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天才的正确方法

人气:491 ℃/2022-09-25 04:45:28
【导读】 培养天才的正确方法,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右脑的五感包藏在右脑底部,可称为“本能的五感”,控制着自律神经与宇宙波动共振等,和潜意识有关。右脑是将收到的讯息以图像处理,瞬间即可处理完毕,因此能够把大量的资讯一并处理心算、速读等即为右脑处理资讯的...

右脑的五感包藏在右脑底部,可称为“本能的五感”,控制着自律神经与宇宙波动共振等,和潜意识有关。右脑是将收到的讯息以图像处理,瞬间即可处理完毕,因此能够把大量的资讯一并处理心算、速读等即为右脑处理资讯的表现方式。一般人右脑的五感都受到左脑理性的控制与压抑,因此很难发挥即有的潜在本能。然而懂得活用右脑的人,听音就可以辨色,或者浮现图像、闻到味道等。心理学家称这种情形为“共感”这就是右脑的潜能。据广大网友实践,平行法是绝对可以看出多层的,看到第6层的时候会感觉最里层的图像离你的视线很远了,特别是对于看“无底洞”之类的图而言,这比只看出第一层的感觉要爽得多。

筑波大学教授加藤荣一所著的《天才到处都是》一书中,有下面这样一段描述:

在竹村健一先生举办的宴会上,我有幸见到了井深大先生。我问他:“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聪明?”井深先生回答:“大量背诵。古代日本人都要通读汉文典籍。二战前,在日本共有10名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他们小时候都接受过通读训练。”

汤川秀树先生在4周岁的时候就开始通读,那时的人们认为《老子》和《庄子》不适合孩子阅读,只教授小汤川《论语》和《孟子》。而小汤川自己却津津有味地读起了《老子》和《庄子》。后来学术界出现量子力学理论时,他立刻理解了这个理论,而其他的人却理解不了。这可以说是得益于他幼时阅读《老子》和《庄子》所开发出来的大脑潜能。

现在,我们的教育方针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和“理解记忆”,这其实是成人式的教育,是将成人式教育强加给孩子的一种做法。实际上,孩子们更擅长记忆复杂的事物和不求理解地背诵。

不求理解,是因为一想要理解意思,就会启动左脑的功能,大脑随即采取低效率的信息处理方式。因此,只是让孩子们进行大量背诵,即采用右脑教育法,才是。

我们这代人很多想法都是左脑式的,完全不懂右脑教育。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们认为:“孩子们还什么都不懂,教给他们诗歌、《论语》、九九乘法口诀又有什么用呢?”其实这些都是左脑式的思维。

右脑教育则不问为什么,目的只是让孩子们牢牢掌握基础。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处在计算机时代了,记忆的工作统统交给计算机,我们只要负责思考就可以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想开车,但只是拿着一大摞驾驶指南,而自己从没摸过汽车,能顺利上路吗?不管我们获得了多少信息,只要那些信息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就只是派不上用场的废品。

我们都知道要培养丰富的创造性,就必须具备预见能力。其实,预见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也就是要向过去学习,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学习。而更多地记忆过去的信息,正是培养预见能力和创造性的基础。

过去,日本的寺子屋要求孩子们通读《论语》。在古代中国的私塾里,也要求孩子们背诵“四书”、“五经”,许多大文学家都学腹五车,能出口成章,而且精通多个领域的知识。

法国的小学也是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孩子们背诵《塞甘先生的山羊》、《最后一课》,到了高年级,则要求孩子们背诵莫泊桑的作品。德国人则认为一个称职的母亲应该让孩子背诵50个左右的故事。

我从山口县一个小学教师那里听到这样一件事。

在他们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有一天,那个孩子对老师说,他可以把10多页教科书的内容都背下来,并要求老师听他背诵。老师当时想这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在课余时间听了那个孩子背诵。虽然在个别地方有些磕磕绊绊,但那个孩子最后还是顺利背了出来。

围在一边观看的孩子们也跃跃欲试,纷纷要求“我也要背”、“我也要背”,渐渐地,他们也可以在大家面前流利地背诵了。背诵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的平均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让我们试着反复读一本书,直到将这本书完全背诵下来。这时,我们会发现大脑中已经打开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记忆回路,整本书就像图画一样浮现在脑子里。

5遍、10遍地反复阅读,即使最后能背诵下来,也只能形成浅层的记忆。500遍、1000遍……反复背诵的次数越多,右脑的记忆回路越容易被打开。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