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

人气:184 ℃/2024-06-19 02:02:52
【导读】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马上就要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了,认真答卷,答出你真正的水平,于无声处无声,已是百舸出征;掀舞扁舟身手,追逐浪溅千层,恭贺你金榜题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们喜欢。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一、单项...

马上就要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了,认真答卷,答出你真正的水平,于无声处无声,已是百舸出征;掀舞扁舟身手,追逐浪溅千层,恭贺你金榜题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们喜欢。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海龄 D.关天培

2.右边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颁发于

A.虎门销烟期间

B.******战争期间

C.第二次******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3.******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4.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A.发动******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5.在第二次******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洪秀全定都天京 B.左宗棠收复x疆

C.关天培广州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

7.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盖印章的主人是

A.刘步蟾 B.林永升 C.邓世昌 D.方柏谦

8.《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9.“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

10.《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1.1840年******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2.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 汉阳铁厂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3.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4.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5.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九年级4班的同学为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设计的“历史图片”中,最适用于新文化运动的是

A.民主科学,解放思想 B.人文主义,破除神权

C.爱国进步,唤醒同胞 D.三民主义,革命号角

17.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右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8.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谱写了一曲激昂向上的青春乐章。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9.“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20.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21.第二次******战争期间,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

22.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东北的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23.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24.“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5.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耻辱,它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见证了中国人的探索,洋务派在这里创办近代企业;上海也见证了中国人的抗争,工人在这里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2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并且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和书记*********。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28.举出《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广州、 、宁波、 、上海。

29.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演说

材料三 当初次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什么人?在中国有什么活动?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份报告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3材料三中的“庚子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

4据材料三,为什么在“庚子失败”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危害?

31.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进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

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日本东

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 ……

材料三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

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3根据材料三、四,写出辛亥革命的影响。

4举一例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材料二: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20世纪1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依据材料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者的理由是在什么? 你如何看待“废汉字”主张? 3分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是什么? 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 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

下一页分享>>>答案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