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线看直销的人事规则 直销中抢线拉线如何处理

人气:198 ℃/2022-06-12 23:10:15
【导读】 从抢线看直销的人事规则 直销中抢线拉线如何处理,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一个人是否懂直销的重要标准,是他能否解释什么叫‘抢线’。”这是业界的一句笑谈,却反映了抢线的普遍性,不少人都曾扮演过抢线的实施者或受害者。这也是直销行业间存在的人事乱象的一个集中体现。要想杜绝直销行...

“一个人是否懂直销的重要标准,是他能否解释什么叫‘抢线’。”这是业界的一句笑谈,却反映了抢线的普遍性,不少人都曾扮演过抢线的实施者或受害者。这也是直销行业间存在的人事乱象的一个集中体现。

要想杜绝直销行业的人事问题似乎是不可能的,就像有生存就会有竞争一样,但“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一定的规则制定来避免和减少诸如抢线这样的人事乱象,还是有必要而且是有可能的。

关于亲属关系处理

直销在某些方面是在做人的事业,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的国度,亲属关系造成的抢线、串线案例更不在少数。

“经销商S在甲团队,但是他发现乙团队的领导人更有经验和能力,于是想加入乙团队。公司有明确规定不能内部串线,S就让妻子在乙团队办了一张卡,两人转而全力以赴地发展乙团队所在的那根线,在甲团队的线基本已‘死’。”资深业内人士张先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很多公司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产生,规定不得用配偶、父母、子女、兄妹的身份加入另一个团队。《无限极的业务规则》明确规定若发现其通过隐瞒夫妻关系等手段取得了非业务经办人关系的业务资格,公司将终止其业务资格,可见其处理之严肃。

如新(中国)近亲属回避制度规定,隐瞒夫妻双方分别为如新(中国)的销售员工、推广代理、直销员等销售人员的情况定为5级违规;太阳神将强制、劝诱直销员改变业务关系、直销员本人或以直系亲属名义改变业务关系等违规行为定为6至8级;金士力佳友将拉线、抢线三起以上的违规行为定为最高级别5级的违规行为。而如新和太阳神违规处分的最高等级都为8级。

“安利经销商若发展成为夫妻,除非都达到经理级别以上,否则夫妻双方必须有一方放弃点位。”上海美艾国际专业行销机构总经理范伟云告诉记者。

无限极对此的具体规则甚至包括联名夫妻离婚后的处理,规定双方必须在六个月内就业务资格归属人达成一致,放弃的一方可自由选择业务经办人重新申请业务资格。公司不接受任何团队分拆的申请。并且离婚后两人取得的收入分配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定,与公司无任何关联。

可以说,安利、无限极等企业正是通过明确的规则制定,避免了亲属关系可能导致的有关团队混乱的种种问题。

关于经理人带团队

职业经理人的身份不明也是造成团队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处于草创期的企业,很多管理层也是经销商,管理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很可能只考虑自己的得失,造成政策层面的不公。

“很多时候老板出于对业绩的要求,会要求职业经理人带团队来公司,甚至新的管理人很有可能是由其他经销商介绍进去的。很多经理人为了双重利益,暗中要求自己也是团队领导人。即使没有这样的要求,介绍人可能会想,你进去了,或多或少都会对我有一点帮助。有的时候就算这里面没有利益关系,旁人也觉得有猫腻。”艾孚山系统创始人叶根透露。

“这种情况会引起新老团队打架,造成亲疏远近。找团队的时候,加入者会考虑,这个人是谁的线,我们跟他发展会不会获得更多优惠,更快一点?并且还有一个弊端是,建立起的队伍很有可能会因为管理层的流动而改变。就国内目前的直销环境来看,管理层的流动性比较大。”叶根指出,“不发生串线、抢线的重要一点就是,企业不对管理层有带团队的要求。”

很多企业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管理者变成经销商,“这种情况的产生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觉得经销商赚钱快、收入高;另一种是在管理层的位置上,感觉下面的人都听他话,于是想如果换个身份,变成系统领导人,有威信为基础会发展得很迅速。”叶根分析到。

“但事实是,你在管理层的时候可能会有下面所有人的资料,自己成立系统,旁线也会防着你,怕你不遵守职业道德,从中抢线。”叶根表示从她多年的直销经历来说,由管理者转变成经销商成功的人几乎没有。

对于这种情况,张先生表示一般正规成熟企业是不允许发生的,“很多公司规定,管理层甚至是普通员工,都需要离职一到两年之后,才能到公司做经销商。”

关于同行间跳槽

直销行业最让人头疼的还是企业间的挖人现象。早年,北美直销新秀蒙纳维挖走大批美国安利经销商。美国安利一怒之下将其告上法庭。最终双方通过庭外和解达成了协议:凡是美国安利经销商跳槽到蒙纳维,必须在正式离开美国安利公司一年之后。

业界知名经销商张爱梅曾到蒙纳维公司的加拿大分部考察,接待她的人一见面就问,“你是安利公司的吗?”这件事令她印象很深。

除了经销商,职业经理人的跳槽更为危害重大。因为当权的职业经理人一般在企业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的离职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震荡,比如转投竞争企业、带领团队转移、泄露商业秘密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外资企业选择与职业经理人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在职业经理人离职的时候,会有一定的竞业禁止期。“在这个期间,职业经理人不能从事与原企业相同或者相关的职业,以拉拢、引诱、招用或鼓动之手段使原企业其他成员离职或挖走其他成员。比如邱锦云从如新离职时,就践行了18个月的解密期。”张先生表示,“这段时间,原有企业会给职业经理人付很大一笔钱,有些甚至高达数百万元。”

张先生还指出,这一般是喜欢按照条条款款做事的外资企业的做法,内资企业老板不太相信这种合约的真正作用,“为避免职业经理人离职带来负面影响,不少内资企业会采用比如支付一段时间‘顾问费’的方式给予经理人经济补偿,以柔性方式委婉要求离职的经理人自律,不要做出过于伤害前东家的事。”

关于内部抢线

“很多情况下,经销商本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扮演着抢线的实施者。”张先生告诉记者,“比如经销商M已经和A团队的领导人有了一定的合作意向,这时B团队的领导人知道M有加入的可能,盛情邀请他,并提出给他20万的启动资金,在这种优惠条件的诱惑下,M最终选择加入B团队。”

最后造成的结果是,A团队的领导人觉得很窝火,明明是自己发展的对象,B团队的领导人却半路拦截;B团队认为自己并不知道对方和A团队先谈了,何况对方并没有正式加入A团队,自己在人家加入公司前谈妥了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