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校长讲话稿精选

人气:344 ℃/2024-06-16 10:47:23
【导读】 师范大学校长讲话稿精选,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就现代意义来讲,“师范大学”不仅担负着培养高水平的师资使命,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被赋予了一种全新意义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的标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讲话,仅供参考。一: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校庆会上...

就现代意义来讲,“师范大学”不仅担负着培养高水平的师资使命,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被赋予了一种全新意义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的标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讲话,仅供参考。

一: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校庆会上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北京师范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今天,我们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大会,使我们深感荣幸,也使今天的庆典更加隆重、亲切。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向江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志士仁人大声疾呼变法图强,强调维新之本在人才,人才之本在教育,教育之本在教师。正是在"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理念下,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于1902年应运而生,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1908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独立设校;1912年改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此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师大,办学力量进一步增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北师大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是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缩影,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教育兴国之路的历史纪录。

北京师范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关乎民族兴衰的每一个历史关头,北师大人都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列。1926年3月18日,北师大学生刘和珍等为反对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而英勇献身,鲁迅先生为此写下了著名的篇章《纪念刘和珍君》。抗战期间,北师大西迁陕甘,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宣传抗日救国,继续播撒着希望的种子。百年来,北师大的莘莘学子胸怀报国壮志,奔赴大江南北,为祖国奉献了美好的年华。

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名师荟萃,桃李芬芳。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等,在这里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使北师大成为先进思想与文化的摇篮。梁启超、钱玄同、陈垣等著名学者,先后在北师大任教,以其渊博的学识、崇高的品格和大师的风范,激励着北师大人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百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优秀人才。这其中有一大批革命家和著名学者,更有数以万计的品德高尚、学业精深的人民教师,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做出了骄人的业绩。在这里,请允许我向在座的各位校友,并通过你们向海内外所有的北师大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北师大形成了以对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为核心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正是这种精神,引导着一代又一代学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国家栋梁,正是这种精神,成为推动北京师范大学进步和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铸就了北京师范大学今日的辉煌!百年学府,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北师大始终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今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达1:1,海外长期留学生已占在校全日制学生总数的10%,初步形成了规模适中、结构合理、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在全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近5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超过70%。这其中,既有两院院士和文科资深教授担纲领军,又有许多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作为学术中坚和骨干。这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北师大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目前拥有27个院系和12个研究院所,形成了学科综合、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新布局。从国家级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博士学位授权点、人均科研绩效等重要统计指标看,北京师范大学的整体办学实力,已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始终重视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历届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北师大的获奖等级和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均名列前茅。当前,以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通识教育、教师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正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北师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深厚的底蕴,在文史、教育、心理等学术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一代宗师白寿彝教授任总主编的22卷本、1200多万字的巨著《中国通史》,被公认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江亲自致信白寿彝先生,称赞这套书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一定会有益于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风气"。钟敬文教授奠定了民俗学中国学派的基础,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当代国学大师启功教授,在古典文学、文献学、文物鉴定和书画艺术诸多领域,成就卓越,蜚声中外。

北师大是我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源地。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进与传播过程中,在现代教育制度特别是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在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北师大都发挥了中坚与示范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学者积极参与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国家重要法律法规的起草与制定工作,为国家宏观决策与法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作用更加突出。

北师大的自然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概率论与模糊数学研究、理论物理与系统科学研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生命科学尤其是生态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李小文院士创建了"李-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奠定了国际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几何光学学派的基础;郑光美教授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在最近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北师大有两位数学家应邀作"45分钟报告";我校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四级倒立摆的实物控制;我校开发的整体X光透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取得多项国际专利,产品远销海外。

北京师范大学与海外百余所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迅速拓展,国际影响不断增强。

北京师范大学今日的成就与辉煌,不但凝聚着所有北师大人的心血,更是党和政府亲切关怀、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的结果。1949年春,*********主席到北师大看望并宴请部分教授,不久又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了校名。*********同志大力提倡尊师重教,曾专门强调"要把师范大学办好"。10年前,江视察北师大,并亲笔题词:"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谱写中国教育的新篇章"。三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是推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欣逢百年盛典,我们感到无限自豪和光荣,同时也深知责任的重大。在新的世纪,继往开来,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谱写新的篇章,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北师大人的神圣使命。

去年,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要将北师大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大学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十五"期间的战略任务,即基本完成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实现向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科学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转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奠定坚实的基础。北师大的这一战略决策,顺应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北师大自身的客观实际和内在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北师大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令人振奋的是,两周前,教育部和北京市签署了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的协议,全力支持北师大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在此,我代表全体北师大人向教育部和北京市,向关心和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教育的发展,也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正在到来。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传统,开拓创新,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北京师范大学一定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新的百年,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二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在美好的金秋时节,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首都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党政领导,向出席今天盛典的各位领导、海内外嘉宾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向正在首都师范大学工作和学习的两万多名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

从昔日的北京师范学院到今天的首都师范大学,五十个春秋桃李芬芳,五十载耕耘硕果累累。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同志针对原北京师范学院的办学情况专门做过‚七三‛批示,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八十年代,陈云同志为我校题词,鼓励我校要建成‚人民教师的摇篮‛;彭真同志为我校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九十年代,李鹏、李岚清、雷洁琼等中央领导十分关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曾在我校40周年校庆时为学校题词,李岚清、雷洁琼还多次来校看望教师,调查研究,指导工作。

作为建国初期北京市政府创立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母校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教育部领导曾多次到学校视察,对学校工作给予了明确指示。北京市委、市政府几十年来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在办学方针、办学经费、教学科研、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校友李其炎同志在北京工作期间曾多次在母校主持市长现场办公会,给予学校发展以极大的推动。贾庆林同志在北京工作时期,也曾到学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首都师范大学通过了‚九五‛、‚十五‛‚211工程‛部门预审和专家立项审核工作,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母校的建设与发展更是洒下了几代首师人的心血。50年来,学校不辜负首都人民的重托,为首都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共培养各级各类合格毕业生十余万名,其中师范专业毕业生热爱教育工作,他们献身首都基础教育事业,已经成为北京市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目前,我校培养的教师占北京中学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市、区重点中学我校毕业生占教师总数的44%,在郊区基础教育教师中,我校毕业生占70%,在边远山区和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几乎全部是我校毕业生,他们安心工作,默默耕耘,为首都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据统计,我校毕业生中有788人担任学校校长、书记等领导职务,24人为特级教师,4771人为高级教师,5020人为一级教师;有1116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班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50年来,在我校毕业生中,有的已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军队的将军、2008年北京奥组委主要负责人、科研单位的学术带头人、着名企业的经理、载誉全国的劳动模范、舍己救人的英雄,他们是我校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社会上为母校赢得了荣誉,这是对母校丰厚的回报,母校感谢他们,并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借此校庆盛会,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向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发展予以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工作在祖国各条战线和旅居海外并为母校赢得荣誉的广大校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首都师范大学建校50年来,始终坚持‚办好师范、服务首都‛的办学宗旨和‚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研究成果显着,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办学条件与学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综合实力和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强,已稳步跨入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成为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市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高校。

现在,首都师范大学下设文学院、历史系、政法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系、初等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文化学院等17个院系以及两课教研部、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本科专业45个。各类在校注册生总数29,07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738人,博士研究生270人,硕士研究生2,323人,成人教育学生15,208人,外国留学生536人,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近年来,学科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目前拥有硕士点60个,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1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省市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4个。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学术人才。现有教职工2,502人,在1,145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720余人;博士224人,硕士4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8%。在校工作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01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以院士与特聘教授为旗帜、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6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并且与日本广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与印度亚洲信息技术培训机构联合创建了东方华印软件学院。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等院校。

学校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来,先后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国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并多次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文明校园‛和‚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跨进新世纪,首都师范大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

学校的发展定位是: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为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全面服务;坚持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举,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进,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教育学科为重点,拥有文、史、哲、理、工、管、法等多学科的国内一流水平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

学校的发展思路是:抓住首都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有利时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强化质量意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科研共同发展;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构建优秀人才成长环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校区功能结构的调整,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探索新型师范大学的发展道路。争取到‚十五‛末,基本实现学校发展的三个重要转变,即由传统师范大学向新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转变,由单一的本科教育向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转变,由单纯为基础教育服务向为首都教育事业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全面服务的转变。至2015年,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

学校的发展战略是:利用三个五年,实现学校建设目标。第一个五年2001—2005年为创建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个五年2006—2010年基本形成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框架;第三个五年2011—2015年全面建成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使首都师范大学成为北京市优质教育人才和其他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知识创新基地、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

五十年栉风沐雨,岁月如歌。回首过去,硕果累累,我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我们禁不住豪情满怀。把首都师范大学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是我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强烈愿望,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坚信,在教育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团结奋斗,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让我们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承继光荣传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百倍的信念和满腔的热忱,携手奋进,共同迎接首都师范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三: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全体2016届毕业生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见证我校9647名学士、硕士、博士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学位。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我提议,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在这个喜庆而又神圣的时刻,我该如何为这些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孩子们上好大学这最后一课。希望今天与你们的交流,能够成为我送给你们最后的礼物,陪你们走上新的人生旅程。

我要送给你们的第一个词是“感谢”。你们在校的四年,正是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的四年。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学校顺利完成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了覆盖全省的G-U-S教师教育联盟,教师教育改革和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因为有了你们的坚持,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得到巩固和发扬,有力诠释了“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得以彰显,“行知青年讲坛”等一批深受同学们欢迎的品牌活动成为了我校的文化名片;因为有了你们的付出,科技服务、扶贫支教和文艺下乡等社会服务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为学校赢得了宝贵的社会声誉;因为有了你们的努力,学校连续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和“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可以说,学校发展建设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我要在这里郑重的说一句:学校感谢你们!

我知道,对于学校的生活,你们一定也或多或少存有遗憾:……。

第二个词是“希望”,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善良的本性。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开篇就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人从善,是大学的文化使命。在过去的四年里,我看到了在你们身上随处闪烁着的“善”的光辉:面对南海争端和*********事件,你们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理性态度,这是对祖国的善;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雪袭击哈尔滨,你们第一时间走上大街、社区,与环卫工人一同清扫冰雪,这是对社会的善;四川雅安地震后,你们自发为家在四川灾区的同学捐款捐物,这是对同学的善;教师节,你们给老师送上鲜花表达无尽的敬意,这是对老师的善;平日里,你们坚持不懈地为去敬老院陪伴老人,去福利院为自闭症儿童奉献爱心,这是对人民的善。求学过程中,你们展现出来的理解包容、感恩奉献、责任担当的品质和情怀,都是对“善”的最好诠释。

回顾哈师大65年的办学历史,“善”的精神一直流淌在每一个哈师大人的血液中。它体现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知行合一理念;体现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务实进取品格;体现为“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的崇高社会理想。所有这一切,凝聚成了以“行知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

今天,你们从哈师大走出去,你们的基因中就多了一个生命符号,那就是“哈师大人”。希望你们把善良深深地烙在内心深处,与人交往,做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一言一行,做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未来,你们会发现,善良,会让你们内心强大,心态更平和,面临挫折、诱惑和多种选择,你会遵从于内心,做到不迷失、不盲从、不懈怠、不焦躁,朝着自己的目标,勤勉奋斗。最终,善良会使你得到人格的提升、事业的成功、家庭的美满和幸福的一生!第三个词是“祝福”,祝福你们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都能够收获一个有尊严的人生。今天,同学们收获学位、即将离开校园;明天,你们将背上行囊,仗剑闯天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有时也很无奈。当你们憧憬着“不用多久,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时,你们可能会发现,现实其实并不尽如人意:当你雄心勃勃想要开创一番事业时,你可能会发现,你的上司对你的计划根本不care;当你想与爱人走进婚姻殿堂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还没房没车没存款;当你想要孝敬父母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不仅是个“月光族”,还是个“啃老族”……如果你发现梦想与现实越来越远,你们更应该用对梦想的坚守,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因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无数先贤的经历告诉我们,怀抱梦想,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有尊严的人生。若干年后,时间会告诉你们,在对梦想不懈追求的努力中,你们收获的不仅是成功,更是尊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你们从哈师大走出去的时候,不要停下自己脚步,继续去追逐你们心中的“中国梦”!

同学们,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只想说:你们再看看哈师大,让我再看看你们。哈师大,这座美丽的校园,已经和你们的青春融为了一体,她将是你们这一生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哈师大永远向你们敞开怀抱,随时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你们是哈师大永远的骄傲!

青春不散场,同学们,祝你们好运!

谢谢大家!

看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