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行书法赏析

人气:316 ℃/2024-03-31 18:28:10
【导读】 硬笔行书法赏析,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艺术。由甲骨文演变而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篆,秦统一后的小篆,成熟于汉代的隶书,以至定型于魏晋时期的草书、行书,完善于唐代的楷书,总称为真、草、隶、篆、行五体书法,林林总...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艺术。由甲骨文演变而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篆,秦统一后的小篆,成熟于汉代的隶书,以至定型于魏晋时期的草书、行书,完善于唐代的楷书,总称为真、草、隶、篆、行五体书法,林林总总,异彩纷呈。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希望你们喜欢。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行书的结体取势

结体取势是书法家们在字符的基础上对字符加工所作出的。楷书和行书两种字体,它们相近、相通,结体总起来说是一致的。但是,行书是处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它的笔画都有夸大、多变的特点,所以,它比起楷书来,它可以提供给书家结体取势的空间很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致了解一下。

一、局部草化

在结体取势有意把字符的某一部分或相关部分适当的省变,字符局部接近或者变成草书写法,其余部分或整个字大体轮廓不变。

这种局部草书化了的就是行草。行草融合了草书一些成分,和没有草书成分的行楷比较,体势是大有不同的。

二、欹侧倾斜

王羲之《丧乱帖》

我们看王羲之的《丧乱帖》前几行,有一些字会有不同程度倾斜。这些倾斜的字,要是单独拿出来看未必很漂亮,但是把这些字放在文章当中,即能表现出它于其他字的不同,又能显得有生机有活力,与相邻的字产生呼应。以欹侧取势,是行书的一个特点,又是活跃画、变化章法的需要,也是书家表现艺术的手段之一。

运用倾斜取势特别注意两点,第一是要掌握好倾斜度,不能过分倾斜失去重心,应该是斜而能立;第二是一定要和周边的字形成呼应,不要为斜而斜。

三、轻重繁简

这是一个运用毛笔的粗重和轻细、简练和复杂的不同变化的方法。同一个字,分别用轻细、和粗重不同的笔法来写,最后所得到的体势是不同的。同一个字,书写时使用连笔和不连笔的方法,写出来的体势也会大不相同。

实践中,对于用笔粗重和结构紧密的取势,一定要加强点画的骨力,要避免写的臃肿;连笔和牵丝的运用要连断得法,线条把空间的切割要合理巧妙。

四、放纵收敛

这是对有些点画特意去放纵或者收敛取势的方法。行书点画用笔自由很大,结体取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或者适当突出一些点画,使字体张扬纵逸;或者刻意 紧缩一些点画。同一个字用这两种不同方法,会很容易造就不同的体势。

实践中一定要注意:点画是为整体结构服务的,某些点画的变化一定要和整个字的结体取势相协调,这样才能体现出变化出来的特殊美感。如果只顾点画的变化不考虑整体,那就会破会整体和谐导致体势的失败。

五、方圆向背

在这方圆指的是字符的轮廓,行书中的字符外轮廓可以把字符处理成方形,也可以处理成圆形。所说的向背,是说字符左右两侧的有关笔形或者构件的相对情装。这种情状有相向、相背和相随的不同。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情状。所以,运用方圆向背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是书家变化取势很有效的途径。

运用这种方法也要掌握分寸。不可“方则合矩,圆则中规”,形成绝对的方圆,特别注意从“口”、从“冂”的字很容易写的方或者圆。应该是以方为主,方中带圆;以圆为主,圆中带方。向背也是一样的,相向者不能交头并足,相背着却应形相背而情相依。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