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备知识点

人气:123 ℃/2021-11-06 23:12:08
【导读】 高三历史必备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知识点是我们一定要掌握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一一、中国近现代的重大改革:1、洋务运动: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历...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知识点是我们一定要掌握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一、中国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1、洋务运动: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历史作用。

2、戊戌变法:时间、标志事件、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性质、历史意义

3、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开端、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其他方面改革、重大成就、*********理论等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原因、时间、人物、主要内容、性质、意义、不足。

2、日本明治维新:原因、时间、主要内容、性质、意义、不足、结果及原因。

3、美国罗斯福新政:原因、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典型特点、意义。

4、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社会改革:主要内容、取得成功的原因、给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二战前的苏俄联:A、十月革命后,苏俄巩固新生政权所采取的措施;B、新经济政策;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策体制的形成、特点、弊端;

2、二战后的苏联改革:A、赫鲁晓夫改革:重点、结果及原因;B、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结果及原因;C、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及其内容、结果及原因。

3、东欧国家的变革:①、原因: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②特点:A、南斯拉夫:B、波兰;C、匈牙利;D、捷克斯洛伐克:③、结果及原因。

四、重要改革之间的比较

1、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相同点:①直接目的:富国强兵;②、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性质相同;④、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奴隶社会: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土地国有制

2封建社会: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样,是中央集权制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C、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隋唐两朝均采用。

3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2、对土地制度变革和调整的认识: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到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演变,以及对不同土地制度的调整,实际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3、土地兼并:

1表现:地主大量兼并和占有农民的土地。

2中国封建社会各阶级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A、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其措施主要是通过封建国家的权力来强行限制、禁止土地兼并。北魏至唐朝,国家掌握部份土地,实行“均田制”,保证农民获得部份土地,但并不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土地,终究无法制止土地买卖和兼并;780年,唐实行“两税法”,实际上承认了贵族、官僚、地主对土地占有的合法性。

B、农民阶级:作为被统治阶级,主要是通过农民战争来猛烈冲击地主阶级统治,以实现土地的重新分配。农民迫使新建的地主阶级政权调整统治政策,承认土地变动的现实。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外交方针与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涵、意义。2重大外交活动: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意义、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

1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国之初,中国面对当时阵垒分明、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决定在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遵循三个基本方针:“另起炉灶”,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扫干净后再与它建立外交关系。为此,中国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参加了著名的亚非会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五个方面是完整的辩证的统一,其实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促进人类的和平与进步。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因此,考纲以“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作为引子,其立意则在于通过了解这些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这一考点复习的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标志、原因、意义。2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经过、影响。3中日建交:背景、经过、意义。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这一考点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命题的重点地区,因此复习既要注意细节。又要关注宏观。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进行重大调整并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时期。这突出表现在: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之间的坚冰开始打破;同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改善,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三件大事,对中国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其对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意义,自然就成为这一考点复习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它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凋整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及其意义。

本考点两种教材有差异。相同的内容有:新时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因此复习的重点要放在这些相同知识的理解、认识上。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