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什么词语是对女性侮辱?妇女,是一个辱女词吗

人气:472 ℃/2024-02-17 18:54:21

一个提问:你愿意称自己是妇女吗?

又是一年妇女节,通过这几年的观察,羊发现每到妇女节前后,刷屏的热词往往是“女生”和“女神”。

从各大院校里的女生节横幅,到女神节各大品牌的狂欢式营销,妇女已经逐渐成为了无人提及的词汇。

很奇怪,三八妇女节,妇女们都去哪了?

被嫌弃的“妇女”

称呼女性的词有很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叫法,但却几乎没人会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妇女”二字——

她是姐姐、是妹妹、是家庭主妇、是全职妈妈、是女强人,是独立女性,是阿姨、是女神。

她可以是任何人,但不能是妇女。

在大众观念里,妇女好像一直是带有贬义性质的。

学校里的孩子不称老师为妇女

定档3.8的漫威只祝大家女生节快乐

男生不会主动提起妇女节的梗

就算主动说了,可能还会反过来受到女朋友的质疑

女性自己也很排斥“妇女”这个称呼。

妇女节?那是阿姨们的节日

羊相信在绝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里,妇女这个词一直是被身边人拿来攻击女性的。

从学生时代开始,一些男孩子就会用“妇女”、“三八”等词语来嘲讽女同学。

就算现在男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也依然不用“妇女节快乐”来祝福女同学,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凝视感满满的横幅

小仙女是什么?是大众世俗意义里“妇女”的对立面,代表着年轻美丽,纯真美好。

可每当我们提起“妇女”,脑子里出现的形象往往是在菜市场砍价、周旋于孩子和家庭之间而无法保持女性完美状态的“黄脸婆”。

妇女就是指女性。

但为什么这样一个中性词语,却渐渐被污名化成了一个贬义称呼?

到底是谁在污名化妇女?

其实如果按照历史传统来说的话,“妇女”被嫌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在漫长的历史卷轴中,“妇”这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他词汇:人妇、妇道、少妇、老妇。

羊拿“男”和“妇”来举例,

男是在田里耕种的人,妇则是拿着扫帚的女性

汉字是形象文字,是根据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创造的文字形式,而“妇”和“男”的不同写法,也印证着二者在家庭中的地位差别——

女性被局限在家庭范围里,没有实际的经济来源,而是作为丈夫的附庸存在于社会。

男女地位上的不平等,使“妇”与家庭有了一层强绑定关系,我们提起“妇”,就想起婚姻,孩子,柴米油盐。

而古人在文学创作上其实也在一遍遍地强化这个概念,比如诗句还有“老大嫁作商人妇”、“妇女行泣夫走藏”、“闺中莫妒新妆妇”。

我们从小学古诗其实也在无形之中一点点加深“妇”就是“结婚女人”的概念。

而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结婚恰恰意味着足够成熟年长到可以结婚生子。

这种刻板印象一直持续至今,然后又被“结了婚的家庭主妇”的刻板印象所影响。

而新中国成立后所宣传的劳动妇女,这原本是一个光荣的称呼,但在经济发达、互联网主导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也会显得有些突兀和土气。

因为长此以往的印象积累,我们对“妇”的投射远远大于“女”本身,妇女不再代指女性群体,而是人们口中不顾个人形象只顾柴米油盐的中年“长舌妇”女性。

于是,大众不愿意过妇女节了,校园里的男生依然在用“妇女”嘲讽女同学,社会里的职场男性依然在妇女节当天用婚恋标准审视女性。

讲真,挺魔幻的。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才能欣然接受妇女这个称呼?

我们在嫌弃妇女时,到底在嫌弃什么?

那么,妇女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其定义是未满14周岁的女性为幼女,满14周岁(含14周岁)的女性为妇女。

女者,指未婚女子;妇者,指已婚女子,故妇女泛指女性。

沈奕斐教授在视频中曾提到过这么一个观点:一个女性在做女生时是她的人生权利最高位,因为她处在世俗意义上的性别红利最高期,因为彼时她拥有年轻的容颜、身体,以及能试错的大把机会。

换句话说,年轻是女性的一种资本,而长久以来被认定为是“中年女性”专属称呼的“妇女”当然会受到排斥。

这是女性内部的歧视链条,也是女性深陷于男权叙事文化里的一种表现。

我们的社会从几千年前就在延续“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家庭构成,男性的年龄从来都不重要,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成家资本及养家能力。

即使是现在,中国大部分人的男女观依然非常传统——

比如四十岁的女人在相亲市场上是致命的,因为她“年老色衰”,但男人四十一枝花,因为年纪越大积累的资本就越多。

而这种年龄歧视本身也是一种隐藏的权利转移:

即女生要比妇女在选择上更加自由。

我们嫌弃的真的是“妇女”这个称呼吗?

我们真正嫌弃的是年龄增长,因为它意味着青春和美貌的消逝,也意味着选择权的流失。

在传统的男权文化结构中,年轻女性就是比中年女性群体更受欢迎,她们因青春美貌而接受“凝视”,中年女性则因年老色衰而接受“审判”。

be like这张另人不适的恶臭表情包

女性不接受“妇女”这个词,本质上是拒绝这样一种形象概念。

说实话,羊非常不喜欢“女生节”这个概念,它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把女性群体给分化了:年轻的和成熟的,结了婚的和没结婚的。

女生节的存在让人们对“妇女节”的误解更深。

能保持“纯真美貌有活力”当然很好,但这些特质也是男权文化里男性对女性的凝视焦点。

别忘了,37女生节和38女妇女之间还有男性间疯传的一个恶臭谐音梗:一日之后变妇女。

从古至今,女性一直是作为“第二性别”存在着:以前叫女神是对女性生育价值的崇拜,现在叫女神是对女性消费价值的榨取。

且不说妇女这个词本身指的就是所有14岁以上的女性,就算按照传统大众观念里对妇女的描述,羊也依然想说——

女性年纪增长并不丢人,我们没必要以此为耻。

不要指望男性作为父权文化里的既得利益者能做出多少思想上的改变,女性要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就是摆脱男权叙事的影响。

如果你自己都不接受自己的生长过程,又能指望谁去帮你说话?

妇女节三个字写起来很简单,但背后隐藏的却是万千女性为了争取权益所付出的血泪抗争史,是她们对同工同酬、对离婚权、对堕胎权的呼号呐喊。

那时候的女性谁会在乎女神女王的称号,她们要的不是虚假的皇冠,而是真实的权利。

妇女节是为了纪念女性获得“和平、面包以及自由”的节日,而不是让大家用“女神”这样的词汇进行自我物化。

2023年了,妇女节真的不该再被继续污名化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称呼自己为“妇女”,但至少别再去排斥这样一个中性词汇。

祝所有粉丝妇女节快乐:你拥有不被凝视的权利,要成为自己,而非她者。

搜索更多有关“什么词语是对女性侮辱?妇女,是一个辱女词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