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大纲整理

人气:131 ℃/2023-05-28 18:00:56
【导读】 会计基础知识大纲整理,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和认证是确保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基础知识大纲,一起来看看吧!会计从业资格...

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和认证是确保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基础知识大纲,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

各项费用: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其他业务收入:原材料收入、包装物租金收入、固定资产租金收入、无形资产使用费收入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暂收及应付款、预提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会计等式:设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告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损益类科目:收入、费用期末无余额所得税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

所有者权益余额在贷方:实收资本企业投资者在企业投入的资本、资本公积、

试算平衡不能发现的错误:

1经济业务记错了方向

2某项经济业务涉及的两个账户借贷方向都记错

3某项经济业务漏记或重记

会计账户金额要素的基本关系式: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会计账户四个金额要素的关系及试算平衡法计算式:

1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2全部会计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3全部会计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4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票据的书写规范:

1.大小写金额必须相符且符合规范,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笔书写,不得写连笔字

2.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3.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

4.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5.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加写“整”或“正”字

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为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例:将现金存入银行、从该银行提取现金

会计从业资格证确定取消吗?

这个问题现在无法回答,因为确定不确定取消要等正式文件,正式文件未下达之前,任何猜测都仅仅是猜测。

一种可能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不取消,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进行从业资格认定,也就是地方财政部门会组织从业考试。这种情况的明路清晰明了——学习会计从业理论知识,应对从业考试。

另一种可能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消,即使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也不能放弃会计从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初级职称阶段的学习,并不包含对会计方法论原理的介绍,不懂得会计方法,谈何会计实务!

所以不论未来政策如何,唯有知识是你职业道路的灵魂,会计是一套完整科学的方法论,学习会计从业理论知识是你走上会计职业道路的第一步。不要把时间再浪费在纠结是否取消从业证书,知识就在那里,并不会消失,从下一刻开始学习,成功才会更快到来!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基本要求】

1.熟悉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

2.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与构成

3.掌握常用的会计计量属性

4.掌握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5.掌握基本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对财务会计对象所做的的基本分类。

二会计要素的分类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资产

1.资产的含义与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在一年内有几个营业周期。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二负债

1.负债的含义与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负债的分类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及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计入了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反映。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留存收益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统称。

四收入

1.收入的含义与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收入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3.收入的分类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五费用

1.费用的含义与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具有以下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3.费用的分类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六利润

1.利润的含义与特征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也是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3.利润的分类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便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要素的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

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二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经营成果等式

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上述九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影响财务状况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分为三种情形:基本经济业务1、6、7、8、9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保持不变;基本经济业务2、3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增加;基本经济业务4、5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减少。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