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写莲文化的魅力经典佳作

人气:410 ℃/2021-01-31 09:01:37
【导读】 八年级写莲文化的魅力经典佳作,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是最富于情趣的吟咏对象和创作的题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篇1历代的诗人,如陶渊明盛爱莲,赞扬着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说起莲,有很多有关莲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是最富于情趣的吟咏对象和创作的题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篇1

历代的诗人,如陶渊明盛爱莲,赞扬着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说起莲,有很多有关莲的未解之迷,莲的历史又是如何呢?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我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九千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如今,莲成为了植物界中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它们受着人们的高度赞美,它的姿容优雅,色彩明艳,叶、花均有清香,又使人们深深陶醉。

莲,记载着千年的历史,它是多么伟大啊!

篇2

我是一朵莲花,徐徐的晚风拂来,吹皱了脚下一池春水,望着那粼粼的柔波,那尘封已久的往事,又一次在心底泛起……

一阵辽远的鸡啼,唤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公公早早地露出盈盈的笑脸,我和姐妹们从香甜的梦中醒来,惬意地伸着懒腰,呷一口清淳的甘露,一股甜味直入心脾,好爽啊。今天,我可要好好和姐妹们比一比,看看究竟谁最美。

“先生,您打算到哪儿去?”“我还能到哪儿去,这偌大天地,哪里是我家啊?你就顺着江往下划吧”“好嘞,先生可要站稳了。”“啊,好美的莲花啊。船家,你把船划过去吧。”“哗——哗——”船渐渐近了,我和伙伴们不由好奇地打量着船头那位先生,只见他面容清瘦,眉间好似藏着无尽的忧愁,他头戴一顶高帽,腰悬一柄长剑,洁净的衣服上佩戴着幽兰、香艾,好一位高洁的谦谦君子!

他凝神地盯着我们,灼灼的目光渐渐透露着一种坚强,嘴里喃喃道:“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只听得我们脸上热乎乎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

调皮的雨水从天而降,我和妹妹们仰起头,迎接着这帮小调皮,好久都没享受这么畅快的淋浴了,真舒服。

“老爷,夫人叫您回去用膳。”“你叫夫人先用,不必等我。”爱莲亭内,那位周老爷正傻傻地瞧我们呢。

唉!这人真怪,用俸禄挖了一个水池,请来我们众姐妹落户,将水池取名叫“爱莲池”,还在旁边修了一座“爱莲亭”。每天下班回家,他们都要来到池边看望我们,有时拿着一本书,有时泡上一杯茶,有时则在亭中写写画画,总要呆上很久很久。

“老爷,您怎么还在这哪,饭菜早凉了。一有空就往这跑,难道看莲花可以看饱肚子不成?”“夫人,你有所不知,这莲花可是我的最爱。你看,他们立在水池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简直就是一位‘花中君子’啊。”“什么君子不君子的,快回去用膳吧,我的老爷。”“小的遵命。”

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我们也不由抿着嘴笑了起来……

这几天天气有些郁闷,池塘里一丝风也没有,青蛙也有气无力地唱着慵懒的调子,小路边的路灯闪着昏黄的光。

“吱——嘎”小路上出现一个人影,被路灯拉得很长很长,来人渐渐近了,哟,这不是朱先生吗?他低着头,背着手,在昏暗的小路上慢慢地踱着。

我们静默着,惟恐打断朱先生的思绪。终于,他停下脚步,凝视着我们,道出了心中的惆怅,

“莲花啊,你们可知我心中有多苦。物价飞涨,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我这个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却涨不过物价,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看着孩子们没有血色的脸,我的心如刀割一般。下午,******‘美国救济面粉’的声明传到我手里,我毫不犹豫地签了名。我深知个人生死事小,民族气节事大啊。我相信孩子们长大后会理解我的做法,你们说对呢?”

他用探询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我们不由对这位文静儒雅的朱先生油然而生敬意。

篇3

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有人借荷香淡淡抒发清闲散淡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倾诉相思苦情……凡此种种,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

清闲散淡之花。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抒写诗人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一、二两句遇景入咏,融情于景。夕阳西下,素月东升,“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一快一慢凸现诗人的愉悦心理。三、四两句即事抒怀,活灵活现。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披头散发,靠窗而卧,逍遥自在,令人羡慕。五、六两句细化身心快感。清风送爽,荷花飘香,如丝如缕,沁人心脾;翠竹滴露,清脆悦耳,如丝如筝,清幽绝俗。写荷以“气”,写竹以“响”,意境幽深静谧,情调高雅别致,荷香和佳竹巧妙地烘托出诗人悠然自得,闲适自乐的素淡情怀,为下文抒发诗人渴盼知音,怀想故人创设了氛围。

青春意趣之花。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刻绘田田荷叶之中、艳艳荷花之下采莲少女的美丽形象,意境优美,情调欢快。“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一、二两句写诗人伫立凝望,人花一体,难以分辨的情景。罗裙舒展,绿如荷叶,宛见采莲少女亭亭玉立之姿;笑脸相迎,艳若荷花,如睹采莲少女欢声笑语之态。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精灵!三、四两句写诗人眼花缭乱之际,走神错意之时的意外发现,展示青春少女的无限活力。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融为一体,忽然不见踪影,诗人踟蹰怅惘,惊奇不已。可是,没过多久,莲塘之中歌声四起,热闹非凡,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然在这绿叶红花的荷塘之中,仿佛是和诗人这样的观望者开了个玩笑。这群江南女子啊,聪明美丽,天真活泼,出没绿波红花之中,歌唱劳动,歌唱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如荷飘香,如花美丽的青春风采。

相思愁苦之花。孟郊的《怨诗》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两地相思的闲愁苦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是没大小,没体积,不具形象的东西,测定起来很不容易,可是诗中女主人公却异想天开:试把我们两个人的眼泪,分别滴在荷花池中,看一看今夏美丽的荷花被谁的泪水浸泡而死。显然,在她心目中看来,谁滴的泪多,谁的泪更苦涩,荷花就将为谁而“死”,那么,谁的相思之情更深,自然也就测定出来了。比试滴泪,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等痴心透骨的情语非性情中人不能设想。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成了男女主人公相思离情的可靠见证。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化用典故,抒写情人的离别苦情。“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一、二两句远眺近观,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和朦胧奇幻的环境氛围。三、四两句分别化用典故写行者和送者。“水仙”句暗用琴高事。《列仙传》上说,琴高是战国时赵人,行神仙道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而去,诗人此处把远行之人比着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化实为虚,奇幻天真。“红泪”句暗用薛灵芸事。据《拾遗记》记载,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到了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诗人此处将送行者女主人公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了她的红润美艳;又由红色芙蓉进而想象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这样,一朵艳艳芙蓉勾画出了俏丽佳人泣血神伤的情景。

的人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