为主笔。在 1904 年夏之后,支持革命的刘成禺赴旧金山担任主笔,对该报的政治宣传进行本质上的改造。从此,《大同日报》以宣传革命为首要任务,在美引起极大反响,直接导致华侨赞成革命的人日益增多。

保皇派在报刊上积极宣传“保皇”思想言论,对革命言论进行批判。保皇派在海外创办的各种期刊约有 30 多种,保皇派利用报刊主要宣传“忠君”思想和针对革命派的言论进行抨击。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长达十万多字的《新民说》,主要提出所谓“提高人民思想是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希望通过政治宣传,达到保皇的目的。

革命派与保皇派在报刊上的思想论战中,双方主要通过发表己方的政治言论抨击对方。例如,在华侨较多的美国,革命派把《宪政报》后改为《世界日报》 和《大同日报》,改组为革命宣传报刊,与同盟会的《少年中国报》,针对保皇派的论调进行攻击。最终,在言论上使革命派压倒了保皇派。从后期效果来看,报刊在宣传政治思想与发展组织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特殊手段的使用

中国近代,革命派和保皇派为充实自身力量,在排挤对手的过程中使用一些特殊手段。为了进一步发展实力,保皇派使用的特殊手段远多于革命派。

第一,保皇派利用自身名声对革命派成员进行瞒骗。梁启超远赴美国檀香山时,曾请孙中山作书为其介绍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梁因此结交了不少革命派华侨。随后,便渐渐提出建立保皇会。为了获得侨商的支持。他提出,这个组织名为保皇会,实则为了革命。侨商因为他有孙中山的亲笔函件作证,所以对其深信不疑,并且捐集了巨款,作为保皇会的活动资金。最终,檀香山兴中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第二,用欺骗手段拉拢华侨。康有为为了进一步壮大保皇会的势力,向华侨们声称他藏有光绪帝命他救驾的密诏。希望进一步争取海外华侨支持。

在当时政治认同的环境下,华侨们普遍认为康有为能得到这一密诏说明他得到了光绪帝的充分信任,他是临危受命,这对于还存有大量“忠君”思想的侨胞来说,康有为来海外的目的是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以解救光绪帝的危难,进而推行变法达到富强和拯救民族的目的。因此,广大华侨对康有为的遭遇及其行为给予极大的同情与帮助。

四、结语

革命派与保皇派在使用政治手段争取华侨的过程中历经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自 1899 年保皇会建立至 1905 年同盟会成立这段时期,保皇派的手段在华侨中的地位远远超过革命派。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在宣传工作上,保皇派较为优秀; 二是保皇派倡导的政治口号主要以“忠君”“保皇”思想为主,适合了当时境外华侨的爱国心态; 三是革命派的组织力量比较薄弱,根基不如保皇派。1905年同盟会成立至 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爆发这段时期,保皇派因其政治口号过时及行为不得人心,遭到众华侨的唾弃。

保皇派与革命派在争取华侨支持的过程中,发生了一次长达五年的舆论战。但是,根据论战的内容可以看到两者存在密切的因果联系。保皇派的对华侨宣传“忠君”思想,极大地唤醒了广大华侨的救国意识。革命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抛弃迫使清政府进行改良的幻想,最终走上革命救国道路。

总而言之,革命派与保皇派在政治手段上争夺华侨方面既有相关联的地方,也存在较多的差异,实际上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保皇派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其政治手段在后期逐渐失去了中国华侨的支持。相对而言,革命派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爱国华侨支持。

参考文献:

[1]郝平。 孙中山革命与美国[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任贵祥,赵红英。 华侨华人与国共关系[M]. 武汉: 武汉出版社,1999.

[3]李守鹏,汪鹏生,睨三好。 孙中山全传[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4]林克光。 革新派巨人康有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任贵祥。 论华侨与保皇会[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4 .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