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武汉的文章

人气:431 ℃/2024-05-19 09:01:23
【导读】 写武汉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一直以来,城市都是文学作品中被讲述或者说被想象的对象,城市书写即是对城市的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实践活动。武汉作为一座典型的中国内地城市,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一...

一直以来,城市都是文学作品中被讲述或者说被想象的对象,城市书写即是对城市的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实践活动。武汉作为一座典型的中国内地城市,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一:武汉

今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长江大桥玩。我一路上都很兴奋,因为可以解答我很想知道的两个问题。那就是:从大桥上看下面的江是不是很恐怖,桥下面的纪念碑是否被乱画过。

到了长江大桥,长江大桥在阳光下显得十分雄伟,仿佛像一条长长的银白色钢铁巨龙一样。大桥分两层,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旁是绿色的人行道。中间是宽阔的马路。下面一层是铁路。波涛滚滚的江水中,有8个巨大的桥墩把桥身托得稳稳的。往下看一点也不恐怖。再去解答第二个问题了。下桥时,我发现每段楼梯都有16个台阶。到了纪念碑,纪念碑上并没有被画乱,上面还清清楚楚的写着*********的题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真是名不虚传呀!

二:武汉

热干面是武汉的一道名小吃,它以它独特的味道和口感赢得了武汉人的心。

刚捞出来的热干面热气腾腾,放上各种佐料后香味扑鼻,芝麻酱、小麻油的那股浓浓的香气老远就闻得到,真是令人食欲大增。吃起来又香又干又有嚼头让人百吃不厌。武汉的餐馆里、食堂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热干面的踪影,在外地工作的武汉人,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

说起这热干面的来历还有一段小故事。据说,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有一天,天很热,面没卖完,他怕发馊变质,就把剩下的面钉煮熟捞起来,晾在案板上。不小心将油壶里的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灵机一动,索性把麻油拌合到面条里,然后将面条扇凉。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烫几下,滤出水,放在碗里,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佐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诱人食欲。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热干面的大名传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

这热干面的制作工序也不简单,还有许多讲究。先要在头天晚上把面条煮熟,捞起来摊开晾凉,拌以麻油。第二天吃时,烧一大锅滚水,将面放在笊篱里烫热,再拌以芝麻酱、小麻油、榨菜盯虾皮、酱油、味精、胡椒、葱花、姜米、蒜泥、辣椒等。这个学期劳动课第一节课就是学做热干面,我还没试过,等有时间,我也来做一碗正宗的热干面。

正是因为热干面的味道这么可口,这么受武汉人的喜爱。使它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并称我国的“五大名面”。

三:大武汉

斯生于武汉,长在长江边,正是龟蛇锁大江,是个地道的武汉人。十七岁时上山下乡,继而抽调到外地参加工作。三十年后重返武汉安了家,回到故乡已近十年。

虽然武汉是大省会 ,可是我一点都不以为荣。它的地广,人多,物匮,它的脏乱差穷已渗入到了我的骨髓。

生活在武汉的十几年里,正是求知问学的年龄,然而那是一片灰暗的世界,那是一片中性的世界。街道满目都是灰,黄,蓝,黑,没有一丝生气。偶见一对小情侣穿戴整齐的手拉手招摇过市,即刻引来满大街的驻足痴望。

晚上的道路极其昏暗,电线杆上吊着个不足25w电灯泡。暗淡的灯光下,拉长了行人的身影,显得更加黑暗。

武汉正在悄然的改变着。记得一次出差到武汉,那时京汉大道刚落成 ,走在友谊路的交叉口就迷路了,辨不清方向。遂请问一报亭卖报刊杂志的,回答是不知道,买份地图找吧。无奸不商啊,欺负外地人,我虽是本地人,经过几十年的外地移民生活,已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其实协和医院就在咫尺。

回汉十年来,武汉正在大刀阔斧的改建着,目睹了武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昨天和以前的邻居逛街,出门即是地铁站,真方便啊。

晚上,依在我家的窗台前,放眼望去,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此起彼伏,照得人眼花缭乱 ,真是一个不夜天。

武汉早些年干嘛去了?不过现在也不迟,80后,90后,以后还有10后,20后。只要有建树,再晚也是正当年,只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一刻来得太晚了,因为我们已经老了。亲爱的老公啊,再过几年你该找不着回家的路了。

大武汉与国际性大都市接轨,指日可待。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