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南安洪濑东林后厝:南安英都孙厝

人气:196 ℃/2024-04-18 20:46:26

南安市英都镇有15个自然村,人口5万7千多人(不包括居住海外的人数),其中10个平原村绝大部分姓洪,还有分布在荣星等村的孙、康、陈、李、吴、蔡等姓氏。在这些其它姓氏中,孙氏的人口最多,有400多人,但也只占洪氏人口数的1%,且大多居住在荣星村,俗称孙厝,部分居住在别村。其它姓氏的不足百人,个别姓氏的只有几家数个人。

那么,仅占英都洪氏人口数1%的孙氏,自三世入英都,至今已传至十五世共十三代,为什么可以和洪氏相安无事、且安居乐业300多载?这其中的奥秘不难解开。

英都孙氏族谱

据《英都孙氏族谱》所载,300多年前,孙氏的三世祖先带着斧头锯子,率领三个儿子,离开祖居地——永春,举家迁徙,一路越村过岭,风餐露宿,辗转来到英都谋生。不久,老二和老三相约往台湾发展,留下老大陪伴父母在英都安下了家。

英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农业发展,技术工缺乏,在生活居住、生产劳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对木工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当地木匠少得可怜,这就为孙氏木匠的到来,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劳动机会和市场:房屋建造、家具添置、农具使用、桥梁架设……都离不开木匠活,人们的生活、生产、出行,甚至连死了个人,都需要木制品,木工真是与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所有的人,对木匠师傅都敬而迎之,因为家家户户随时都要雇请木匠师傅干活!

这些孙氏木匠师傅的技术都是祖传下来的,而且有很多是身怀绝技,有专业起厝造屋梁的、做眠床厨桌的、箍桶做轮靴的、做棺材的……在他们世世代代的劳动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不管干什么活的,都是轻车熟路,技艺超群!但是,在英都这样的大乡村,尽管孙氏木匠父子师傅齐上阵,夜以继日,起早贪黑地干,要雇请一个木匠师傅干活,都要预约排队。这就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年轻徒弟,才能根本缓解与日俱增的木匠活的紧张局面。这样,一批批年轻的洪氏木匠工,从孙氏木匠师傅手里得到真传,学会一应木工活,几年后,他们也成了师傅,又带出徒弟……孙氏木匠师的技术深入人心,徒弟遍地开花。

孙氏宗祠

孙氏族人在英都扎下根,星移斗转,他们的孩子长大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孙氏男孩喜欢娶洪氏女孩为妻,因为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深深地了解,英都洪氏族人胸怀宽广、热情好客,洪氏女孩朴实勤快、聪明伶俐,与洪氏联姻非常合适,天造地设,家庭一定幸福美满;洪氏女孩也乐意嫁给孙氏男孩,俗话说:“手工吃袂空”,孙氏小伙子诚实勤劳,技术在手,嫁入孙家不怕会过苦日子。天长日久,孙氏家庭成员的姓氏,大多只有孙和洪两个姓,并且代代延续,这在其他乡村是不多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木匠的手工劳动逐渐被机械化所替代或淘汰,不少孙氏的年轻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把几代人使用过的斧头凿子,藏在工具箱里,跨入商海,加进水暖供销大军,仗着木匠人祖辈吃苦耐劳精神和聪明才智,几番拼搏,皆有所获。现在,英都的孙厝,高楼别墅、豪华轿车,并不稀罕,再也难见赤膊拉锯、挥锤扛木的孙氏木匠人了!

孙氏宗亲在台湾的寻亲活动

孙氏族人遵纪守法,精诚团结,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在英都的文化教育等慈善公益事业的捐资芳名榜上,常常能看到孙氏名字赫然镌刻于上,且数目都不菲。他们在英都安居乐业,与大家和睦相处,建祖厝,修族谱,开展访祖寻亲活动。2012年12月,英都孙氏组织寻亲团,前往台湾高雄螺底村认亲,受到螺底孙氏宗亲的热烈欢迎,并举行了一系列的拜祖认亲活动。12月15日,《台湾时报》以《大陆孙氏子孙 螺底里寻根》为题,具体报道此次认亲活动,引起台岛的轰动。英都孙厝还通过举办宗亲联谊会,开展尊老敬老等慈善活动。2009年正月初三,在英都孙氏宗亲联谊会上,孙长春表示,从今年起连续十年,每年为六十岁以上的孙氏老人发放慰问金。

在英都人眼里,孙氏俨然成为英都主人的一部分。孙氏在南安市英都镇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中,写下了光辉耀眼的一页!( 文 /图 洪启文 )

搜索更多有关“南安洪濑东林后厝:南安英都孙厝”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