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人气:450 ℃/2024-05-19 04:59:25
【导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阅读的创新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受阅读材料的原型启发,通过独特的构思,创造新的形象新的思想。而想象能力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

阅读的创新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受阅读材料的原型启发,通过独特的构思,创造新的形象新的思想。而想象能力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根据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大胆尝试,主要做法如下:

一、联系生活,感受作品意蕴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没有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

阅读归根结底就是读自己,生活体验越丰富,理解就越丰富越深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在与教材对话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和情趣。

如教学《童趣》时,我让学生想想小时候玩得兴味盎然,长大后又觉得有些可笑的事情。老师先举例,学生借助提示,纷纷谈起了自己享受过的种种物外之趣。通过美好的回忆、丰富的想象,学生就非常容易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受。有了这些物外之趣,通过发掘教材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二、点拨适时,沟通心灵之桥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生活习惯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难以逾越,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架设心灵的桥梁,减少陌生感,缩短距离,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和内涵上的感悟。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抢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抢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象,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抢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激发情感,创造想象空间

“文艺应该通过什么来感动人呢?感动就是在感情上的共鸣。”黑格尔《美学》第一卷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文学的特点,要善于利用一切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运用这种“激情”“热情”去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的共鸣。例如,可以采用配乐朗诵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在教学《海燕》时,播放有关大海雄壮汹涌的波涛声,海燕勇敢翱翔的鸣叫声的录音磁带,激发学生想象海燕迎接暴风雨的雄姿;然后再让学生在磁带声中吟诵课文,并想象那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号浪涌、海燕振翅高翔、搏击风云的壮阔场面,以及暴雨骤至、激浊扬清、天清地明的清亮世界,从而让学生很好地进入课文的氛围和意境中去。

四、扮演角色,进行换位想象

换位想象即假设想象,是让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和角色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影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尤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此时似电影镜头叠现的情节,点示了“我”多次的流泪。此时,惟有发挥想象,换位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深切意会到一个父亲、一个一家之长在家国两茫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那种深情的牵挂,那种不忍不舍满怀希望而前景黯淡相互交织的复杂感受。再如《七根火柴》,这篇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三次换位想象思维训练的机会。教学一开始就可以引导学生换位充当军事博物馆的讲解员,讲解展台上摆放的火柴的来历;当分析到无名战士为献火而奄奄一息地数着火柴时,可再次让学生换位想象:“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火种,他用尽最后一点气息来数着火柴,此时此刻他有多少话要对战友说啊!假若你是无名战士,你要说些什么?”第三次让学生换位想象:“卢进勇追上大部队,他左转交火柴时,同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只是用一种异样的声调数着剩下的六根火柴,假若你是卢进勇,你要对战友倾吐些什么?”在全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了这三次创造性想象,就把课文中的潜台词完全挖掘出来了。

正如美国学者阿瑞提所说的“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确实如此,我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变教材的无声为有声,变静态为动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对学生来说,每一次语文学习都会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次次愉悦的精神游历,当然,从本质上说,更是语文素养的提升,美感能力的生成。

责任编辑:谢先国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