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山西五台山具体位置:山西纪游之五,五台山

人气:367 ℃/2024-03-26 16:07:36

名山无树有缘故

我曾有机会乘车游览过长白山。那绿色的森林无边无际,称之为“林海”毫不夸张。由于有了这个印象,我便以为,天下名山,大抵都是千山万木,浓荫蔽日。然而,那年到了号称中国著名佛教圣地的五台山,看到的却是峻岭秃山,峭石无树,真是大煞风景!

在五台山,除了寺庙内外,你绝对看不到一棵成龄树。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在300多年前,清朝皇帝康熙游山玩水来到五台山。他见到这里山青水秀,龙颜大悦,决定常来常往。虽说康熙号称“康熙大帝”,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代君主,但作为封建统治者,他也有内心虚弱的一面,因此每到一地唯恐有人行刺。五台山当时森林茂密,很有利于刺客隐匿。怎么办呢?为了自身的安全,康熙便下令侍卫们在其所经之处用箭四射,凡是箭到之处,树木一律伐掉,这样刺客就无法藏身了。从这一点来看,康熙的幸临,无疑是给五台山带来一场灾难!

电视剧《康熙大帝》康熙巡游五台山剧照

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所有寺院内的树木都奇迹般地存活下来了。五台山原有寺院100多座,由于“文革”一场浩劫,多数遭到破坏,现在仅存30余处。在现存的庙宇中,松柏苍郁翠绿,点缀着群山,为这神秘的佛教圣地增添了几分生机。由于植物学知识的贫乏,我无法断定那些树木的树龄,但从那粗壮的树干和虬龙般的树枝不难看出,它们生命的年轮至少也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康熙何以对这些树网开一面呢?这自然与他崇信佛教有关。寺庙之内乃佛门境地,即使高贵如帝王,也是胡来不得的。看来,宗教在客观上竟然还起到了保护树木的作用呢!

五台山上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后,变成了天然的山坡草地牧场。这里的饲草十分丰盛,水源也很充足。到了六月,山里天气凉爽,四面八方的农牧民纷纷赶着牲畜来这里放牧。据说,牛马在这里放牧半个月,便可增膘一指。牧民在这期间还互通有无,买卖牲畜,年复一年,到了乾隆年间,形成了“骡马大会”。骡马大会其实就是一种集市,经几百年发展,如今在当地政府组织下,已变成农贸物资交流的大会,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参加。

然而,五台山终究是山而不是草原,当地人民正在为绿化荒山而辛勤努力。我看到,“贯彻森

林保护法”、“封山育林”的标语用一人多高的大字写在山上;我看到,一片片人工林正在播撒着新绿。可以相信,在不太远的将来在访五台山,迎接我的将会是一个“花开十万树”的绿世界!

古刹显通寺故事多

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显通寺千钵殿

五台山最古最大的寺院是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是中外游人必到之处。许多人都知道,中国第一座寺院是洛阳的白马寺,由天竺僧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修建。显通寺作为五台山第一 座寺院也是由那两位天竺僧人所建,只不过稍晚于白马寺几年,但规模却大得多了。显通寺现占地4.37万平方米,有房屋400间、殿堂65个,堪为五台山诸寺之首。

自清末以来,显通寺屡遭战乱之灾,几度荒废。新中国成立后,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拨款多次修葺,方使之重现辉煌。

五台山气候凉爽,即使是盛夏也绝少暑热。但我游显通寺那天却是个例外:太阳当头,使我备下的风衣成了负担,幸好寺内廊庑 排排,挡住火热的阳光,才得以做悠闲游。

穿过一座高大的钟楼,顺石道西行,便来到显通寺的山门。山门门额上立挂“大显通寺”镏金匾。山门两旁各立一通石碑,高近2米,宽近1米。左边的碑上大草“龙”字,右边则大草“虎”字,字体挥洒自如,摹龙虎形象。这著名的“龙虎”碑,是唐代雷雨居士所书,乃珍贵文物。立此二碑之意,据说是“有龙虎把门,不用四大天王劳驾”。

进入寺内,只见苍松古柏如伞似塔,间有几声雀鸣传来,格外清静幽远。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我依次游览了显通寺的主要殿宇: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殿。这些殿宇各具特色,无一雷同之处。其布局由南向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带有明显的宫廷建筑的色彩,堪称明清时代庙宇建筑的典型。

在导游小姐口若悬河的介绍下,我得知显通寺里每一座建筑都有一段传奇故事,像观音殿“观音不肯东渡日本,后来普陀山安家”;文殊殿里“无字碑”与康熙一怒填水池;大雄宝殿里康熙赠龙袍……这些故事当然不足为信,但却为游人增添了游兴。

大白塔建成堪称奇迹

首都北海公园内那座白塔,很有名气,即便没去过北京的人,也大都从电视上见过它;然而,比起五台山的大白塔,它实在是资历浅、身材矮的晚辈了。北海白塔,始建于清代顺治八年(1651),高35.9米;五台山白塔,建于元代大德五年(1301),高56.3米。相比之下,五台山大白塔比北海白塔早建350年,高出20多米。

到了五台山,就知道了大白塔是五台山一个显著标志,便急着要去塔下照像,以示“到此一游”。但导游却按部就班地带我们先游显通寺,再游塔院寺,而大白塔是建在塔院寺的。塔院寺有两个门,一个是正门,一个是旁门。游罢显通寺,走旁门进塔院寺很方便,游人多从此门入寺去看塔。听了介绍得知,塔院寺原为显通寺一部分,乃十二院之一的“阁院’,到明永乐五年方独立出来。

寺内有塔两座,一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一为文殊发塔,寺因塔而得名。文殊发塔形状与舍利塔相仿,但仅高6米多,不太惹人注意。舍利塔即大白塔,高耸云天,人们从远处很容易看着它找过来。到了近前,又须仰视,才得窥全貌。

大白塔坐落在一个八角形的巨大塔基上,其下层是个塔殿像。塔殿上安放塔身,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先由粗而细,又由细而粗,粗细相配,方圆有序,使造型显得极为优美。塔身上面是十三天(即十三道水平轮圈,下粗上细,重叠而上),十三天上盖铜板,边沿吊铜垂檐36块,上挂风铃252个。在十三天构成的圆盖上面是5.4米高的风磨铜宝瓶。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据说,这塔之所以白,并非仅涂了白灰,而是全部用米浆拌合白灰砌成。我国的古塔多为青砖砌就,白塔不太多。据考证,此种塔乃属尼泊尔式。五台山大白塔就是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的,当然,建造主要靠当地劳动人民。可以设想,在当时简陋的工作条件,没有起重设备,没有运输机械,一切全凭人力,建造这样一座庞大的建筑是何等地艰难!我想,古人要冒多大危险,才能把那圆盘、风磨铜宝瓶装到近60米高的塔顶上啊!大白塔的建成,在当时真可说是个奇迹。

在塔建成后的数百年间,有人认为这大白塔是神造的,也有人说是从天而落,还有人说是从印度灵鹫山飞来的。这些离奇的说法给大白塔抹上了一层层神秘色彩,令人望之肃然起敬,纷纷到塔前还愿,以祈求吉祥幸福。还愿的人绕塔磕头,十分虔诚。我非佛教徒,向来不信神,但看着那些人那么认真地把双手高举过头,然后落至胸前,再将整个身子向前扑去,最后平趴在地上磕头,也受了盛染,禁不住双手合十,向大白塔行注目礼。我自然不是还什么愿,而是向建造这伟大建筑的古代能工巧匠致以真诚的敬意!

陡峭悬崖上的观音洞

在中国,千百年来承受人间香火最多的,大概要数释迦牟尼、孔子、关公和观音菩萨这几位了。其中观音尤为女性所顶礼膜拜。除了她的偶像是女身外,还因为她主宰着生儿育女大权,有“送子观音”之称。由于这个缘故,在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尽管千年古刹林立,但迟至明代建成的观音洞也并未受到冷落,朝拜者总是比肩接踵。

到五台山后,我们住在台怀镇南的栖贤阁宾馆。这儿距观音洞很近,走10分钟便见到那碧树环抱的寺庙了。五台山的庙大都建在山上。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很多地方都修了路,可乘车前往,但观音洞却是例外,到了山脚下就必须安步当车了。因为它是建在海拔1700米高的陡峭悬崖上,无法修路,别说是车,行人攀登都很困难。幸好,还有断断续续的石阶盘旋于山间,游客得以安全地行进在险峻的羊肠小道上。

我那时虽值壮年,爬至山腰仍不免气喘吁吁。此时,一座六角亭闪现眼前,这便是观音亭,人们纷纷在此驻足小憩。亭檐下的横坊上有三幅彩绘,都是描写观音显灵救人的故事,画工颇有些俗气。

从观音亭再鼓把劲儿,爬到石阶尽头就是观音殿。殿堂不大,里面正位供奉的是人称“八臂十一面观音”。观音像东侧是长寿佛、普贤、地藏像,西边是六世达赖、弥勒佛、文殊和宗喀巴像。这里供奉六世达赖像,据说是由于他曾在康熙年间来此避难。

在观音殿后有天然石洞两个,东洞很小,仅容一人,相传这便是观音修炼的地方,故名观音洞,寺庙亦因此得名。西洞较大宽,内供观音像,像前有池名观音泉,水味甘美,游人争相饮之。传说,不生育的人到此拜观音,饮泉水,便能喜得贵子。对杜撰的神话,竟也有人深信不疑。在这里,我遇见一位从几百里外太原来的老太太。她告诉我,她去年带儿媳来求子,今年果然得个大胖孙子。老太太现在是来还愿的。联想到近几年封建迷信风抬头,我在饮着泉水时,似乎觉得添了几分苦涩!

五台山,以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而得名。方圆百十公里,曾有寺院360座,现存也近50座,且分布各处,没有两个月的时间,休想一一过目。时间所限,我们无法一一到访,只能待日后得闲再补课了!

搜索更多有关“山西五台山具体位置:山西纪游之五,五台山”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