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计算试题训练

人气:358 ℃/2021-03-06 22:02:56
【导读】 政治高考计算试题训练,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2017高考已经过去了,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总是会出一些计算题,那么哪些计算题都考查了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仅供大家参考!一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试题第24题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

2017高考已经过去了,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总是会出一些计算题,那么哪些计算题都考查了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仅供大家参考!

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试题第24题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 克 D、32克

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由材料可知,在去年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则5件A商品=16克白银。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1克黄金=4克白银,而此时5件A商品=4克黄金=16克白银。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领悟:分环节各个击破。先算出黄金、白银和A商品价值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再算出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对它的价值量的具体变化,最后与白银、A商品价值量进行换算选择答案。

练习题一: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试题第24题

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例2: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____亿元纸币。

A、1000 1250 B、1200 1350 C、1000 1200 D、1400 1300

解析:纸币发行有自身的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元/6=1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1000+1000×25%=12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领悟: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不能贮藏。所以,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一致。

练习题二:2007年高考四川卷文综试题第26题

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涨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为C

A、1.8万亿元 B、2 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例3: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_元。

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

解析:此题中学的“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材料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4+1=5万元。甲的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领悟: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题干中的概念“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解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等易混淆概念。

练习题三: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①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②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4000元;③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000元;④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3000元;⑤王某之妹开了一家小商店,月收入3000元。上述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C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例4: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为4%。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为

A、10000元 B、12000元 C、12500元 D、15000元

解析: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分式表示,就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按照上述公式,该股票每股的价格为:10×5%/4%=12.5元,那么,王某购买的1000股股票总价格应为:12.5×1000=12500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领悟:既可先算出预期股息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再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也可先用预期股息率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再去乘以股票总面额。

练习题四:2006年高考四川卷文综试题第24题

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会B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

例5: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②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小1/3;③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小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④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①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5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②项中企业规模和利润都减少了,但后者的幅度没有前者大,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③项中投入减少,但利润总量没有变化,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具体表现;④项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领悟:有时应该把复杂数字抽象为简明语言,有时应该把抽象难懂的语言具体成直观的数字。比如选项④,将规模和利润都乘以10,分式的值并没有改变,从而说明其经济效益没变。

练习题五:

某银行某年共发放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是8%,在这一年中,共吸收存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4%,在这一年中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40万元,其他开支120万元。这一年银行利润是___万元。 B

A、240 B、80 C、200 D、100

例6: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_______、______。

A、 6550亿元 1550亿元 B、5000亿元 1550亿元 C、 550亿元 550亿元 D、5550亿元 1500亿元

解析: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为:社会总产值=C+V+M。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由此可知,题中C为5000亿元,V为1000亿元,M为400+150亿元。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C+V+M=5000+1000+400+150=6550亿元。而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C+V+M-C=V+M,它表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V+M=1000+400+150=15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领悟:关键是弄清国民收入的含义和计算范围。社会总产值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余下的净产值都属于国民收入,包括上缴的利税。

练习题六:2004年高考广东卷政治试题第13题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P国民生产总值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D

A、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B、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C、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D、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例7:一般增值税税率为17%。某厂购进一批蚕丝假定这些蚕丝的生产者是第一个生产环节,支付货款850元,增值税款144.5元。10天后加工成绸缎以1500元卖给某商场。请问,该商场应为此支付____元增值税款?

A、110.5 B、1610.5 C、255 D、175.5

解析: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故该商场为此应纳增值税款为:1500元×17%-144.5=110.5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领悟:增值税要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所以会扣除前面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款。

练习题七:若某制衣公司以2000元从该商场购得“例七”中的那批绸缎,请问该公司应为此支付多少增值税款?A

A、229.5元 B、85元 C、195.5元 D、340元

例8:假如某工程师2008年3月份的月工资为5800元,则他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为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 税率%

1 X≤500元 5

2 500元

3 2000元

A、60元 B、445元 C、480元 D、505元

解析: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对个人工资、薪金的缴纳是月收入扣除2000元后的余额。因此,本题的具体计算为:首先确定该工程师的应税额:5800-2000=3800元;其次明确各段税率500×5%+1500×10%+1800×15%=445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领悟:关键是弄清分段后每一段的应税收入额2008年3月1日起,起征的标准是2000元。例如2000元至2500元总收入段的应税额为500元,而不是2500元,不足部分,以实际数值计算,如总收入只有2300元,则应税额仅为2300元-2000元=300元;另外还要看清题干是要求选择按照新标准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总额还是选择比以前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避免过失性失分。

练习题八: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农民工收入也在逐年上升。在成都某大型建筑工地当焊工的民工老许2006年11月缴纳个人所得税218.5元,请算出他该月的个人收入是多少元?B

A、2290 B、3890 C、4370 D、3818.5

例9:2007年高考天津卷Ⅲ文综试题第29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为20%,存款到期后应得本息为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解析:根据利息计算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10000×7.70×4%×3×1-20%=7392元。最后,本息共计84392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领悟:一定要明白,利息税是指利息收入的20%,而不是本金的20%;另外要注意现在执行的利息税税率标准已下调为5%,而不是原来的20%。

练习题九:200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试题第29题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 %,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式是B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例10: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就升值2%,即1美元=8.11元人民币。据此可以计算出升值前100元人民币大约兑换______元美元。

A、10 B、8 C、12 D、 14

解析: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升值前1美元能换的人民币为:8.11元×﹙1+2%﹚=8.2722元。则100元人民币能换的美元为:100÷8.2722≌12.1美元。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领悟:计算汇率,务必注意两点:一是分清是本币汇率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货币,还是外币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二者本质是一样的,但计算中的数值却不同,容易因为粗心而出错;二是明白外汇汇率升高则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本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降低则外币贬值,本币升值,本币汇率上升。

练习题十: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试题第25题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D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