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郑和对海防的认识 从郑和宗教信仰争议看明帝国对西洋诸国的态度

人气:481 ℃/2024-03-22 21:48:43

航海家郑和的宗教信仰,是学术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主要有三种观点:伊斯兰教说,佛教说以及道教说。因为各种观点均能找到相应文献佐证,所以学者各执一词,观点迥异。

伊斯兰教说的主要根据是郑和的家世背景。现有文献清楚表明,郑和出生于伊斯兰教世家。据记载郑和父亲家世的《故马公墓志铭》载:

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无隐。性尤好善,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恒佑护赒给,示尝有倦容,以故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娶温氏,有妇德。子男二人,长文铭,次和,生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1]。

“哈只”为阿拉伯文Hajj的汉文音译,是一种尊称,指有麦加朝圣经历的穆斯林。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被称为哈吉,有朝圣的经历,说明郑和并非出生于一般的穆斯林家庭,而是颇有影响的穆斯林世家。晚出的史料《郑和家谱》更将郑和的家世与元代重臣咸阳王赛典赤相联系,声称郑和是赛典赤的直系后裔。由说此说缺乏其他史料佐证,本文仅列于此,存而不论。伊斯兰教教法规定,穆斯林的后代,自然就是穆斯林。因此一些学者据此确信郑和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说的其他依据还包括郑和曾向穆斯林先贤进香。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经过泉州时,曾经行香于泉州灵山圣墓。《泉州灵山回教先贤墓行香碑》记载:“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北行香,望灵圣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2]

与此相对应,佛教说也有相关资料可以佐证。郑和捐资刻印佛经之记载,见于邓之诚《骨董锁记》:

丁亥春,冀县李杏南得明初刻本《优婆塞戒经》。卷七,后刻题纪云:大明国奉佛信官内官监太监郑和,法名速南吒释,即福吉祥。切念生逢盛世,幸遇明时,谢天地覆载,日月照临;感皇上厚德,父母生成,累蒙圣恩,前往西洋等处公干,率领官军宝船,经由海洋,托赖佛天护持,往回有庆,经置无虞,常怀报答之心,于是施财,陆续印造《大藏尊经》,舍入名山,流通诵读。[3]

除此题纪外,学者还曾发现郑和《施印大藏经发愿文》,附刻于郑和施舍云南昆明五华寺的一部大藏经叔字三号《沙弥尼离戒文》卷末。另外姚广孝题记《佛说摩利支天经》,亦有郑和奉佛、刻经的记载[4]。

郑和信奉道教观点的主要依据是郑和祭祀天妃(妈祖)的记载。郑和曾经于南京龙江、太仓刘家港和福建长乐祭祀天妃,感谢护佑,乞求平安,并刻石以记。现举福建长乐《天妃灵应之记》碑为例:

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比捧琛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去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历通衢者,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护佑之德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币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于国事,尽诚于神明乎!师旅之安宁,往回之康济者,乌可不知所自乎?是用着神之德于石,并记诸番往回之岁月,以贻永久焉[5]。

此碑为宣德六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所立,总结自己前六次下西洋之事绩。将六下西洋的卓越功绩归之为“朝廷威福”及“天妃保佑”。龙江及刘家港之碑,其意与此碑大致相同,也是赞天妃之神迹,乞求航行平安。根据这些碑刻,有些学者认为,郑和尊崇道教中的天妃信仰。

虽然上述观点迥然不同,甚至针锋相对,但在研究方法上却十分相似,即以郑和参与的宗教活动来判定郑和的宗教信仰。比如郑和曾在灵山圣墓向穆斯林先贤行香,则学者认为郑和为穆斯林。郑和曾捐资刊刻佛经,学者则以为郑和为佛教徒。郑和祭拜妈祖,则被视为道教徒。

笔者以为,上述研究方法存在不足,导致了学者对郑和信仰的问题观点迥异,莫衷一是。在本部分,笔者将对《锡兰山布施碑》进行文本分析,进而对上述的研究方法提出质疑。

早在明代,中国学者就记载郑和船队曾行经锡兰(今斯里兰卡),于当地布施。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载,“永乐七年,中使郑和偕行人泛海至其国(锡兰),赉金银供器,彩妆、织金宝幡,布施于其寺。”[6 ]但在很长时间内,这些文字记载并未得到考古资料之证实。1911年,英国工程师托马林在斯里兰卡港口城市伽勒发现一通古碑,记录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在锡兰山布施的事迹。这通碑文由汉文、波斯文和泰米尔文三种文字书写,记录郑和分别向佛陀、安拉和毗湿奴等三位神祗布施祈愿。这通碑文的发现,为研究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许多中国学者对碑中的汉文进行过考释,外国学者则对波斯文及泰文尔文的解读做了大量工作。笔者在这里选择比较权威的碑文释读列举如下,以期对碑文所反映的信息进行进一步解读。

刘迎胜先生在向达等前辈学者的录文基础上,结合亲自观察碑文拓片,做出了目前最为权威的汉文碑文录文,信息如下:

1)大明

2)皇帝遗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

3)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广大,道臻玄妙,法济群伦。历劫河沙,悉归弘化,能仁慧力,妙应无方。惟锡兰山介乎海南,言言梵

4)刹,灵感翕遵彰。比者遗使诏谕诸番,海道之开,深赖慈佑,人舟安利,来往无虞,永惟大德,礼用报施。谨以金银、织金

搜索更多有关“郑和对海防的认识 从郑和宗教信仰争议看明帝国对西洋诸国的态度”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