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佝偻病的原因

人气:176 ℃/2021-10-30 04:40:39
【导读】 引起佝偻病的原因,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佝偻病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那么,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吧!1.佝偻病的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冬季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故易发生佝偻病;2.小儿喂养不当,食物中...

佝偻病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那么,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吧!

1.佝偻病的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冬季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故易发生佝偻病;

2.小儿喂养不当,食物中钙、磷含量较少,或比例不当,也会影响钙、磷的吸收;

3.单纯用谷类食物喂养时,因其中含有大量植酸,容易与小肠中钙、磷结合成为不溶解的植酸钙,而影响钙、磷吸收;

4.生长过快、早产、双胞胎也易发生佝偻病;

5.慢性腹泻、肝胆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及代谢;

6.长期应用苯妥英钠、鲁米那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均可引起佝偻病。

胎儿期佝偻病的预防

1.孕妇要多晒太阳和多户外活动2.孕妇要多喝牛奶3.孕妇在孕期的5个月以后,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钙500毫克左右,相当于金箍棒成人钙片6粒左右4.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

婴儿期一岁以内是重点:

1.宝宝要多晒太阳和户外活动,这一点作为第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也最经济、最有效。

2.从满月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建议每天400~800IU相当于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鱼肝油要每天吃,一直坚持到1岁半左右。

3.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期间妈妈要补充适量的钙剂、鱼肝油和多晒太阳,每天喝奶粉。

4.宝宝6个月以后要每天补充适量的钙剂。

5.多喝奶、晒太阳。

注意晒太阳和户外活动是有一定区别的。户外活动不一定等于晒太阳。

晒太阳是指人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而且,每天照射的时间0.5~1小时。冬天可以接受阳光照射的部位为脸、小手和小脚、屁股等。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 自行把握照射的时间和方式。鱼肝油务必保证每天一粒,如果今天忘了,第二天就要吃两粒了,这样才能确保每天一粒。鱼肝油和晒太阳要互相结合和互补。例如如果很长时间阴天,晒不到太阳,那么,每周可以吃9粒鱼肝油。

此时,补钙的量6~12个月:每天100毫克12~24个月:每天 150~200毫克2岁以后:每天250毫克建议的奶量4个月以内:全部吃奶4~6个月:每天1~2次辅食,其他吃奶6~8个月:600~800毫升 9~12个月:800毫升以上1岁以上:600毫升左右2岁以上:500毫升左右。

一般而言,按照以上这个剂量来补充维生素D,是不会出现中毒的,这一点家长朋友们完全不用担心,加强佝偻病的预防更需要家长们每天的坚持与关注。

佝偻病的中医辩证治疗法:

肺脾气虚证

表现:形体虚胖,肌肉松软,面色少华,纳呆,大便不调,多汗,睡眠不宁,囟门开大,头发稀疏易落,可见枕秃,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指纹淡,脉细软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味。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天门冬、黄芪、炙甘草等。

加减:汗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固涩止汗,夜惊、睡眠不宁、烦躁者加炒酸枣仁、夜交藤,大便不实者加苍术、山药、白扁豆。

脾虚肝旺证

表现:烦躁夜啼,惊惕不安,面色少华或面色萎黄,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出牙延迟,纳呆食少,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则抽搐,舌淡、苔薄,指纹淡青,脉细弦。

治法:健脾柔肝,平肝息风。

方药:益脾镇惊散加减。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朱砂、钩藤、煅龙骨、煅牡蛎、炙甘草、灯心草。

加减:多汗者加五味子、瘪桃干,睡中惊惕者加远志、珍珠母、僵蚕,抽搐者加全蝎、蜈蚣,夜啼不宁者加蝉蜕、竹叶。

肾精亏损证

表现:面白虚烦,形瘦神疲,纳呆乏力,多汗肢软,筋骨萎软,立迟、行迟、齿迟,头颅方大,肋骨串珠,手镯脚镯,鸡胸龟背,下肢畸变,舌淡、苔少,指纹淡紫,脉细无力。该期已有明显骨骼畸形后遗症。

治法: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减。

组成:紫河车、熟地黄、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山茱萸、枸杞子、山药、酸枣仁、远志。

加减:多汗者加黄芪、煅龙骨、煅牡蛎,乏力肢软者加黄芪、党参,纳呆者加砂仁、陈皮、佛手,面白者加当归、白芍。

佝偻病虽然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引起的,而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佝偻病如遗传性、获得性或肿瘤性低磷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和肾小管性中毒等,则需要遵循如上所述原则,选择佝偻病的中医辩证治疗法,首先治疗原发病方能标本兼治。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