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好初中语文有哪些方法

人气:178 ℃/2024-02-17 17:41:32
【导读】 怎么学好初中语文有哪些方法,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所以不能不学好语文,特别是初中的语文。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学好初中语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学好初中语文的方法一、汉语拼音。二、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所以不能不学好语文,特别是初中的语文。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学好初中语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学好初中语文的方法

一、汉语拼音。

二、文字书写。

文字书写应规范、清晰并力求美观。标点符号也应达到这一要求。

三、朗读与背诵。

朗读语言材料应做到正确、清晰、富有情感色彩。背诵的对象应是优秀的经典文本,而不应是眼下所盛行的教师课堂讲解笔录和习题答案之类毫无背诵价值的东西。

四、查阅工具书。

中小学生主要应学会熟练使用四本语文工具书:《新华字典》小学低年级、《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小学高年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初中。这些词典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配备并学会使用。

五、作笔记。

语文笔记大致可分书头笔记、阅读摘记和日记三类。其中,作书头笔记是最简便、最实用又是最不可缺的功夫。阅读摘记可由“读书纲目”笔记本与卡片两者结

合,前者用以记录所读书籍/文章中较有价值者的题目、出处和内容提要,后者用以摘录精采的片断、佳句、格言等。日记写录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观察与思考等。

六、收集、整理和积累资料。

七、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仅是个例子,课外阅读才是目的和根本。阅读应是大阅读,除书刊以外,还应包括影视广播的观看/收听。

八、关注、参与、体验和感悟人生。思考、分析与质疑。

九、语言表达。

语文表达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两者同样重要。对于书面表达,目前一般只强调准确、连贯和得体。我以为还应加上简明、真实。契诃夫说过:简明是天才的姊妹。而真实,更是一个大前提。

学好初中语文的建议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青苔,表达了人物……的青苔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青苔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来点小技巧——初中语文答题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初中语文如何学习

2.学好初中语文的十大方法

3.初中生如何学习语文

4.如何才能学好初中语文

5.初中怎么学好语文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