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马丁伊登背景介绍 马丁,伊登熬过现实磨难的背后

人气:376 ℃/2023-12-09 23:25:14

《马丁·伊登》是长篇小说家杰克·伦敦写的半自传小说,2019年搬上大银幕。影片讲述青年水手马丁·伊登受到富家小姐伊莲娜启发,走进文学的世界。马丁凭着热情去阅读,定下目标成为作家,靠着坚持熬过现实的磨难,最终逆袭走进上流社会的故事。

古典老师曾经说过:

我们总在问,到底是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却一直忽略了一个东西,那就是坚毅。在不确定、高变化的时代,选择会变,努力不一定有效,但如果有坚毅的性格,就总有机会成功。

电影以单一人物成长为主线,把社会环境与配角作为阻力,刻画出男主角马丁·伊登一根筋钻牛角尖的性格。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得马丁逆袭成功。马丁在旁人中是固执的,但这种“固执”,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品质——“坚毅”。

我们如何理解坚毅?

在《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一书中,坚毅的意思是:能够充满热情地追求艰难目标。

坚毅的三要素是热情、长远目标与毅力。接下来就从这三个要素分别来分析《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如何通过坚毅的性格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功晋级上流阶层。

《马丁·伊登》海报

01 坚毅中隐含的热情:是马丁在伊莲娜的启发下,发现了阅读这一热情,马丁从此在文学世界里不能自拔

马丁在码头救了一个小伙子,意外认识了他的姐姐伊莲娜。伊莲娜兰姿蕙质,两人一见钟情。马丁希望成为伊莲娜那样的人,受伊莲娜的启发,马丁决定开始阅读。

马丁读完伊莲娜送他的书后,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文学,立刻去旧书店扫货,没日没夜地陶醉在文学的世界。

被船长辞退后,马丁在铸造厂打工维持生计,同事们埋怨生活、喝酒消愁时,马丁如饥似渴地读书,还尝试写诗。

电影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感叹马丁热情带来的行动力。反观我们对成长的热情,一开始激情澎湃,努力不过三天,兴奋劲过了,又回到原来的生活——刷小视屏、打游戏。而马丁将热情化作成永动力,再艰苦的环境也阻止不了他读书。

同事在埋怨的时候,马丁在学习

02 坚毅中隐含的目标:让马丁把对文学的热情转化成一个长远目标——成为作家,目标感极强的马丁有着惊人的执行力。

铸造厂老板炒掉马丁后,他回到伊莲娜身边,告诉伊莲娜自己想成为一名作家。伊莲娜提醒马丁:热情会蒙蔽客观的困难,并提议他去接受完整的教育。读过小学的马丁来到学校,寻求读初中课程的机会。马丁展示了过去所学的知识,但未能得到面试官的认可,她们建议马丁从小学读起。马丁不愿意浪费时间,选择自学。

马丁决定阅读,就去旧书店扫货;决定读书,第二天就去学校申请。马丁虽然看起来莽撞,但这种说做就做的执行力却让人佩服。

反观我们这些普通人,决定一件事总是顾虑重重。考虑它能不能赚钱,做这件事有没有面子,不成功别人会怎么看自己......迟迟不能开始。最后,看着行动派们收货成果,自己又陷入另一件事要不要开始的顾虑,最终一事无成。

马丁在码头阅读

03 坚毅中隐含的毅力:让马丁的坚持看起来极其固执,对善意的劝阻不屑一顾,对恶意的攻击坚定反击,最终凭借毅力完成逆袭。

马丁的固执使亲友们离他越来越远,深爱他的女友伊莲娜也开始劝他转行。伊莲娜说自己可以拜托父亲借钱给他做生意,也可以让马丁进父亲的公司工作,马丁毅然拒绝;伊莲娜又换了个方法,利用家族的资源,找一个商人朋友主动接近马丁,并表示马丁需要帮忙可以随时找他,马丁等他转身离开后,就把对方的名片扔到草丛里。马丁的姐夫在家里用恶毒的语言否定马丁的写作梦,马丁因此跟他大打出手。

山穷水尽的马丁不得不离开小镇,到偏远的乡村继续写作。马丁一边在农场找了份苦力工,一边学习写作。白天挤牛奶、掏马粪,晚上写小说。马丁身体终于熬不住,卧病在床。

也就在这时候,出版社要了马丁的一篇小说,并寄来了一笔大额稿费。从此,马丁在写作道路上越走越顺,最终进入上流社会,完成逆袭。

影片中多次出现马丁穿梭于人群的镜头。镜头中,马丁步伐有力,目光坚定,周围的人群投来不同的目光。导演刻意通过这种镜头强调电影的核心:主人公无论在什么压力下,都顺着梦想的方向坚定前行。

导演多次使用马丁坚定地穿梭在人群的镜头,以表达马丁坚毅的品质

04 《马丁·伊登》就像我们的镜子,映出俗世浮躁,我们普通人如何培养出坚毅的优秀品质?

从马丁对文学产生兴趣,在热情驱动下开始阅读文学书籍,到马丁定下成为作家的长期目标,再到顶住压力完成逆袭,整个过程都符合坚毅的三个特质——热情、长期目标和毅力。接下来分析为什么要选择热情,如何制定长期目标和如何不靠意志力去坚持一件事。

坚毅三要素缺一不可,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功能,相互作用。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如何培养出个人坚毅比喻成一辆车:

  • “热情”好比车辆的电能,它能发动车辆前进;
  • “长期目标”好比车辆的探照灯,它能使车辆前进时不迷失方向;
  • “毅力”好比车辆的驾驶员,他决定着车辆什么时候前行,什么时候停下。

接下来,分别从热情、目标、毅力三个部分来阐述如果培养建立起个人的坚毅品质。

把坚毅比喻成一辆车,热情是电能、目标是探照灯、毅力是驾驶员

①培养坚毅的优秀品质,从选择热情开始:抵挡住诱惑,才能最终选择热情。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有很多梦想,在追逐道路上,有赚钱的事,有好玩的事,有新鲜的事......诸多诱惑让我们追着追着就迷失了。

磨炼自我的坚毅品质,需要从选择自己所热情的事开始。如何抵抗诱惑、快速找到我们的热情呢?这里提供一个简单实用的“清单穷举法”。

“清单穷举法”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 第一步:穷举出100条自己想做的事。

拿出一张纸,列出自己最想做的100件事。假如绞尽脑汁都想不出100件事怎么办?如果实在想不出,能列出几个列几个。

  • 第二步:做减法,先保留所写清单数量的一半。

从已经列出来的事情中,删除一半。删除原则按照对这件事的热情度来删,将相对没有那么大热情的事删掉。

  • 第三步:只保留5件自己最想做的事。

保留5件最有热情的事。实在抉择不了时,可以想象一下:当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回头看整个人生,哪5件事没做最有遗憾。

巴菲特的与飞机驾驶员故事:

迈克·弗林特是巴菲特的私人飞机驾驶员,有一次他和巴菲特探讨职业生涯规划时,巴菲特让弗林特写下25个最有热情的事,弗林特写完后递给巴菲特,巴菲特又让他用一张纸写上这25件事中最有热情的5件事,弗林特照写完后得出两份清单。

弗林特说:“我知道了!你是让我先做完这5件事,再考虑做另外的20件事。”

巴菲特:错了,你应该尽力去完成最有热情的那5件事,剩下的20件事,你要像逃离瘟疫一样躲避它们。

在电影中的马丁·伊登,现实中的德鲁克、乔布斯、巴菲特、稻盛和夫......他们也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热情的事。

在这个机会多、选择多的时代,到处是诱惑。有的事很赚钱,有的事很有趣,这些事看起来都值得去做。普通人很容易被它们的表层的亮点诱惑,而有成就的人往往选择真正有热情、值得一辈子去追求的事。利用清单穷举法,是一个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快速梳理找到自己热情的有效方法。

马丁热情澎湃地拿着新书赶回家阅读

培养坚毅的优秀品质,合理设定目标至关重要:把长远目标,拆解成“最小可行性目标”去执行。

很多时候我们制定的目标都不太符合现实,例如“我要成为比尔·盖茨”、“我要做宇航员”、“我要拥有一家跨国企业”。这些虚无缥缈的梦想根本不能落实,如何成为比尔·盖茨?如何做宇航员?如何拥有一家跨国企业?只有口号,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一个最小可行性目标,帮助自己逐渐培养出坚毅的优秀品质。

欧文·瑟维斯在《小逻辑》中说过一个案例:

在伦敦奥运会自行车的最后一场,克里斯·霍伊在还剩下半圈的时候被德国选手马克斯·利维超越,他被全面压制。

英国观众都失望之际,霍伊突然爆发,用从前五次夺下奥运冠军的气势反超德国选手,拿下英国自行车队第7枚金牌。

教练戴维·布雷斯福德分享了英国队夺冠的秘密:“如果你能把自行车相关的事情拆解开来,然后把每一项细节都提高1%,那么当你把它们合并到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得到惊人的提高。”

戴维教练指的细节包括:用酒精擦涂车胎,获得更好的抓地力;使用抗菌洗手液,减少传染病;禁止女运动员脱毛,避免遭受鞍痛折磨;把卡车内部涂成白色,任何干扰自行车性能的灰尘都能轻易发现......他们靠着将夺冠的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个提升1%,最终达成大目标。

英国队训练选手的方法就是将长期目标拆解成一个个“最小可行性目标”,长期目标是夺冠,而小目标就是提升一切可执行的小目标,每次提升一点点,日积月累下,离最终的长期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小逻辑》中提出拆解目标的三个黄金法则:

  • 保持简单化原则;
  • 创建一个可行性计划;
  • 把计划变成习惯。

举个例子:

若长远目标是“写出好文章”,那就将写作拆解成“写好标题”、“增强逻辑”、“提高可读性”、“增加共鸣”等小目标,每个目标持续去加强,每天当成吃饭睡觉那样的习惯去执行,这样离长期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培养坚毅品质需要制定长期目标,但实现长期目标时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要把目标拆解成一个个“最小可行性目标”,然后当成习惯每天执行,这样长期目标才更容易实现。

培养坚毅的优秀品质,让毅力成为一种习惯:打造习惯,让“习惯”代替“毅力”,实现无意志力驱动

说到“毅力”,总让人联想到苦哈哈的坚持,想到用意志力去强迫自己做事的那种痛苦。偏偏意志力又是消耗品,当意志力消耗完,人就会放弃。

在《微习惯》中,作者斯蒂芬·盖斯提出:

日常生活中,最不需要消耗意志力的就是“习惯”。基底层神经节负责管理习惯,它通过高效率的重复某个习惯,以节省意志力。

因此,打造习惯,让习惯代替毅力是一种消耗最低的策略。那么,我们如何打造习惯呢?

a.一次打造一个习惯。

这听起来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在培养习惯失败的原因中,这个因素却排名前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大部分人的傲慢却是无限的。总觉得只打造一个习惯太简单,自己可以轻松应付三五个,最终一个习惯也没打造成功。所以,一段时间内只打造一个习惯是成功率最高的选择。

b.利用“20秒法则”快速启动。

在《快乐竞争力》中,肖恩·埃科尔提出了一个“20秒法则”。他的观点是:启动一项事情,尽量减少准备时间,最好是在20秒内,超过20秒,就会大大消耗启动事情的意志力。

例如,培养画画习惯的,需要提前准备好画架,夹好画纸,坐下就可以动手;培养做瑜伽习惯的,需要提前摆好瑜伽垫,连上音乐就可以锻炼。

这个20秒法则也可以用来戒除坏习惯。把坏习惯的启动所需的时间尽量拖长。例如,学习时把手机微信退出登录,关闭手机,把手机放进一个箱子锁上。当自己想打开微信看看信息的时候,大脑想到要开锁,开机,输入微信密码这样繁琐的过程,大脑就会放弃去做这件事。

c.套用“如果......就......”句型,制定意外处理方式。

霍尔沃森在《成功,动机与目标》中介绍了一个专门应对意外出现的思维方式:如果进行A计划时遇到阻碍,立刻进行B计划。

例如执行减肥计划,A计划是每天在室外跑步,遇上下雨这个障碍,就执行B计划——在大楼里跑楼梯;如果加班去不成健身房,就跑步回家。

坚持过程中,总有些不可控的因素阻碍你行动。制定意外方案,碰上意外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特定反应,这样就不会让自己找借口休息或者不知所措。

培养坚毅时,最难的是第三项“毅力”。它需要我们刻意使用意志力达成,但人的意志力是消耗品,它每天的量有限。这时,我们就需要用“习惯”代替“毅力”,让我们不做就觉得不舒服,实现无意志力驱动。

马丁苦苦坚持地写作的形象

总结:

《马丁·伊登》作为一部小说改编的励志电影,导演用单一角色成长作为主线,讲述穷水手如何通过写作逆袭成上流社会人士的过程。主人公马丁看起来极其固执,而这份固执恰好是我们普通人缺乏的坚毅品质。

坚毅三要素包括热情、长期目标和毅力。培养坚毅需要选择热爱的事,制定长远目标,并且坚持做下去。如果把坚毅比喻成一辆车,那么,“热情”是我们的“源动力”,“长期目标”是我们的“车头灯”,“毅力”是我们的“驾驶者。

通过本文提供的三种方法,不断锻炼提升自己坚毅的优秀品质,在受到各种阻碍时,普通人也能凭着坚毅的韧劲儿,勇敢的面对障碍带来的磨难,最终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搜索更多有关“马丁伊登背景介绍 马丁,伊登熬过现实磨难的背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