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缓朝第五次战役

人气:211 ℃/2022-12-30 05:41:22
【导读】 抗美缓朝第五次战役,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于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概述战役酝酿中朝人民军队在第...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于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概述

战役酝酿

中朝人民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掩护了志愿军第19、第3、第9兵团集结,加上人民军3个军团,总共60万余人,地面兵力居优势。但志愿军新入朝兵团,对敌情、地形不熟,准备仓促;后勤保障尚无重大改善,只能保持最低限度的供应。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志愿军后续兵团到齐后"再进行有力的新的战役"的指示,经与人民军商定,在"联合国军"实施登陆之前发起第五次战役。

战役目的

消灭敌人几个师,挫败其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

经过

西线歼敌

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

四月二十二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线发起猛攻。

左翼第40军完成了战役 割裂任务。第20军 突破后迅速在韩伪军第6师正面打开了一个十公里宽的缺口,但由于缺乏后续力量,未能充分 利用以扩大战果。 右翼第19兵团第63军于二十五日歼灭英军第29旅一个营,但由于该军第二梯队第189师未 能完成穿插,兵团第二 梯队第65军两个师随即加入战斗亦受阻,五个师拥挤在二十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连续三天遭敌航空兵与炮兵火力突击,受到重大伤亡,未能完成战役迂回任务。其它各军突破后虽 取得一些胜利,但形成平推,歼敌不多。或因穿插不猛,或敌人迅速全部或大部突围逃脱。东线朝鲜人民军集团在战役发起后,以积极的行动向麟蹄以北之敌发起攻击,歼灭韩伪军第5师一部。

二十八日,敌军主力撤至汉城及北汉江,昭阳江以南组织顽抗。至此中朝军队已失去歼 敌战机,准备再战。第一阶段 中朝军队歼灭美军第24师,第25师,英军第29旅,韩伪军第3师,第5师,第6师各一部,共两 万三千余名。

东线出击

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

志愿军于四月二十九日刚结束进攻,敌军即于三十日开始以一部兵力向志愿军发起攻击, 企图查明志愿军动向,破坏志愿军新的进攻准备,并掩护其主力调整部署。此时,美军骑兵第1师与美军第3师换防,韩伪军第2师参加第一线防御作战,韩伪军第8师被调为美军第8集 团军预备队。

至五月八日,敌进占高阳,水落山,禾也山,于论里,龙浦里一线进行防御。由于昭阳 江以南之敌势态突出,且均为韩伪军,比较好打,志愿军司令部遂决心集中第9兵团欠第26 军,配署第12军于朝鲜人民军集团第2,第3,第5军团共六个军于东线,首先歼灭县里地 区韩伪军第5师,第7师,第9师,第3师,而后视情况再歼灭伪首都师及伪第11师。

以第3兵团欠第12军,配署第39军两个师钳制美第10军,割裂美军和韩伪军的联系,不 使其东援。第19兵团指挥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在西线钳制美军主力,配合东线作战。

志愿军第26军,第40军于第一阶段结束后,分别北移至元山以南及平壤以北地区休整, 并向东,西海岸方向警戒。

中朝军队迅速变更部署后,于五月十六日黄昏前发起进攻。

十七日,志愿军第20军于朝 鲜人民军第5军团先后到达美山里,芳台山地区,将县里地区之敌韩伪军第9师,伪第3师退路 切断,经两天激战,歼敌大部,并缴获其全部重装备,敌一部溃散于丛山密林中,中朝军队 当即展开搜剿。因等待粮弹补充,停止进攻三天,失去了向敌纵深发展的有利战机。第27军 于十七日在上南里地区歼灭韩伪军第5师,第7师,第9师共五个营,将韩伪军第5师,第7师击溃,缴获大量装备,但由于第12军,朝鲜人民军第2军团分别受阻于自隐里,雪岳山地区,未 能及时完成战略迂回任务,致使敌人南逃。第3兵团经数日激战,歼美军第2师一部,但因敌 人顽抗,前进受阻,也未完成割裂任务。西线敌军为策应其东线作战,于二十日,向志愿军 发起了有重点的进攻,迫使第19兵团转入防御,随即抽出美第3师东援,堵塞战役缺口,增强了其东线的防御力量。同时,敌将韩伪军第8师由大田急调至平昌等地,建立了纵深防御。至 此,敌军又形成了东西衔接的完整的防御体系。志愿军所携粮弹已尽,一时难以补充,且雨 季已近,为防几条江河水位上升断志愿军交通,故于二十一日停止进攻,主力于二十三日开 始向北转移。

向北转移

五月二十三日至六月十日

当志愿军开始北撤时,敌即以四个军共十三师的兵力,用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组成 “特遣队”沿公路向志愿军追击。由于志愿军对其行动之快估计不足,转移时未组织有效的 交替掩护,又因伤员八千余人未能及时后送,影响了部队的行动,志愿军第60军第180师于 二十六日被敌围于芝岩里以南地域。该师师长犹豫动摇,未能组织全力坚决突围,该军于二十六日,二十七日组织两次接应亦未能奏效,以致遭受严重损失。全线经志愿军19天英勇奋 战,顽强抗击,至十六日,将敌阻于汶山,高浪浦里,三串里,铁原,金化,白岩山,杨口, 鹰峰山,明波里一线,结束了第五次战役。

180师遭受重创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第180师在撤退过程中被敌截断包围后遭受重大损失一事,是我军战史中可与土地革命时期长征时中央红军的湘江之战、抗战时期皖南事变新四军的云岭之战、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金门之战等并列的为数不多的重大战斗失利之一。180师是我军建军历史以来,与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中红34师并列的唯一被成建制失利的两上特例,据军事科学院资料表明,此役180师被俘近7000余人。约占整个志愿军战俘总数的近70%。

被重创原因:导致180师被歼的原因很多,但通过多年来军内外战史专家的研究来看,以及近些年解密的一些资料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3兵团指挥员处置不当,指挥不力

当时志司将进行战役转移的电报发各兵团后,3兵团副司令王近山没有认真研究本兵团的态势,也没有具体部署各军转移的顺序和方法,只是把志司电报转发各军就什么也不管了。之后,王近山率兵团指挥所自行转移,并在转移时关闭了电台,致使60军和志司均无法联络3兵团。据当时60军军长韦杰事后回忆,由于看到180师位置危险,曾请示兵团是否将180师向后撤,但由于未能联系上兵团,从大局的角度考虑,只好让180师单独孤悬敌后,错失了避免被包围的最好时机。后来彭总曾为此把王近山骂的狗血喷头。认为王近山完全没有一个高级指挥员的头脑。不负责任。

上级的指示电报让180师左右为难

志司和兵团在给60军的电报中要求180师掩护兵团主力及整个中集团的转移,必然坚守在春川以南,这个电报是导致180师最终被包围的致命所在。据韦杰和180师师长郑其贵回忆,眼看美军从其翼侧迂回该师,但考虑上级电报要求,始终不敢放弃所据守的阵地。而后来接到军部要求突围电报时,又接到三兵团发来的,要求在转移是一定要妥善处置好伤员,不准遗弃伤员的电报。这就使师指挥员难以定下决心进行突围。当时180师有1000多伤员,其中有数百人无法带走。师党委召开作战会议研究突围问题时,就是伤员如何处置没有办法,因此会议开了一天也没有定下决心。

部队基础薄弱,指挥员素质不强

180师是解放战争后期由晋冀鲁豫军区地方部队升级而编成的,在战争中没有打过太多的硬仗和恶仗。特别是部队到达四川后,已接到了准备地方化的指示,师已经兼任军分区。在接到军委命令后,紧急收拢部队,进行动员,迅速整编出动到朝鲜,部队中许多骨干已经流失,编入了大量的新兵和国民党起义官兵。特别是该师师长已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部队没有师长,由政委郑其贵改任师长,而部队又没有来得及配政委,致使部队基础更加薄弱。

作为师长的郑其贵,其军事素质高低暂且不论,但其性格上优柔寡断却是比较明显的,这在一些熟悉他的人中都很清楚。正是由于郑的性格缺陷和优柔寡断,在部队发生严重危险时,出现了惊惶失措,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和果断指挥的信心。当部队面临险境的时候,郑其贵迟迟不能定下决心,一切都要等上级指示。而郑在发现部队被围后,又为怕被美军测向发现,指示参谋长销毁密码,破坏电台,错误的实行了无线电静默。结果是一方面无法与上级进行联系,另一方面也无法接收到上级指示。据当时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回忆,当后来发现180师十分危险时,整个志司,三兵团和60军的所有电台均集中呼叫180师,可就是联系不上,急的三级首长象热锅上的蚂蚁。有心告诉180师快速突围的方法和路线,却因电台不能沟通而无法进行。

指挥失当和决心错误

据后来180师突围出来的指挥员回忆,在发现全师有被美军迂回包围的时候,参谋长即向师长提出应收拢部队,适时后撤,以防止被合围,但由于师长决心犹豫,一直未置可否。总怕与上级的指示不符。而当发现美军坦克到达师的后方地域初时,如果决心果断,坚决突围,全师也完全能够突出去,因为当时进入180师后方的美军,只是李奇微试验的由少量坦克装甲车组成的快速支队。其目的只是要求与志愿军保持接触,并没有发现也没有真正形成对180师的合围。而实际的合围是过了一天,在美军步兵主力到达后才真正封闭了包围圈。因此,,这时美军部队的相互间隙很大,有很多空档可以利用。当时同时被美军隔断在敌后的并非只有180师一支部队。27军81师全师、12军31师93团全团,均被隔在敌后,但由于这些部队的指挥员大胆沉着,决心正确果断,部队英勇顽强,行动坚决,均能在敌后纵横数百里后全军突围成功。而180师在发现被隔断后长达三天都没有定下决心,坐看突围的可能机遇逐渐丧失。

另外,在决定突围的方向上,师在召开党委会时,产生了有二种方案,一种是全师集中主力向北,取捷径突围,另一种是先向东,再向北通过迂回突围。而最后实际采取了向北突围的部署,因为美军已经发现180师被围,因此重点在北部方向进行了堵截准备,180师的突围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决定突围形式上,也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是采取过去在国内抗日战争和内战时的方法,分散突围,另一种是全师以二个梯队,实施集中突围。最后180师定下了分散突围的决心。对于这种突围方式是否正确,采取分散突围的方法,还是遗弃了大量伤员。最终全师只突出了3000多人,但其中538团采取了全团集中突围,全团突出了1000多人,是180师唯一保持建制完整的部队。而27军、12军等突围成功的部队,也无一不是采取集中突围,先向翼侧转移,再向北突围的方法。这只能说明,当时180师的突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铁原阻击

惨烈的战斗

在第五次战役中,63军归西线19兵团指挥。面对联合国军设防坚固的临津江防线,傅崇碧突出奇兵,冒着被美国空军轰炸的风险,大白天派部队多路隐蔽接近江边潜伏。因此战斗打响后,仅十几分钟就突破了临津江防线,插入纵深15公里,割裂了美3师和英25旅的联系。遗憾的是,19兵团的另外两个军64军和65军遇到敌军优势地空火力阻击,5个师50000多人马拥挤在江边2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被敌军炮火轰炸了两天两夜,牺牲惨重。因此,63军的快速突破没能取得更大的战果。

面对63军的凶猛攻势,当面美第1军急命其他部队撤到第二道防线组织防御,而英第29旅却只能原地固守。63军顺着撕开的防线向里冲,先是击溃了土耳其旅,接着打垮了菲律宾营,对英29旅展开了包围之势。英29旅先是把比利时营顶上去挨打,接着集中全旅炮火掩护拼命跑路,总算是大部得脱,但其格罗斯特营却被63军包围于雪马里地区。这个格罗斯特营历史悠久,是英军中的功勋部队,被特许在军帽上佩戴两颗帽徽。志愿军乘夜发起猛攻,经顽强血战,从四面渗进该营防线。英29旅派一支坦克部队去解围,却被中国军队击退。又求助于美军,可美军自顾不暇,竟拒绝救援。就这样,到了天亮,格罗斯特营终成溃散之势。志愿军漫山遍野地抓俘虏,一个叫刘光子的战士竟然一人俘虏了63名英军,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1000多人的格罗斯特营只逃出39人,营长卡恩也被俘虏,全军覆没了。

63军一直攻过了北汉江,逼近汉城。而美军这次不放弃汉城了,在城市里布置了大量火炮,准备死守。为了不陷入消耗战,19兵团没有对汉城进行攻击。打到此时,志愿军歼敌不多,己方粮弹耗尽,只好北撤转移。然而联合国军乘机发起了迅猛地反击,以机械化快速部队进行穿插分割,将中国军队的序列砍得七零八落。63军此时也陷入全军断粮,且背水作战,态势极为不利。傅崇碧当机立断,决定全军撤过北汉江。结果到了江边,发现美军竟也到了。情急之下,傅崇碧命部队戴上缴获的敌军钢盔,大摇大摆地徒涉过江。美军以为63军是南韩部队,竟然轻易将他们放了过去。

人困马乏的63军刚到江北,形势却发生骤变,因联合国军进展速度太快,志愿军防线出现多处漏洞,彭德怀只好每抓住一个部队就去堵塞缺口。63军被派到铁原地区进行防御,要求在25公里宽的正面防守15天。对于一个饥疲交加,减员甚重的部队,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63军当面之敌是美骑1师、美25师、英28旅、英29旅共5万多人,有各种火炮1300多门,坦克180余辆,还有空军支援;而63军此时只有24000余人,火炮240多门,没有坦克飞机,在兵力火力上都深居劣势。面对强敌,傅崇碧采取了纵深梯次配备的方法,少摆兵,多屯兵,以减少敌密集火力对志愿军的杀伤。同时以战斗小组在前沿与敌纠缠,使敌不能过早迫近志愿军阵地。在战术上,采取正面抗击与侧翼反击相结合,并在夜晚派出小部队袭扰敌人。

铁原阻击战打得异常惨烈,美军经常是以大群坦克部队开路,像城墙一样压向志愿军阵地。因缺乏反坦克炮,志愿军官兵只好以血肉之躯与敌搏斗,很多部队全体战死在阵地上。美军炮火也打得山呼海啸,志愿军的阵地像被火洗了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傅崇碧指挥63军部队顽强死守,昼失夜反,在迟滞敌军的同时不断组织反击,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只为了总体上遏制住美军的攻势。63军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填了进去,机关干部、通信员、炊事员都上了战场。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整整打了13天,志愿军后撤部队终于稳定了防线,傅崇碧率63军撤出了焦土一样的铁原阵地。

结果

在铁原阻击战中,63军胜利完成了总部交授的任务,为稳定整个战线赢得了时间。但部队伤亡惨重,其188师563团入朝时兵员为2700人,打完铁原后只剩266人。其他各部队情况可以想见。傅崇碧下来后,彭德怀问他有什么要求,傅崇碧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彭德怀说:“给你补两万。”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